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麦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2019-09-10
肽自1901年被发现,到现在为止已有20多位科学家在肽研究领域里获得诺贝尔奖。对于中国,最早接近诺贝尔奖的一次就是在1965年国家合成了牛结晶胰岛素,这也是中国肽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而我们仔细观察各届诺贝尔奖的学者可以发现,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肽化学,肽药学,还有肽生理学。但是对于肽营养学领域,是由我的导师——北大的李勇教授提出了肽营养学,作为国内肽营养学的创始人,在2004年出版了《肽营养学》,这也是国内第一本关于肽营养学的专著。在2005年的时候,心肌肽被批准为国家一类新药,在2017年的时候,发改委发文中正式把生物活性肽纳入优先发展领域,代表国家正式认可了肽功能也准备扶持它的发展,进入了肽的黄金发展期。
蛋白质是一切生物物质的基础,为一切生命体所必须,非常重要。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打个比方,我们可以把氨基酸想象成一颗珍珠,如果连成一串就会有自己固定的功能,这个就是肽。如果许多珍珠团成一团,有了自己的空间结构,会有很高价值和功能。但是假设人要吃了这一团珍珠,在吸收的时候,就需要把一团珍珠拆开变成一颗或者两颗,或者一小段,才能吸收,这非常麻烦。肽的价值在于它既比一颗氨基酸要有价值,而且不像蛋白质一样必须把它拆解成一小段才能被使用,这就是我理解的肽跟氨基酸和蛋白质之间的差别和联系。
因为从结构上说,肽本身就已经是一小段,不需要把它像蛋白质那样一团珍珠拆解开,所以肽的吸收和消化是非常迅速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肽非常不容易过敏。好比我们身体里的免疫系统就是一个像侦查兵系统,有外面的东西进入人体,它会发现这个不是我身体里的东西,我要清除掉。如果双方打起来,就形成我们常见的过敏反应。一般情况下,分子量比较大,就好像你带着十万大军攻打身体,很难不被免疫系统发现。而肽因为分子很小,宛如游兵散打,身体不一定会发现,所以肽非常不容易导致过敏。而氨基酸就像一小颗珍珠,功能非常有限,而且吸收还容易饱和,如果串成肽链之后,它就会有自己特殊的功能。
经过我们将近十五年的研究,肽和各个年龄层都紧密相关,比如对于年轻人来说增强学习记忆,抗疲劳很重要。对于各个年龄的女性来说美容养颜也是非常重要的功能。对于稍微年长的人群,增强免疫力,改善三高,促进伤口愈合,延长生存时间都是我们很关注的方面,并且在我们的验证过程中发现肽在这些方面都起了显著作用。我们课题组到现在为止已经开展有关肽的项目累计多达21项,在单领域的投入来说算是非常高了,取得了很多的研究成果。
首先,生物活性肽作为食品,非常安全。我们进行过终生喂养实验,把一个小老鼠从刚刚生下来就喂它吃肽,一直喂到它自然死亡,整个过程观察下来不仅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还发现了很多生理功能。我们课题组从2004年提出肽营养学理念,到现在已经15年了,15年期间发表了很多成果,发表了120篇学术论文,写了四本学术专著,获得了四个国家级的科技进步奖,还获得很多业内的专利,整体来说成果丰硕。
在肽的研究过程中发现,生物活性肽的来源非常广泛,它的来源有三种,动物性、植物性与人工合成。在各种各样的肽的来源中,燕麦是一个非常好的制备肽的原料。作为生物活性肽,影响它的功能核心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食物源性。因为燕麦本身是非常健康的食品,在2010年的时候,时代杂志评选出来全球十大健康食品,燕麦是唯一上榜的谷物,所以燕麦在谷物里本身就是有非常特殊的定位,燕麦是近代唯一一个功能谷物。因此,从营养学上我们假设,燕麦肽也会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功效。 首先从燕麦的营养成分来说,提取肽,首先要比较蛋白质的含量,对比燕麦、水稻和小麦,裸燕麦蛋白质含量平均是15.6%,裸燕麦的数字比大米基本上要高出一倍,比小麦也高许多。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燕麦的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是β-葡聚糖的成分比小麦和水稻含量高很多。经过大量的科学研究与查阅文献发现,燕麦不仅在含量上,还在功能上,例如降三高,抗氧化,调节肠道菌群,滋润皮肤,增强免疫力,都有很显著的优势。我的导师李勇教授团队与三主粮进行了长期的人群队列研究,干预物是裸燕麦米,这个研究到现在已经做了七年,与大家分享一下三年的研究结果。从血糖来说,大家一般比较受关注的是空腹血糖,从一开始所有的测试者空腹血糖平均值大概是9.4,干预了一年之后下降到了7.9。另外一方面,从长期的干预效果来说,糖尿病人的血糖最关键的是血糖得非常平稳,既低又平稳的血糖是最理想的情况。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被测试者在三年期间内空腹血糖都维持在很稳定的水平,并且较干预前都有显著的下降。餐后血糖也是一個类似的,非常明显的趋势,三年期间餐后血糖平均值分别为11.8、11.9,11.7,波动仅在上下0.1,这是非常平稳的状态。最关键的是下降的幅度,从18.7%到11.7%,下降了8个点,这对于餐后血糖是非常大幅度的下降。再来看我们糖尿病的“金标准”指标糖化血红蛋白,也有明显的下降且非常平稳,胰岛素敏感指标也在三年期间逐步下降。所以从人群干预的过程来说可以发现,裸燕麦米对糖尿病人群血糖调控效果是非常好的。我们把所有的结果汇总在《燕麦营养学》这本书上,这也是国内外燕麦营养学体系里理论结合实际的第一本专著,这本书无论在政治意义上,还是从科研的角度来上来,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专著。
