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文化立场 打造精品课程

2019-09-10王红林

教育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学养教研育人

王红林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脉,而课程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所学校育人的价值取向。为此,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积极探寻文化基因,使课程理念在学校文化和育人目标的对接中找到生长点,形成了“培养具有民族底色和现代素养的现代中国人”的课程理念。

植入文化芯片,探索基于学科整合的课程构建与实施

學校创造性地将文化芯片植入课程构架的理性思考中,融合三级课程,探索构建、实施以“民族底色、现代素养”课程价值取向为指导,以“整合拓展”为策略的“四养”课程模块,即“学养、习养、修养、滋养”课程体系。

“学养课程”的“养”指启发、濡养,主要是对学科内知识进行整合、重构、取舍,还原知识的整体面貌,实现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在各学段的纵向衔接和垂直贯通;“习养课程”的“养”指储养、探究,课程主要以学科素养呈现教学内容,以项目式研究指引教学方向,以“跨界”思维为路径,探索相关学科课程资源和元素的整合;“修养课程”的“养”指陶冶、孕育,指向品德修养和价值观教育,主要立足主题感悟,生活体验,修得品行,即以教材为原点,以问题为原点,以资源为原点,进行学习方式的统整;“滋养课程”的“养”指补充、滋润,主要指学校提供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校本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立足活动体验、社会参与、丰富个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元的课程空间里自由呼吸、适性发展。

培育文化土壤,研究基于教师发展战略的课程实践与策略

学校从“十一五”市级课题“以传统文化引领,促复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与途径的研究”到“十二五”省级课题“创新研训机制,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实践研究”,再到“十三五”国家级课题“整合理念下,提升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实践研究”,把焦点都放在了教师专业发展上,使教师发展因持续的深度改革更显教育的专业属性。

以“专属课程”的打造提升课程领导力,深耕教师发展。基于校情、教情和学情,积极研发具有鲜明学科特征和教师特质的专属课程,教师以“四养”整合课程为基点,以个人特色为创新点,实现“基于专家指导—基于问题研究—基于成果提炼”三个实践层面的跟进。

以“整合思路”的深化创新学习方式,重塑课堂结构。如教师积极探索“学养课程”模式:在语文“单元整合+学导课堂”研究中濡养学生的底蕴内涵;在“数学文化”思辨的构建中濡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英语情景教学的实践中濡养学生对话世界的开放心态。

以“教研新样态”的并推促进专业发展,实现质量均衡。校本教研的目的不在于验证某个教学理论,而在于“改进”“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实现育人价值。因此,学校主要落实四个教研关键点:找准切入点,注重联系点,把握提升点,关注沸腾点,形成基于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求的教研新样态。

润泽文化生命,建立基于学生成长的课程评价

学校坚持“人人享有出彩机会,个个拥有出彩平台”的原则,采用激励性评价,评选“出彩中国娃”。评价项目包括“光彩中国娃”(德)、“博彩中国娃”(智)、“风彩中国娃”(体)、“炫彩中国娃”(美)、“妙彩中国娃”(劳)、“异彩中国娃”(创)。我们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品质教育,都能“梦圆校园”,都有“出彩人生”。

教育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教学是完善人格的美好历程。我们将保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执着追求,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全球现代文明的有机整合,让真实的感悟在课程学习的每个瞬间悄然发生,让师生在舒展生命的自然张力中获得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

责任编辑:杨俊飞

猜你喜欢

学养教研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文献馆员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