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采编策略

2019-09-10周永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闻采编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

周永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增强,科技向各领域蔓延、与各业态融合的程度持续加深。在传媒业,科技的进步使受众逐渐接受并习惯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利用新媒体接受新闻信息日趋普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电视媒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电视媒体创新发展迫在眉睫。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与体会,简要探讨当前电视新闻采编的现状以及创新策略。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创新

新媒体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是创新意识和高新科技对传统媒体的改良升级。新媒体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概念而言的。在过去,受众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接受各类新闻、信息,而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最显著的差别,是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媒介发生了改变。数字电视、手机媒体、互联网平台……这些新兴媒介既具备便捷性,也可以实现传媒双方的跨时空的交互,信息传输的速度、规模都得到了大幅提升,因而新媒体迅速受到了受众的认可,甚至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使受众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

新媒体时代对传统电视新闻的影响具有双面性,现阶段似乎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电视传媒收视率的冲击。但笔者认为,电视新闻采编如能顺应时势,适当创新,新媒体技术将成为电视新闻进步的阶梯,推动电视新闻迎来新一轮的改良和发展。

1. 吸納新媒体优势,实现融合立体式发展

与传统电视传媒相比,新媒体具备信息传播速度快、观看节目时间可选择、移动便携性强、互动性强等优势,因而获得了相当一部分受众的青睐。传统电视媒体必须积极吸纳新媒体的优势特征,完善自身缺陷,才能保有收视率和受众群。

当前,一部手机、一台PAD,都可以作为自媒体新闻播报的媒介。当新闻事件发生时,周围的群众可以第一时间利用直播软件或者微信、微博平台发布现场视频等信息,电视新闻与之相比明显滞后。为弥补这一缺陷,电视新闻采编团队应当着重培养采编人员对新媒体工具的操作技能,将记者、编辑等不同岗位进行职能互融,培养“单兵作战”的能力,打造一个人可以独立采访播报一则新闻的多功能采编人员,从而提高采编人员对新闻事件的反应速度,提高电视新闻传媒的效率。中央电视台最具有代表性的栏目之一《焦点访谈》正是通过将采编环节各岗位人员进行全能化培养的先驱栏目。这一举措使《焦点访谈》的报道更贴近时事,满足新媒体时代受众对“高速”的需求。

传统电视新闻传媒应当通过积极与新媒体合作、互融,拓宽自身信息传播的范围。如通过开设官方网站,实现新闻节目的点选播放功能;通过与手机视频APP合作,增强新闻宣传的便捷性。这些与新媒体合作的手段不仅可以弥补过去电视新闻播出时间固定、模式单一的不足,还可以为节目做线上预热、搜集反馈信息、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我国首先建立网络电视的是央视网,各省、市级电视台也进行了网络电视搭建的尝试。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现代人思想解放,渴望表达见解、乐于抒发感受。为了满足受众对于互动、对于表达的需求,采编策划不仅要将电视新闻带向“小屏幕”、带向“互联网”,更要将电视新闻带到受众身边。微博、微信是当下用户量最大的交互平台。新闻采编策划可以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新闻消息,将新闻传播的触角延伸至受众生活的点滴之中,同时提高新闻互动效应。如我们所熟知的《新闻联播》节目,虽然定位严肃,但通过在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工具与受众互动,增强了受众参与度,提升了受众对传统媒体的兴趣。

2. 着眼现实社会生活,深度采编电视新闻

在新媒体科技的支持下,信息发布实现了平民化,媒体领域信息量大幅扩充。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新媒体信息质量良莠不齐的弊端。当前,法律法规对虚假新闻制裁有限,以微博、微信朋友圈、直播等自媒体形式向外发布的信息得不到有效的质量把控,大量准确度得不到保障的新闻信息混杂进入传统媒体,使受众备受困扰。

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电视新闻传媒则具有内容更加关注民生、更能够遵循写实原则、节目质量受到严格把控、制作更加专业精良等优势。面临新媒体带来的受众分流的挑战,传统电视新闻采编必须在加强内容质量上下功夫,以稳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写实原则下,电视新闻采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表现人民生活现状、反映民生问题为工作主线,深入群众中采集优质的新闻内容。要做到与时俱进,从贴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趋势入手,加深内容深度;从不断改良画面质量着手,提升受众满意度。

在确保节目公信力的前提下,电视新闻应注重深度采编。例如对201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暴雪袭击的报道,虽然网络上各类信息平台均第一时间对事件进行了介入和报道,但电视新闻却能在深度采编的要求下深入采访受灾地区,挖掘和报道受灾原因、灾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灾害预防等受众更加关切的深层问题。深度采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电视新闻采编与新媒体在速度上的正面角逐和冲突,转而发挥出电视新闻在影响力方面的优势。

笔者认为,要做到着眼时下社会发展动向,深度采编挖掘有价值、有影响力的新闻内容,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方面,新闻采编人员应当将一切工作建立在自身正确的政治、文化思想上,基于舆论正确引导的视角辨别、筛选新闻;另一方面,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当预先明确新闻栏目的定位,制定从选题、策划到包装等一系列的方案,继而用精准的语言直击新闻事件的根本,为广大受众带来深刻的思考;此外,电视采编人员还应当充分考虑受众的需求,融合多种播报模式展现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3. 革旧立新,不断创新电视新闻采编模式

创新是电视新闻发展的“推进器”。笔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应当从工作理念、采编方法和传播模式三个方面革旧立新,与时俱进,寻求新的发展动力。

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创新理念,是采编工作推陈出新的基础。新闻采编人员必须融身于当前媒体背景中,认识到严峻的现状与改革的必要性。

创新采编方法是全面性、细致性的工作过程。首先,采访内容上应当体现出“新意”。现阶段,电视受众“喜新厌旧”特征明显,这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应当立足于新时代、新角度选取采访内容,使广大受众从电视新闻中及时了解社会的各种变化与举措。其次,新闻编辑应当注重语言表达上的创新。语言文字决定了新闻的感染力和可读性,在电视新闻中至关重要。在简洁明了、准确无误的基础上,采编人员可适度吸纳网络、微言、微信等新媒体营造出的,已经被公众普遍接受的语言习惯,增强受众对电视新闻的亲切感。从现状出发,进一步提高电视新闻节目公众关注度,最直接的方法是对采编技能的创新,将时下最新的精细化采编技术利用到节目时长安排、画面剪辑制作和发布角度设置以及编辑的节奏、字幕、整体包装等各个环节,营造出受众对节目耳目一新的良好感受,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传播模式的创新,是在固守原有阵地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可将采编的新闻延伸到自媒体和互联网上,同时也可将互联网、微信等媒介融入到电视节目中。如可在节目播出的同时在屏幕角落展示微信公众二维码,受众扫描二维码关注,可以立即通过公众平台了解到更多与节目相关的内容。

我们相信,电视新闻采编通过对新媒体的利用和对自身工作的创新,将发挥优势,并以崭新的姿态服务于新闻领域,服务于广大受众和用户。

参考文献:

[1]郝爱志.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采编策略[J].新闻传播,2016(18).

[2]田伟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策略分析[J].声屏视野,2016(08).

[3]黄小伟.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策略分析[J].广电视角,2015(02).

[4]周敬峰.关于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采编策略的若干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08).

猜你喜欢

新闻采编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
电视新闻中的图片应用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之路
“机器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编的机遇和挑战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采编新路径探索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技巧探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电视新闻采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新媒体对当代青年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