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也须汗水浇灌
2019-09-10卢培培
卢培培
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授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肩负着育人的光荣使命。教师应该具备伯乐的眼光,不少天赋高的学生就隐藏于众多学生中,这就需要教师独具慧眼地去寻找、发现这些“天才”。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的学生也许在这个方面很擅长,有的学生也许在那个方面是“超人”,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天赋有可能会因此泯灭。从小的方面来说,这是个人、家庭的损失;从大的方面而言,更可能是社会的损失。
《伤仲永》是北宋王安石的作品,文章大意是说一个人哪怕天赋再高,如果不努力学习,也会变得平庸。这篇文章我读了很多遍,每次读完都会思考一个问题:此事距今已有千年,能引起多少人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及家长来说,我们又该如何把其中的道理说给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听呢?
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教育任重而道远,由此可以看出学习的重要性。天赋,也称天资、天分,就是人成长之前已经具备的成长特性,并非后天培养的,而是人某一方面(不可能是多方面)生来就有的,如艺术方面的才能。这些天生擅长的能力具有独一性,成长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某些方面的天赋,并加以培养,那么他成长起来的速度则会比其他人快得多。
以王安石为例,他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他本身就是一位天赋较高的人,自幼聪慧,少年英才,勤奋好学,酷爱读书,博览群书并过目不忘,且在读书过程中善于思考,勤学苦练,终能下笔成文。后随父入京,结识曾巩,而后又认识名人大家如欧阳修。22岁考中进士,为官时勤政爱民,政绩斐然,官至宰相。
王安石由于自身有天赋,加上后天的努力学习,成功是必然的。反观其笔下的方仲永,天赋也极高,可是由于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后来终于成为一个普通人。
像方仲永那样天生聪明有才智的人,没有接受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人,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人恐怕都不能够吧!爱迪生说:“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这百分之一的天赋是十分珍贵的,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浇灌。所以,天赋的培养与发现同样重要,天赋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培养,一旦消失就不可能再生了。
从《伤仲永》一文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老先生特别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承认,天赋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天赋是教不出来的,只能靠细心发现,并加以培养、引导。教师就充当了伯乐的角色,我们应该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身边,放下教鞭,蹲下来,轻声细语地去呵护学生的天赋。
多年前我教过一名学生,他在班级中算是比较聪明的,学习也非常刻苦,每次看到他,不是在做作业就是在看书。他把别人玩的时间都用来学习,所以深得教师们的喜爱。当时,他家庭条件困难,险些辍学,教师再三劝导其家长,在学校和师生的大力支持下,他终于顺利完成学业,进入高等院校深造,毕业后成为了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学生当时辍学了,尽管他有较高的天赋,后来又会怎么样呢?
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有学校这么好的学习氛围让有天赋的学生得以大力发展,也使普通人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教师用心去发现学生的天赋,并加以培养,学生家长也责无旁贷,家校沟通是必需的。有天赋的学生,其本人也要努力学习,使自己天赋的潜力发挥到极致。作为教育教學的执行者,教师肩上又多了一份责任,如何去发现天赋突出的学生?又该如何培养,使其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以用三年时间读完小学六年级、初中和高中课程的曹原为例,他能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学习常人三年才能学完的课程,如果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很难完成的,当然,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想要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时间来保证,可是,时间的多少又不是绝对的。比如在学校学习,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时间不成正比,并非时间花得越多,学习到的知识就越多。知识的获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它与兴趣的浓淡、思考的巧拙、方法的科学与否等都息息相关,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学习曹原的奋斗精神,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在做题时有条不紊地思考。比如,做练习题的时候端正态度、认真审题、自觉检查,万一出现错误还要及时改正,吸取教训。
现如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教书育人,还要善于发现“天才”。所以说,教师必须具备伯乐的眼光,善于发现并加以培养天赋好的学生,让他们都能把自己的特长显现出来,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