在这个书里除了分享了人群队列的数据之外,我们还独创性得提出了2型糖尿病的1000千卡的综合干预策略。2型糖尿病的管理是综合的五架马车的策略,健康教育结合运动,疾病监测,药物治疗与饮食疗法,这五架马车综合管理,让糖尿病人达好的状态。国内外研究结果发现,当膳食控制在低热量状态之后,胰岛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恢复和逆转。一个简单的逻辑,吃东西消化吸收产生了血糖,胰脏产生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吃得少就没有这么多血糖需要被降解,所以胰脏就比较轻松。。这就提示我们,如果中国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能够有一个适合中国人的低热量的饮食干预策略的话,可能他的胰岛功能也可以得到恢复,基于这个背景,我们在《燕麦营养学》中提出了综合干预的策略,主要侧重于是饮食和运动的干预建议。
在菜单里,所有的菜推荐低脂、低盐、无淀粉、无糖,最关键的核心策略就是总热量控制在1000千卡以下,1000千卡里包含100克的裸燕麦米,主食要粗细搭配,吃大量的青菜,搭配荤菜,比如说蛋、肉、海鲜,再额外添加水果、燕麦肽、奶之类的加餐,这是整体膳食的大原则。除了以上原则之外,从饮食的角度想真正要达到效果,最重要是坚持,不能说一个月吃一次指望效果特别好,一个月至少大部分的时间一日三餐或者两餐都是这个状态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控制效果。
在运动方面,我们推荐给稍微年长人的运动方式,这也是WHO推荐的方式,就是快步走,最安全,最有效,经济又便捷。推荐的量是每日最好进行一到两小时的快步走,走的时候速度要控制,比平常走路的速度稍微再快一点就可以,每一个小时三到五公里。运动时间也可以拆解成几个阶段,一次走20分钟,每天走两三次也没有问题,可以达到同样的锻炼效果。同时,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时间是餐后半个小时开始运动。因为我们人体吃完东西餐后血糖会逐渐升高,升高之后身体就需要分泌胰岛素把它降下来,而运动也是消耗血糖的方式,可以减轻一部分胰岛的功能,还可以辅助把餐后血糖控制的得很好。另外,在无禁忌的情况下,我们也推荐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小重量阻抗运动。因为肌肉是真正可以消耗血糖的,保持肌肉量,对于维持身体状态也是非常好的,尤其是2型糖尿病的人,有消耗血糖的需求,就一定做一些阻抗的运动,如举哑铃,小燕飞,或者做一些字符重运动,比如背靠墙下蹲。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饮食结构,长期坚持,运动,量力而行。
那我们说回到生物活性肽。从裸燕麦中提取的生物活性肽到底有哪些功能?我们也做了系统性的科学研究,这里节选一些指标与大家分享。燕麦低聚肽与运动性疲劳。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让小鼠进行负重游泳,吃了燕麦肽和没吃燕麦肽的,同时负重一起游泳,看谁游得时间长。得出的结果显示,吃了燕麦肽的老鼠运动时间明显加长。然后针对燕麦低聚肽对先天免疫力、后天免疫力也进行了一个非常综合的评价,最后得出的结果是燕麦低聚肽对先天与后天的免疫力都有非常强的促进作用。燕麦低聚肽与血脂异常也是一个我们很关注的领域,因为燕麦之所以能成为近代唯一的功能谷物,是因为在1977年的时候美国的FDA承认了它降低胆固醇的效果。所以从燕麦食品中提取出来的燕麦肽,我们推测它改善血脂的效果也可能非常好。我们做了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燕麦低聚肽能够降低血脂的水平和改善血脂异常的状况。实验中给与了燕麦低聚肽的干预的大鼠,它不仅仅是从血脂的宏观水平上降低了,它的肝功能也明显改善了。所以燕麦低聚肽对血脂异常的改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另外一方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实验中这个指标也有非常显著的降低。我们的数据也显示,燕麦低聚肽对于血糖的控制水平也是非常显著的。从以上的科研数据可以看出,我们对于生物活性肽肽的研究,不仅从安全性程度上进行了评价,对于燕麦低聚肽独特的功能活性也进行了非常全面的评价,事实证明燕麦米与燕麦肽都是功效显著,很值得推廣的好食品。
2017年国家明确提出扶植发展生物活性肽的产业,而燕麦活性肽比其他肽有很多优越性。我们结合了多家数据库的市场分析报告显示,肽疗法的市场估值,2018年是2100亿人民币,五年期间大概会增长到3360亿,每年以CADR值9%的速度增长,是非常快速的增长。所以我认为生物活性肽是大健康领域中非常出色的阵地,燕麦肽是在生物活性肽肽里非常出色的方向。
在未来,燕麦肽或者是生物活性肽拥有非常广阔应用场景。把肽开发为婴幼儿配方食品,孕期的营养品,针对青少年,肽可以增强青少年记忆力与缓解体力疲劳,对老年人降三高,提高免疫力,改善睡眠等多种的保健需求生物活性肽都可以满足。所以我认为,燕麦肽在所有的年龄层各类人群里都有自己的应用场景和价值,这是未来可期的行业。谢谢大家。
(本文为北京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博士毛瑞雪在科技助力高质量发展论坛上的发言,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