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救河北抚宁4·12森林火灾经验特点的思考
2019-09-10王帅
摘要:本文介绍了扑救河北抚宁4·12森林火灾的经验特点,给今后参与类似任务行动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河北抚宁;森林灭火;经验特点
2011年,我国北方地区遭遇了自1959年以来最干旱的一年,当地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底,连续7个月无有效降水,受旱面积超过千万亩。4月12日11时40分,抚宁县大兴寨镇,一位村民在点烧草堆时引燃了山林;随之,一场河北省60年不遇的特大森林火灾便骤然发生,并最终演绎为“军警民整体联动、陆海空协同作战”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行动中,投入力量多、展开行动早、扑救任务重、持续时间长、救援效果好,时至今日其经验特点仍值得我们在未来森林灭火作战中借鉴。
一、贯彻指示坚决,组织指导高效
火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国家主席作出“军、警、民要大力协同,科学施救,全力扑灭火情,确保人身安全,确保重要目标安全”的重要指示,为整个救灾行动指明了方向。在灭火攻坚的紧要关头,各参与力量单位首长亲赴一线指导,准确判断形势、定下处置决心、科学摆兵布阵,全程指导行动。针对参与力量“纵向多层、横向多元、多口对接”的特点,建立了“地方分层指导、内部垂直指导、现场专业指导”的三级指导机制,形成了优势互补、联合作战的力量体系;各级领导勘察情况到一线,督促指导到一线,解决困难到一线,协调保障到一线,极大地提高了组织指导效率,确保了扑火战斗的决战决胜。
二、科学实施扑救,合力攻坚克难
此次火灾现场,崖高林密路陡弯急,火烧山石随时崩裂,风火不稳变化突然,沟谷腐层暗火密布,烟火弥漫熏烤难耐,火场险象环生,扑救异常困难。参加灭火力量坚决按照“科学编组、划区负责,打早打小,严看死守”的作战原则,采取“打、烧、防、清、浇、守”的战术,选择最佳地段,把握最佳时段,运用最佳手段,科学编组,全力奋战。一是前打后送,先扑后守。就是将专业力量和非专业力量有效整合配置,森林消防作为专业力量,在内线打火头、扑火线,遏制火势蔓延;其他力量在外线打隔离、背水袋、送燃油、清余火、守火场,有效巩固成果,防止死灰复燃。二是着眼特点,立体扑救。对山高崖陡、绝壁林立的复杂地势火情,采取直升机洒水作业,浇火头、压火势,打山间峭壁顶头火。对树高林密、灌木丛生的山腰地带火情,则用高压水枪,灭火线、控蔓延,打山腰树冠飞瀑火。对腐殖质和杂草形成的林火,则用简易工具平推横扫,灭明火、除暗火,清余火、守火场,打树下地表稳进火。三是打防结合,留有机动。在外线,采用“分段作业、箭型穿插、纵深平推、两侧拓宽”的战法,先后开设了37公里长的隔离带,有效阻截或减缓了火势蔓延。在内线,贯彻“点烧阻隔、快速突击,集中用兵、留有机动”的战术,成功组织了北线阻击战、南线总决战和重点保卫战等三次决定性战斗。四是侦控并举,设区避险。就是采取“开辟撤离通道、预设紧急避险区,设置观察员”的方法,在灭火人员进入火场前,先判定地形、风速、植被、火势,预先开设紧急避險通道和避险区。进入火场后,多点派出观察员,及时掌握火情动态,发现险情及时撤离。比如在黄土峪战斗中,正当某部全力扑打林火时,观察员发现火场风向突变、瞬间形成高达4米的火焰,迅速逼近扑火人员,立即报警,随后在其领导的组织指导下,按照预设撤离通道,迅速进入安全避险区,成功躲过大火的袭击。
三、宣传鼓动有力,扑救英勇顽强
“4·12”扑火战斗,持续时间长,火场道路条件差,整体机动难;林火发展快,组织扑救难;死灰复燃多,清理看守难;过火面积大,后勤保障难。野外生活及作战条件十分恶劣。特别是山间风向多变,经常风力3至5级,时常出现七八级阵风,火随风势瞬息万变,时刻对灭火人员安全构成威胁。针对重重困难、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各力量单位及时下发《宣讲教育提纲》和《慰问电》等,把各级首长的指示精神和关怀送达一线扑救人员。基层单位广泛开展战地表决心、火线入党和立功创模等活动,采取小广播、小动员、小口号、挑应战、战前宣誓等形式,使灭火人员始终保持了高昂的士气和旺盛的斗志。参加灭火力量的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昼夜坚守岗位;XX个“党员先锋队”始终站排头、打头阵;一线人员有的头发、眉毛被大火烧去大半,手被大火燎起成串的水泡,有的手脚被树枝和乱石划破,有的感冒发烧等,坚持不下火线;即便是刚刚加入的人员,第一次参加灭火作战,也能自觉克服紧张恐惧等心理,热情高涨,听从指导,作战勇猛;灭火人员“白天扑救烟熏火烤挥汗如雨,夜晚地铺寒风霜冻衣被若冰”,每天早上5点出发,晚上7、8点下山,部分人员还要连夜坚守火场,充分展示了灭火人员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战斗作风。
四、紧贴任务实际,全程跟进保障
行动中,任务单位认真贯彻上级关于搞好一线保障、加强现场管理的指示要求,灭火人员行动到哪里,各类保障就跟进到哪里。采取“建制保障与依托保障、定点保障与伴随保障、携行保障与前送保障相结合”的办法。在后勤保障方面,及时筹措各类防火物资,保障油料,前送食品、大衣被褥,搭设帐篷,组织医疗分队巡诊,为战斗力的持续生成和巩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通信保障方面,及时开通卫星视频,架设短波、超短波网络,确保了通信畅通。在现场管理方面,各单位把安全管理和纪律教育贯穿于集结、开进、扑救、清理、宿营、转场、撤离等各个环节,广大参加灭火力量人员模范遵守群众纪律,做到了安民不扰民、解难不添乱,树立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作者简介:
王帅(1975—),四川巴中人,研究生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