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体育教学中课堂游戏的实践运用
2019-09-10韩愿愿
韩愿愿
摘要:为了能够提高初中生的身体素质,教育部实行了初中体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够按照新的要求和标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实行了游戏化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为此,本文就如何将课堂游戏融入到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探讨,以完善初中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游戏课堂;实践应用;初中体育;意义
随着现代体育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理念在传统教学中的应用,游戏化的课堂在体育教学中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肯定。通过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户外活动兴趣,提升学生的精神面貌。而如何将游戏融入于体育教学的课堂中仍然值得探究。在传统体育教学中的课堂内容往往无法有效提起学生的学习和参与的兴趣,致使教学质量降低。但是如果无法以科学的方式将体育课堂游戏化,也不会获得理想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以下作者通过自身在体育教学中的实践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就游戏化体育课堂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促进游戏教学在初中体育中的良性发展。
一、游戲课堂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分析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中,要求初中体育教师要按照新的要求和标准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为了使这一目标更好的实现,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程的教学中,进行游戏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走访一些初中学校的体育老师,发现目前体育课堂上往往是老师讲授需要教学的课堂内容,并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姿势,然后将剩下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组队联系,以期学生熟能生巧。也有老师能够组织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还有些老师则会通过将教学课程游戏化之后进行比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1]。可以看到,学生会因为课堂教学的有趣与否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参与积极性,无疑,当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如果只是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忽略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则无法很好的完成学生体质和精神面貌的提升。
二、在体育课堂游戏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一)对教学目标的忽视。
在将游戏直接放到课堂上,让学生去玩耍,而忽略了体育教学目标[2]。众所周知,新课标下的体育教育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以培养能够为祖国建设和发展做贡献的栋梁之才的。以此为基础,如果只是活跃了课堂上的教学氛围,而无法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造成下一代人才质量的下降。
(二)理论知识的实践。
由于部分体育课程需要一些理论知识的支撑,如果无法将这些知识深入学生心理,并在体育课程中加以应用,学生则无法对体育课程涉及到的一些背景意义以及活动规则加深理解。因此,在体育教学游戏化实践过程中还需要将一些理论知识加入其中,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游戏实践中加深体育活动的目的和精神进行更深一步的理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促进学生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更直观,形象的应用到体育学习中[4]。
(三)游戏枯燥无趣。
将课堂游戏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极大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参与度,如果教师无法设计有趣活泼的课堂内容,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无法被提起,也就无从谈起课堂游戏化的优越性。同时,枯燥甚至严苛的体育课堂甚至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而造成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课甚至会逃课。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课堂的趣味性对体育课进行优化,进而让学生愿意在体育课上进行体质锻炼,也愿意学习相关的体育知识。
三、体育教学中课堂游戏的实践运用
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户外活动的游戏,这些游戏有的适合在课堂上加以应用,有些则由于危险性,简单性,枯燥性,参与度等问题而不适于课堂教学。在选择这些游戏时需要对整个游戏过程进行分析,重点注意游戏过程中的危险性,参与度,是否与课程目标相符合等问题。当符合这些条件后,也不能简单的将游戏直接套用在课堂上,而应该进行或多或少的改造,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针对“解脱接力”游戏锻炼了学生的反应速度,注意力,协作能力以及身体体力等,将该游戏引入课堂时需要考虑该游戏适合那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需要针对该教学目标,深入浅出的将该游戏涉及到的体育课程理论知识以及一些背景向学生讲述。例如教师可以将该游戏中存在的接力跑,起跑姿势,体力安排等问题向学生一一讲述,这样学生为了争取名次就会自然而然的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游戏中去。体育教学的目标也借此而轻松而有效的完成。
体育游戏与体育运动相比,具有更加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只有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才愿意去参与,体育课其实也一样,学生喜欢学习这门课程,教师才能更好的向学生灌输专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拉网捕鱼”游戏,拉网捕鱼游戏可以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和协调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小组成员的团结协作精神。由于该游戏需要参与者不停的进行躲闪动作,因此就需要格外注意该游戏中的一些危险动作。这样,教师就可以借此机会想学生讲解各种实用的规避技巧,提升学生面临危险时的防御受伤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学到这些技巧性动作之后,也会更加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以期获得更多有趣的能应用到生活中的技巧。同时这样要求教师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并进行总结这些经验技巧,也只有一些新颖而具有实际意义的能力才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教师在带领学生参加体育游戏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开拓,对学生的竞争意识进行培养,进一步的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结束语:
在体育课堂中将教学内容游戏化,有目的的提升学生的某项技能,可以在提高学生课堂参数兴趣的同时更加快速的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达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在课堂实践中,不能孤立的考虑游戏的趣味性而忽略教学本身的目标。只有将游戏本身和教学目标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做到寓教于乐。现代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学生获得丰富的学识,还需要其具备优秀的身体素质,而科学合理的游戏化课堂则是实现该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谢扬华. 论初中体育教学中课堂游戏的实践运用[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 6(26):107-107.
[2]张彩娥. 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游戏的应用探讨[J]. 中学时代, 2012(8):171-171.
(成都高新芦葭实验学校 64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