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
2019-09-10都娟
摘要:本文综述了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意义和现状,并对生物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探索一条能让学生愉快接受基本生物学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课堂才具有强大的活力和高效性。
关键词:初中;生物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学的内容是丰富、生动、鲜活的,生物学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具有绝对的优势和丰富的价值。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新教材的使用,更是让生活化教学融入到了生物学教学中。
该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探索一条能让学生愉快接受基本生物学知识、技能和情感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知识、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课堂才具有强大的活力和高效性。
一、生物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现状
(一)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促进学生当下与将来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发表的一份重要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应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当前社会信息化和科技化飞速发展,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实施要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等。2016年,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初中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评价都旨在提高每个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生物学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内容,能够让学生在所熟悉的生活背景中亲身去体验、去观察、去调查、去探究、去质疑、去思考、去发现、去交流、去表达、去感悟、去收获;学生通过各种生活经历,内心情感得以丰富,生物学核心素养得以提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积极的生活态度,掌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生活充满尊重、热爱和向往。
(二)生物学学科特点与优势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因为人本身也是自然界中生命的一员,生物学所涉及到的知识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营养、健康、环保等方面都有着密切联系,许多生物学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所以,生物学的内容是丰富、生动、鲜活的,生物学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具有绝对的优势和丰富的价值。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新教材的使用,更是让生活化教学融入到了生物学教学中。依据新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2012年和2013年教育部审定出版的人教版初中生物学义务教育教科书,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初中生物学课程新体系,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学会健康地生活。该教科书编写形式灵活而有创意,教学内容及编排顺序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尤其是“想一想、议一议”“观察与思考”“调查”“技能训练”“实验”“探究实验”“模拟制作”“资料分析”“课外实践”“科学·技术·社会”“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栏目设计,都突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联系的特点,这些栏目的设置增强了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科技发展的新成果,同时还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教科书的这些设计,为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此外,近几年生物学科考试对于学生的考察方向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考察内容不再局限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一些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环境保护、艾滋病、无土栽培、绿色食品、害虫的生物防治、可持续发展等热点问题介入中考,这就要求我们生物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
(三)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我看到了一个通病,那就是: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浮离”于真实世界之外。我们在课堂上、教室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人类千万年积累下来缤纷庞杂的经验,是经过编辑整理,使之抽象化、普遍化、分类化、标准化的所谓人类经验的精华。我把这些知识叫做“套装知识”,这里面缺乏个人特殊经验的表述。学生如果只是机械记忆这些“套装知识”,而没有与现实的生活经验发生碰撞和对接,学生就会对真实的世界产生迷惘。比如,给学生出示一幅人体消化系统图,学生能够很快填写出各部分的结构名称,可学生一旦肚子疼起来,却说不出究竟是哪里疼。比如,学生根据课本介绍,熟记了急救时人工呼吸、心脏胸外按压等方法要領,可一旦真遇到紧急状况,学生则在慌乱之中手足无措。再比如,我们按照课标要求,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关爱生命的情感教育,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仍然肆意践踏草坪、攀折花木。我们很纳闷:为什么会这样?学生明明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呀?
