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迟幸福”在孩子执着品质培养中的运用

2019-09-10林美英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19期
关键词:珍妮弗自律幸福感

林美英

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深刻体会到我们的孩子越来越优秀,素质越来越好,个个多才多艺,活泼可爱。在为孩子们欣喜的同时,教育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现象,也引起了我的思考。

现在孩子的家境基本都殷实富足,有些还是“官二代”、“富二代”,或者是“拆二代”,即使是工薪阶层,一家人也都围着孩子转,孩子的各种心愿、需求可谓是有求必应,想什么有什么,要什么给什么,根本不需要孩子付出什么努力与等待,就轻轻松松获取。可以说,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物质上没有饥饿感,没有紧迫感,如果精神上再不给他们体验饥饿、体验进取的过程,他们往往容易急功近利,或什么都无所谓。他们找不到学习的动力,找不到刻苦的理由,找不到坚持的状态。他们不是主观上不想好,也很想好,而且某种程度上说特别急切,问题就出在急切上,急于求成,急于获得,做事三分热度,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就容易打退堂鼓,或者一副什么都无所谓,什么都与我无关的“佛系”。在他们身上,很难看到为达成目标而持之以恒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

一、“延迟幸福”的缘起

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过“棉花糖的故事”,实验者之一乔纳森已为人父,如今事业有成,家境不错。他的女儿珍妮弗读小学,但跟所有同龄的小女孩一样,对学习和生活有不少抱怨。为了帮助女儿快乐成长,乔纳森给女儿讲了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还把自己小时候参加过的斯坦福大学的棉花糖实验跟女儿分享。他的努力,终于让珍妮弗有了很大的改变。通过“延迟享乐”让珍妮弗学会管理自己,变得自信、快乐、热爱学习,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那是怎样的一个实验呢?是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做过的实验,四岁乔纳森亲自参与做过:让他单独待在房间里,给他一颗棉花糖,如果他能坚持15分钟不吃它的话,就会再给他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色彩漂亮香味诱人的棉花糖对于一个年仅四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诱人,忍住不吃是一件很不容易甚至很痛苦的事情。

当时有六百多人参加了棉花糖实验,那个实验并没有结束,十年后,当年的实验团队展开了第二次调查。由于年限间隔久远,他们顺利取得联系的大约只有其中的两百人。研究团队给这两百人的家长每人都寄了一张问卷调查表,跟踪调查后,研究人员发现:能坚持15分钟不吃棉花糖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不论是在学业、事业上,还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都比那些无法坚持15分钟再吃棉花糖的孩子优秀。这个实验中的棉花糖,其实就是一个象征着幸福感的符号。坚持与耐心,在这个实验中有了另一个名字——延迟幸福。实验证明:成功的人是不会急着吃棉花糖的;成功的人都是会“延迟幸福”的人。

二、“延迟幸福”在执着品质培养中的运用

(1)抵制生活中“棉花糖”,培养高品质的自制力。棉花糖的实验早已做过,实验效应都已家喻户晓。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让我们的孩子再来做这样棉花糖实验。但是对于孩子,“棉花糖”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那块香味诱人的棉花糖,生活中处处有“棉花糖”的诱惑,它可能是阅读时一个刺激有趣的玩具,是上课时窗外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是弹琴时心不在焉的发呆……抵制“棉花糖”,我们称为自律。自律所体现的自制力,是一个获得更高成就的人要具备的重要品质,每个人的人生高度,和自律密切相关。

(2)设置“棉花糖”符号,确立奋斗的小目标。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家长可以约谈孩子,谈谈今年或这学期的小目标,设置一个“幸福感”的棉花糖符号,让孩子经历努力追求的过程,经历精神饥饿的过程,运用“好习惯养成需要21天”的基础理论进行实践与体验,可以是每天养成阅读、弹琴半小时21天打卡,可以是每天跳绳500下21天打卡,也可以是每天学做家务21天打卡……通过设置奋斗小目标,这小目标便是幸福感“棉花糖”符号,用目标导向激励孩子学会规划,学会时间管理。

(3)引进正向奖励机制,培养孩子的执着品质。为了有趣可操作,家长积极创设环境,尽量让孩子直观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比如准备一只表示时间的沙漏,张贴一份一眼就能看到的打卡记录表……21天的打卡有毅力与恒心的考验,有与“延迟满足”异曲同工之妙,有相通相融的奖励机制。完成坚持21天打卡,就按照与孩子事先约定的奖励机制进行兑现,让孩子体验经历努力奋斗后获得的幸福感,从而唤起孩子的进取心,更大激励自己不要因为眼前的“棉花糖”就放弃了坚持。在打卡活动前,家长与孩子坐下来好好畅谈,并进行约定规则:我们要什么,初心是什么,要做什么,需要怎么做等等,可以用纸笔记录并张贴。如果目标已定,不管面前的“棉花糖”多么甜美,都要从容淡定,懂得取舍,在打卡的过程中要持之以恒,不摇摆,不回头。

当然,家长的跟进与鼓励很重要,每天打卡完毕要进行简单地评价,主要以正面表扬鼓励为主。只要不是很离谱,就一定要找到他的优点,孩子只有在被充分肯定之后才会更加努力,更加自信;反之,孩子很容易像泄了气的皮球,很难继续坚持。同时家长允许孩子反复,允许孩子有个过程,用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孩子的调整,用长远的眼光把握孩子的大方向即可。慢慢地,孩子學会了做成长规划,学会了时间管理,学会了自律,学会了积极进取——做自己的主人。

设置幸福感小目标,延迟满足,别急着给孩子吃“棉花糖”,这颗“棉花糖”将成为孩子一个甜美的支点,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培养高品质的执着与自律,助力孩子插上成功的翅膀,飞向理想的蓝图。

猜你喜欢

珍妮弗自律幸福感
坚持自律 赢得的是整个人生
新语
英国首相深陷“情妇门”,全球直播前仍痴迷情事
勤于修剪 才能让自己挺拔俊秀
自律的力量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知耻自律
勤于修剪才能让自己挺拔俊秀
画与话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