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延伸到课后的研究
2019-09-10唐永嘉
唐永嘉
近几年,“翻转课堂”和“微课”因为适应现阶段社会和学生的时代特点,且教学效果明显,受到了师生们的欢迎和各级教育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现阶段,“翻转课堂”和“微课”主要作用是能再现课堂中教授新知的环节,让学生在离开了老师讲解的前提下,在课前(或新课开始阶段)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能有基本的理解,学生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重复观看的次数,从而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老师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在接下来的“课后巩固”阶段,该如何更好地承接以上环节,引领学生的学习向更高层次发展,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练习中就算离开了老师也能再现课堂,能游刃有余地解决各种问题,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日常教学中应用题(综合运用题)的出现,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其中的“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两项技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正因此各种练习训练必有应用题,各类考查监测也必有应用题。对于类型繁多、拓展延伸空间极大的应用题,教材编排也只能点到即止,更多的是穿插于各个知识点中,较少单独作为一个知识点进行编排。经过教学实践许多老师对于应用题的教学都有自己的土方法、小窍门,但是出于各种原因,大多数老师都不愿谈及。各层次的教师教学比赛也鲜有教师会选择此类内容参赛。应用题的教学已成为大家都想回避,但又回避不了的重要问题。
小学各年级学生年龄跨度大,各个学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高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具备独立进行简单回顾重现亲历过的学习过程的能力,理解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中低年级有了明显的提升。这时的教学不宜也不应继续采用中低年级的教学方法,应该更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逐步放手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保障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翻转课堂”的优点与误区
“翻转课堂”的显著优点在于内容能永久保存,可供反复查阅和修正,不像课堂讲授稍纵即逝。在特定情况下学生就算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达到此时无“师”胜有“师”的境界。
现阶段每当人们听说“翻转课堂”,立刻想到的就是微课、视频。所以很多老师把很多时间精力都放在了微课、视频的制作上面。只重视“课前”,忽视了“课中”“课后”。数学学科教学在课后环节是否能延续“翻转课堂”的优点?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三、“翻转课堂”下高年级应用题教学策略
“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是因为其“可按需重现”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进而升华到“自主学习”。重现课堂的方法不止一两种,通过合适的方法在“课后”阶段实现课堂的重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就能将“翻转课堂”延伸到课外。
高年级应用题的“翻转课堂”中更应着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除了在课前、课中下功夫,更要想办法培养学生在课后阶段仍能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回忆”“重现”课堂上老师讲解分析问题的思路模式。这就需要老师将这些可行的具体方法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在课堂上做到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一)数形结合,借“图”发挥
微课的优势在于展现了较完整的数形结合教学过程,能够更加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高年级应用题的教学中,更应注重数形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看线段图、画线段图的能力。通过线段的直观性,将應用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直观的展现出来。并通过相对固定的、有效的画图模式,借助“直观想象”,使学生哪怕离开了老师,看到了这些线段图就能清楚地回忆起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方法。
如,“一堆煤用去了12吨,还剩下原来的2/5,这堆煤原来共有多少吨?”这道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重点在于找到题目中的对应量和对应分率。但很多学生,甚至部分老师在教学时经常会把线段图画成(图一)的样子。这样的线段图很难直观展现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会让学生一头雾水,无法对分析解答题目提供有效的帮助,可以认为是无效的线段图。
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稍加改变,将题目中的数量统一标在线段的上方,分率统一标在线段的下方(如图二),就能发现要先找出“12吨”所对应的分率,从而得出(图三)。这样小小的改变,让学生哪怕是在课后老师不在场的情况下,仍能迅速地回忆起课堂上老师讲解分析的方法,一定程度上“重现课堂”,从而对题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答。
(二)“字”简意赅,回顾理解
中低年级的应用题多为较简单的一(两)步应用题,部分带小聪明的学生已经养成“蒙”题的习惯——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结合本单元教学运算进行随意的组合,这样“蒙”题有时正确率确实很高,学生也就更少去认真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目的性不明确。高年级应用题的复杂程度较以前有很大的飞跃,靠之前“蒙”的方法已经几乎不可能正确。要想彻底的改变这种现象,需要着重提高学生解题时的“目的性”,清楚知道自己每一步需要求什么或求的是什么,提高学生“逻辑推理”的技能。
一味强调的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经常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图片”式记忆——只知道这种题目大概就要这么列式,却经常不知为何要这么列式。为了增强学生列式的“目的性”,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分步列式、写思路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商店有6吨大米,上午售出1/3,下午售出的相当于上午的1/2,问全天共售出多少吨?”这道分数除法应用题。可采用分步列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用简单的一两个字表明某道式子算出的具体内容,培养学生解题时的“目的性”。
上:6×1/3=2(吨)
下:2×1/2=1(吨)
共:2+1=3(吨)
整个过程以文字的形式保留下来,其实就是无声的静态的图片式微课,学生在后续的复习(练习)中只要看到式子前面的这些文字,就可回忆起课堂上老师的教学方法。
十几年来,我对所任教班级开展的长期的教学实验证明:在课内、课外都运用这种方法,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学生解题的“目的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均有明显的进步。
(三)因“材”施教,形成合力
应用题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出粉率中小麦和面粉的“前世今生”、阶梯电价(水费)的计算方法、银行反复存款利息的计算……这些生活中的常识虽然不是高年级数学科课堂的必须内容,但在课后练习中经常会出现此类内容,如果不进行初步了解,经常会闹出笑话。例如,常有学生计算得出汽车的行驶速度为每小时1000多km;小麦的出粉率高于100%……
如果学生具有相应的生活常识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些错误,但如果单纯由老师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讲解,既浪费时间,又不能让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也无法达到家校共同育人的目的。所以,此类内容,可借助家长或社会的力量,点拨学生去向家长询问了解。让家长成为校外的“老师”,将课堂的阵地转移到校外。这样不但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达到家校共同育人的目的。
总之,数学学科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在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同时,紧扣前沿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翻转课堂”延伸到课后,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和仙.核心素养下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探究[J].知识-力量,2019.
[2]解育红,于泳.课堂翻转后 教师如何“教”——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应用题》谈起[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0):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