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生态,携手捍卫天蓝水清
2019-09-10韩一丹
韩一丹
有道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为了守护一江清水、两岸青山,还居民以蓝天白云,给世界以秀美江南,杭州都市圈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断推进环保合作、生态共治工作。各个节点城市发挥特长优势,不断创新改革,向着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的生态型城市群迈进。
省级水域共治,一江清水送钱塘
新安江是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的正源,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境内,东入浙江省西部,下游则是浙江重要的饮用水源地——千岛湖。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和推动下,2011年,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在新安江启动。早在试点伊始,习总书记就指出:“要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轍。
浙江、安徽两省要着眼大局,从源头控制污染,走互利共赢之路。”
按约定,新安江生态补偿资金额度为每年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3亿元、皖浙两省各出资1亿元。年度水质达到考核标准,浙江拨付给安徽1亿元,否则相反,试点期限为3年。第一轮试点取得了明显成效,根据国家公布的监测数据,2011年以来,千岛湖水质持续保持Ⅰ-Ⅱ类。
然而,新安江流域第二轮试点诞生并不轻松——考核标准提高了7%,水的监测点从8个增加到42个,监测项目也从原来的29项增加到109项。第二轮协议从开始商议到签订,就花费了近两年的时间,可以说是“好事多磨”。
正如“水过险滩是平阔”,几年来,对于这项“亿元对偿水质”的生态机制试点,皖浙两省互利共赢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共识,上下游定期协商、联合监测、联合打捞、联合执法,更多地用“共治”“协商”取代了“博弈”。
新时代波澜壮阔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日益深入人心,而新安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无疑走在了前面。黄山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许多家庭“靠水吃水”,为了修复水质,黄山市拆除6379只网箱、37.2万平方米养殖水面,近4000万元产值退养,3000多渔民“忍痛割爱”。关停淘汰企业170多家,拒绝污染项目180多个、涉及投资160亿元。在“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黄山市累计投入126亿元,统筹实施流域综合治理。全市通过设立垃圾兑换超市、发放“生态红包”等一系列“微改革”,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环保的热情。
试点6年来,新安江跨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每年向千岛湖输送60多亿立方米干净水。试点工作入选2015年全国十大改革案例,亮相中央“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写入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已在8个省市推开,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安江方案”。
大气联防联治,天蓝气清常相伴
《柴静调查:穹顶之下》一度震动全国,2014年雾霾天超过200天的城市,让人难以想象是杭州。空气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无法将就。城市群地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集中,并在距离较近的城市之间输送、转化、耦合。这些问题仅仅靠当地政府各自为政、单打独斗已经难以有效解决。
为破解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早在2013年8月,杭湖嘉绍四市环保部门就共同商定签订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区域大气环境保护体系。一方面,共同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通过关、停、迁、调等措施控制区域燃煤总量,强化工业企业大气污染防治;另一方面,编制应急方案,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开展联合执法,对高污染车辆严格管制,大力整治超标排放车辆。
