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暗示效应,营造良好课堂
2019-09-10章晓玲
章晓玲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企盼的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罗森塔尔效应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将暗示效应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和创造力,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暗示效应的具体运用,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语言暗示
语言暗示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给学生的暗示。教师语调的轻重缓急、快慢节奏、积极的评价等往往藏有丰富的潜台词,传递给学生某种附加的信息。 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可不失时机地启发和鼓励。如:“你已经快接近正确答案了,相信自己,一定行!”“哎呀,比第一次读的棒多了,重来一遍一定会更好!”我班有个孩子的自控能力及其差,纪律观念淡薄,一般的表扬批评都无效,可这孩子的好胜心很强,当他在做小动作时,我就会故意说:“朱XX都坐得很端正了。”我一说完,朱就会立刻停止小动作,做得端端正正。每当朱下位子独自玩耍时,我又会变着花样表扬:“朱XX是很聪明的,上课多专心呀。”听完我的暗示,坐在后面的他就悄悄溜到位子上坐好了,有时还会与我会心一笑。富有人性化的鼓励暗示让学生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体会到了进步的喜悦。当学生的意见不大恰当、行为不太积极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多些理解鼓励性的语言,能发挥良好的语言暗示作用,引导学生课堂上积极探究、专心学习。这种 暗示尤其适合低段的孩子。
二、体态暗示
一个得体的手势、一个鼓励的眼神也会受到鼓劲加油的效果。体态暗示是最基本的暗示方法。体态暗示就是教师用体态语言(即眼神、表情、姿势、手势等非语言行为)对学生加以暗示。每天清晨,教师走进教室,开口说话之前,从教师是否得体的衣着中传达出来的个人综合信息就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认同程度,也决定了学生对教师带来的所有欣喜地接受程度,如果老师今天的服饰有了很大的变化,那就应该在上课之前先让学生熟悉一下,不然学生只顾注意老师的变化,不会注意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再如教师和低段学生对话时,教师蹲下来倾听,比高高地站着,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意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体态暗示手段在课堂语言交际中具有特殊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能起到感染、传递、调控、激励等多方面的作用。
三、环境暗示
学生许多学习活动从本质上说都是对来自环境的各种信号所作出的反应。教师创设特有的教学外部环境,可使学生的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在学习中同时发挥作用。如教学《雨后》这篇课文时,教师用图片、音乐创设出课文特有的教学环境。
师:(指导学生看图)孩子们在广场上玩水时会怎么想,怎么做?
(生纷纷发表意见)
生1:小女孩肯定会想:即使滑一跤也是挺好玩的。
生2:摔了跤的女孩会拍拍屁股继续无忧无虑地玩耍。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当时那欢乐的氛围,朗读课文。
学生进入了课文情境,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有意识和无意识活动在学习中同时发挥作用,体会出各自不同的感受,使朗读更富有情感,这就是环境暗示所发挥的强大功能。
四、角色暗示
角色暗示是一种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体验影响个体心理过程的暗示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置于他人位置上,展现相应的行为特点和内心感受,让学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课文中角色的体验和内心感受,按角色的要求行动,从而达到心理暗示的目的。如:上《西门豹》时,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编台词,分角色扮演。
这样的角色暗示可以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展示后发现,学生的想象越大胆,表演也越投入。教师灵活巧妙让学生进行课文中的角色扮演,可以把课文内容活化为语言交际的素材,模拟现实生活演练,把课文情感的体验寓于自我感受、自我体会的表演中,这就是通过角色扮演所发挥的角色暗示作用。
五、自我暗示
心理暗示根据信息的来源,可以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利用种种手段暗示学生,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要坚持正面引导和鼓励为主,这正如美国一位拳王每次回答记者的提问后,总忘不了说一句“我是最好的”,“我是最好的”就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事实也许并非如此,但又有什么关系?经常让学生跨自己“我能行!”“我是最棒的!”让学生鼓掌、竖大拇指夸夸同学。课堂的气氛因为互相夸奖而变得活跃,学生的会变得愉悦而自信。反复运用经常暗示学生就会接受这种观点,因而充满自信!“事实”也会向你所想象的方向发展,这就是自我暗示的魅力所在。
更为有趣的是,这种效应的产生还与暗示者的权威有关,这种暗示者的权威将使被暗示者产生一种信任效应。就是说声望高、有地位的权威,其暗示作用大。这里所指的权威,是指经一定实践验证后获得人们尊敬而产生的信任感。作为暗示的实施者的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和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让学生在亲切、信任、敬佩的情感体验中产生崇拜感,从而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性。暗示信息一旦打上权威的烙印,就容易引起崇拜者的敏感反应,有利于增强暗示信息的穿透力和有效性。
总之,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积极心理暗示,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用亲切、热烈的面部表情,关注学生;用温和、宽容的目光,富有表现力的体态动作,吸引学生;用富有幽默、睿智交际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愉悦,激发学生;用广博的知识、高超的极富艺术性的教学技巧,影响学生。有了美好的课堂环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一定会倍增,课堂教学效果就更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