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

2019-09-10谭乔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4期
关键词:文章语言作文

谭乔

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之体现。” 因此,每个学校的每一位语文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并且也是难点。然而,教师教起来难,学生写起来也难,令教师感到非常头痛,也是小学生最不乐意完成的功课。孩子们写作文时经常是无从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心里有话吐不出来。即使是勉强拼凑完成一篇习作,往往也是内容空洞,条理不清,或者是词不达意,记流水账。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呢?

一、加强学生阅读积累

唐代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文要想写好写生动,心中必须有大量积蓄。古人也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可见,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自然而然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通过阅读各种报刊、书籍,可以获取大量的各种自己感興趣的最新信息,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

“不动笔墨不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益,就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坚持要求学生摘录所阅读文章的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或写阅读感受。之后,学生就可以把书中遣词造句、析段组篇的表达方法,转化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写作语言的一部分。所以多读书,可以为学生的读写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我也经常告诉学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他们平时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作文题材在生活中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要时时做个有心人,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场合或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学会认识事物的方法,帮助学生在观察中获取材料。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叶圣陶先生讲:“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之本,因此写日记就是观察生活的最佳途径,在日记中学生可以写下来当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这些事件不必惊天动地,语言不必华丽动人,但是只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自由地表达出来,为以后的文章创造就能提供丰厚的素材基础。如果只观察不记录,许多新鲜的印象、有趣的事情、生动的场面就会像天上的流星一样转瞬即逝。当需要用到的时侯再去回忆,就会觉得朦朦胧胧,很难提笔成文。

三、注重学生写作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教师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说话写话课,把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口头语言放在首位。让小学生从模仿说话、听话说话、看图说话到学会说话,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为过渡到书面语言打下基础。

词语是作文的基本单位,万丈高楼是由一块块砖垒起来的,一篇文章是由一句句话组成的。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多,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作文知识的丰富和视野不断扩大,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从简单的连句成段到连段成篇的能力。使学生认为五六百字不是难事,让学生有话语可说,有内容可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先学习模仿创作,后来进行课本文章的改写,在进行故事结尾的继续想象,等等。指导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者真实的感受,借鉴别人的某些写法,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

总之,要与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同步,不要拔苗助长,否则适得其反。如果让学生感受到了写作的困难,失去了写作的激情,没有了写作的兴趣,要想再获得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了。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需要因人制宜,采用多种形式,多加鼓励学生,培养热爱写作的好学生,创作热爱生活的好文章。

(作者单位:四川省绵阳市万达学校)

猜你喜欢

文章语言作文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