几年来,区域大气共治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杭州G20峰会、2014-2018年国际互联网大会等重要会议期间的天朗气清,是最佳证明和回报。2018年,杭州、湖州、嘉兴、绍兴的PM2.5年平均浓度分别是39.8、36.0、39、42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首次公布部分地市的PM2.5年平均浓度数据时分别下降39.8%、51.0%、41.7%和36.7%。其中,湖州是杭州都市圈城市和环太湖城市浓度最低的地市。
湖州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虽然有莫干山、下渚湖、大竹海等天然氧吧,但地处浙江北大门,极易受到区域传输大气污染物影响。纺织、木材加工、化纤制造、电池生产等工业是湖州经济的主力军,工业气体污染一度成为城市之痛。从“差生”到“标兵”,湖州治气走过了非一般的道路。自2013年大气联防联控开展以来,“每天与蓝天白云为伴”就成为了湖州治气人矢志不渝的目标,主动出击,迎难而上,强势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与“张牙舞爪”的雾霾相比,臭氧悄悄“隐藏”在万里晴空中,要“低调”得多,却是众多城市的大气污染元凶。而近地臭氧是由人为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转化而成。为抓住这一“元凶”,从2014年起,湖州市将治气臭氧治理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之一,锁定扬尘、废烟和尾气,针对VOCs进行重点突破,2015年至2017年间,完成了417家涉VOCs重点企业治理工作。2018年,湖州又乘胜追击,开展深化治理,完成了445家VOCs重点企业深化整治和1028家涉VOCs“散乱污”企业清理整顿,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年度任务。无怪乎在2015年,标准排名研究院公布的“中国大陆城市‘氧吧’50强”榜单,浙江省只有湖州入围。
不仅如此,针对木业、漆包线、塑料等细分行业,湖州甚至制定了专门的整治规范。2018年,湖州市投入6.73亿元购买700辆电动化公交车,成为全国首个实现中心城区公交电动化的地级市;新建运行60个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实现了全市乡镇全覆盖监测;新增10个降尘监测点,实现降尘监测区县全覆盖……正是有了如此铁腕决心,近年来杭州都市圈的天空更加湛蓝、空气愈加清新。
携手整治污染,绿水青山遍江南
近年来,全国纺织行业遭遇了最严重的“环保杀”,从国家层面到各个地区纷纷出台政策,重点整治印染行业。2016年3月,正是纺织行业的“小阳春”,但绍兴却向自己开刀,出台了“史上最严印染行业提升标准”,整治提升全市90%以上的印染企业,以共同维护杭州都市圈区域环境。
绍兴柯桥紧邻杭州,印染产业是柯桥大部分乡镇的支柱产业,福全镇就是其中之一。“亮剑”行动开始后,福全镇印染企业被全部关停,给福全的工业形势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恰恰是“因祸得福”,福全镇印染企业通过整合集聚、兼并重组等方式,得到了妥当有效处理,大量印染企业搬迁后,腾出100多万平方米的闲置土地。从此,福全镇告别了污染时代,从工业重镇转变为商贸新城,开启了后印染“互联网+”时代。
在嘉兴,2017年,环保部设立了“全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先行试点”。嘉兴桐乡,也成为浙江省唯一被列为排污许可证证后监管试点的县市。2017年,嘉兴在造纸、制革、印染三个行业均发放了全国首张排污许可证,完成 15 个行业 399 家企业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为全国固定源“一证式”管理工作提供了“嘉兴经验”。
杭州都市圈各个节点城市生态改革、共保环境的力度可见一斑。近年来,都市圈边界联合执法小组联合执法30余次,检查企业600余家。先后成功处置了萧绍边界白羊川环境污染纠纷问题,余杭、德清边界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德清砂石船沉没柴油泄漏事件,余杭海宁上塘河跨界污染事件,萧绍边界永兴河水质污染事件等,联合黄山市环境监察支队对新安江上游来水,即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循环经济园污水排放情况进行联合检查。 2017年,绍兴企业在萧山瓜沥镇群益村非法倾倒一万多吨有毒印染废料,针对这一重大污染事件,联合执法小组跨市追击,立案查处了相关责任人。
在水域保护方面,都市圈也建立了联合监测、联合考核机制。2016年8月,浦阳江进化上游出现蓝藻现象,萧山、诸暨两地立即启动了应急监测预案,对进化、浦阳点位进行联合监测,为两地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杭州与嘉兴海宁、嘉兴桐乡、湖州德清等地有渡船桥、大麻、奉口、荷花坟、四通桥、武林头等6个交界断面。目前,联合监测的频率为每月一次,确保及时监测、及时通报、及时沟通。萧山环境监测站会同柯桥区和诸暨市两地环境监测站联合对进化、萧山出口和金山村3个交界断面进行每月一次的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
区域联动共同保护环境,是杭州都市圈之间协作融合的一个侧面。正是有了十二年合作共建,杭州都市圈的圈民们得以共享优美的生态环境、优越的品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