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鹃湖连西湖 潮城融杭城
2019-09-10王幸芳
王幸芳
在杭州东大门外的海宁,以钱塘江大潮闻名于世,被誉为潮城,养成了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地域性格。早在2002年,海宁就开始全面实施“接沪融杭”战略,在浙江的改革开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一条杭海城际铁路将海宁与杭州无缝对接,位于城东的鹃湖作为海宁的标志,也从此与西湖的名字连到了一起。
2018年,人民日报发布的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排行榜上,海宁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22名,绿色发展第15名,投资潜力第八名。正因为这样的实力,海宁才有充分的底气叫响“不是杭州、就在杭州”。
区域交通的新生
时间退回到2008年,海宁尖山新区还是空旷而无人气,交通也相对封闭,仅有一条公路通车。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杭州萧山的正凯集团却将目光瞄准于此。公司副总经理杨逢春断言,“这里未来必将成为区域交通的核心,有很好的发展潜力。”
果不其然,随着2013年7月19日嘉绍大桥的通车,杭州湾上形成了第二个跨海交通闭合圈,尖山新区也一跃成为钱塘江以北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并给尖山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红利,进入了“大桥经济时代”。2017年,海宁港区尖山码头工程交工验收,不仅标志着海宁正式开启集装箱水运并迈入了海河联运、通江达海的新时代,也使尖山新区开通了黄金通道。这样一来,“水路运输可以节省15%的成本,每年可节省运费两三千万元。”杨逢春感慨享受到了交通的红利。
放眼全市,海宁基本融入杭州“1小时交通圈”。目前有沪杭、杭浦、杭州绕城东线、钱江通道、嘉绍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通杭州,高速时间约30分钟。海宁高新区与杭州下沙的4条主干道路全线打通,并与杭州同路名。9条入杭城际公交线路先后投入运行,公交城市通卡在杭通用,海宁至萧山机场直达班线开通。海宁到杭州,普通列车运行时长约40分钟,高铁约13分钟。特别是总投资估算约142亿元的杭海城际铁路项目现已正式启动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届时,每天将有78对通勤列车往返两地,平均间隔时间12.5分钟,交通将更为便捷。“1小时交通圈”背后的意义,是乘着区域交通之便利,进一步实现“同城效应”。
产业接轨的秘密
如今,正凯这家飞出杭州的企业,在海宁获得了茁壮的生命力。到2018年底,浙江万凯新材料有限公司总产值和营业收入在海宁工业企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浙江晶科能源公司。不仅如此,在海宁的高新区,也有大批骨干杭企先后落户,八成以上企业来自杭州。是什么让这些企业纷纷向海宁拋来了橄榄枝?
除了交通基础的不断完善,大湾区时代下的红利,海宁的做法是以错位发展为导向,承接杭州扩产项目和产业转移。有了土地、要素、区位的优势,海宁自然就成了杭迁企业眼中的香饽饽。“十二五”期间,海宁累计引进市外内资4941亿元,其中杭州1705亿元,占比35%,居市外地区之首。特别是引进了娃哈哈、西子重工、奥特莱斯、万凯新材料、开元旅业等一批优质产业类大项目,有效提高了产业能级。
2018年以来,来自杭州的市外内资项目共66个,计划总投资150亿元,实到内资47亿元。同时,海宁服务业逐渐与杭州交汇互融、共同发展,已成功引进和培育了奥特莱斯、开元旅业、杭东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一批重点企业,其中奥特莱斯2018年销售规模超20亿元,销售业绩居全国奥特莱斯第6名。
站在发展新潮头的海宁,如何全方位拥抱“大湾区”,就是要以大项目、大产业为引领,全力培育新兴增长极,做好产业接轨文章,承接“溢出效应”。
民生福利的共享
“我不用跑杭州了,家门口的医院就是第一选择!”家住海宁海洲街道的患者许女士非常开心。以前为了做微创康复治疗,她时常要跑杭州,一来一去折腾大半天。“以前我们总觉得,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小病万一误诊拖成大病怎么办?去大医院虽然路远又花钱多,但总觉得更保险。”许村镇居民郑桂月说,“现在家门口拍的片子,也是大医院的医生做诊断,‘一碗水’端得越来越平。”
在医疗领域,海宁6家县级医院与杭州9家三甲医院合作办医,省人民医院托管海宁中心医院,省妇保院托管海宁妇保院,引进填补市内空白的重点医学专科20多个,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00余项,成立“杭城名医工作室(站)”15个,基本实现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除此之外,在社保、人才、教育、旅游等领域,海宁都动作频频。说到底,就是要促合作,有效共享优质公共服务资源。2018年,海宁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不是杭州、就在杭州”。对海宁的居民来说,教育、卫生、文体等资源背后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是他们想要的实实在在的“同城待遇”。做好民生接轨,增加民生获得感,让市民普惠共享开放合作成果,这也是海宁融杭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