审视我们的教育现状,聚焦我们的现实课堂,也许就能找到症结所在:学生一进教室,就像被关了“禁闭”,不准乱说、不准乱动、不准跑神儿,学生的双手一律要背到身后,腰杆一律要挺直,眼睛一律要看老师,耳朵一律要高高树起。所有的学生都必须是听话的、乖巧的、安静的,就像集装箱里的产品,整整齐齐,一模一样。我们总是想把学生装进密闭的套子里,封锁在课桌前那一米见方的小空间里,看着他们乖乖地完成作业和习题,我们才安心,才放心。这种状态下的学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只是漂浮在抽象的文字符号上,难以和真实世界、现实生活有效对接。然而,对于学生而言,拥抱自然,融入社会,走近生活,才能发生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二、对生物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一)在理论中提炼
生物学,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科,倡导从生物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社会。我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课堂导入聚焦生活”“课堂学习链接生活”“课堂结束回归生活”三个初中生物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教学主张。其内涵阐释为:“课堂导入聚焦生活”——通过生活聚焦、汇报展示、今天我主播、生活大搜索等形式,鼓励学生“戴着放大镜”去发现生活中的生物学,从学生身边事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景,聚焦生活热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情趣、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学习链接生活”——在整个课堂学习中,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实验探究、举例说明、精彩展示等多种方法,建立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链接,解决学生来自生活中对一些生物学现象的困惑,帮助学生进行生活及社会活动的决策等;“课堂结束回归生活”——课堂结束后,通过生活化的练习、作业、小课题研究和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拓展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和生物学核心素养。同时,在提出的三个生活化教学主张下,探索出具体的生活化教学策略,并把中国学生发展的六大核心素养作为生物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最终目标。
(二)在实践中探索
日常教学中,我一直致力于把真实世界呈现给学生。在学习《人的生殖》时,我让学生把10斤米捆绑在腹部,亲身体验母亲怀孕时的艰辛;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时,我将鹌鹑蛋、鸡蛋、鸭蛋、鹅蛋、鸵鸟蛋等带到课堂,让学生感受鸟卵的形态各异和孵化的神奇;学习《种子的结构》时,我把小麦、玉米、高粱、水稻、大豆、红豆、绿豆等带进课堂,让学生尝试用科学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些生活中熟悉而奇妙的种子;学习《被子植物的一生》时,我动员学生从家抱来花盆,每人发放一颗小种子,在孩子们的精心呵护下,种子开始萌发、长大、开花、结果;学习《人体的营养》时,我和学生组成义务宣传队,倡导全校师生“合理膳食每一天,健康快乐一辈子”;学习《细菌和真菌》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酸奶,酿造葡萄酒,种植食用菌;学习《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时,我让学生为爸爸妈妈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让他们懂得关心长辈的饮食,关注父母的健康;学习《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时,我联系到当今在泰国享有极高人气的最美变性人宝儿,宝儿17岁成功变性为美女,有人说她比真正的美女还要美10分,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变性人的基因究竟有没有发生变化?学习《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时,我让学生查阅有关香烟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及患肺癌的几率,又和学生一起到大自然中捕捉蝗虫,观察香烟对蝗虫活动的影响。
在教学中,学生对我说:“老师,我们想拥有一个开心农场,做我们辛勤劳作的试验田。”我说:“好啊,明天我就去找校长申请,再把花农、菜农、园艺师都请过来!”经多方协商,学校同意我们把开心农场设在校内青少年宫的楼顶,由空中花园、楼顶菜园、开心讲堂三个单元组成。得到消息后,孩子们那个兴奋劲儿啊,怎一个“高兴”了得。我和孩子们一起背土、运土,一起翻土、播种,一起浇灌、除草,一起管理、记录,一起收获,一起感动,一起开心,一起幸福。两年时间,这里绿萝蔓延、红掌吐朱、田七现翠、番茄红润透亮、黄瓜顶花带刺……这里的每一片土地都浸润着孩子们的汗水和泪水,每一株植物都在讲述孩子们鲜活而生动的成长经历。有一年夏天,一场大雨过后,开心农场里一片狼藉,菜畦被冲开,各种植物的小苗无辜又无奈地躺在一地稀泥中。当我和学生忐忑不安地爬到楼顶时,大家都惊呆了,不再有人吱声,不再有人喧闹,孩子们忍不住流下了眼泪。那一刻,孩子们体验到了生命离去的悲凉,体验到了心血瞬间化为乌有的落魄,更体验到了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
不要把教科书当成学生的全世界,而要把全世界当成学生的教科书。我和学生一起把生物學课堂搬到了有生命的地方,把生物学知识根植于学生的真实世界之中,学生真正懂得了生命的内涵,触摸到了生命的温度。这样的生物学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情趣和生命的活力,学生从中获得了最为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唤醒了对世界的探索欲望,学会了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命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悟到了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与魅力。
基金项目: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初中生物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编号:JCJYC1708zy21)。
作者简介:都娟(1977.10-),女,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生物学教学。
(濮阳市第七中学 河南濮阳 4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