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难点解析突破

2019-09-10陆永惠陈金平黄伟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51期
关键词:水文植被气候

陆永惠 陈金平 黄伟燕

一、知识点解读

(一)自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1.气候与地形地貌

(1)气候对地貌的影响

冰川地貌(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形成于低温寒冷的气候环境;

喀斯特地貌(石笋、溶洞、峰林)形成于湿热的气候环境;

流水的侵蚀和堆积地貌(三角洲等)形成于湿润的气候环境;

风沙地貌(沙丘、雅丹地貌等)形成于干旱的气候环境。

(2)地形地貌对气候的影响

①地形地貌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同一海拔,山体的阳坡气温高于阴坡;

同一海拔,山体的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焚风效应);

河谷地形不易散热,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

②地形地貌对降水的影响同一山体,迎风坡降水量(地形雨)大于背風坡;

同一地区不同山体,海拔高度山体降水量多。

③地形地貌对光照的影响海拔高的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光照强。

④地形地貌对风速的影响

山脉走向大致与风向垂直可减小风速,山脉隘口可增加风速(狭管效应)。

2.气候与水文

(1)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①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和水位变化、汛期由降水特点决定;

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和水位变化、汛期由气温特点决定。

②降水量多且集中的气候区易出现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大;

降水量多且均匀的气候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③最冷月月均温小于0摄氏度,河流有结冰期,气温越低结冰期越长;

最冷月月均温大于0摄氏度,河流没有结冰期。

④同样落差,降水量大区域河流水量大,水能资源更丰富。

(2)水文对气候的影响

在湖泊、水库周围,空气湿度大,昼夜温差小;

河流较少的干旱半干旱区,蒸发量小,空气湿度小,昼夜温差大。

3.气候与生物

(1)气候对生物的影响

①赤道附近为雨林,动物耐热;亚寒带地区为针叶林,动物耐寒。

②水热条件好的地区,生物量大;水热条件差的地区,生物量小。

③热量充足的地区,植物换叶时间短,树种为常绿林;

热量不足的地区,植物换叶时间长,树种为落叶林。

雨热同期的气候区,树种为阔叶林;雨热不同期的气候区,树种为硬叶林。

(2)生物(植物)对气候的影响

①植物可以吸收温室气体,减轻温室效应;同一气候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区域昼夜温差小。

②植被茂密的地区,气候相对湿润;植被稀少的地区,气候相对干旱。

③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地面摩擦力大,风速较小;植被覆盖率低的地区风速较大。

4.气候与土壤

(1)气候对土壤的影响

①气候湿热的地区,淋洗作用强、有机质分解快、植物生长旺盛吸收养分多,土壤贫瘠;

气候湿冷的地区,有机质分解慢、植物生长缓慢吸收养分少,土壤肥沃。

②湿润区的土壤土质黏重;干旱区的土壤土质疏松。

③气候寒冷的高原和高纬度地区,冻土层深厚。

(2)土壤对气候的影响

①冻土会加剧气候的寒冷;

②沙质土壤是沙尘暴的主要物质来源;

③土壤湿度大,蒸发量大,空气湿度大。

5.地形地貌与水文

(1)地形地貌对水文的影响

①盆地地形的水系呈向心状;海岛地形的水系大多呈放射状。

②地势平坦的地区容易积水,河湖密布。

③同样的气候条件下,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地丘陵区土壤更易被侵蚀,河流含沙量更大。

④地势落差大的河段流水流速快,下蚀能力强,河道深且窄,水能资源更丰富;

地势平坦的河段流水流速慢,侧蚀能力强,河道宽而浅。

⑤石灰岩地区地表水易渗漏,形成地下暗河。

(3)水文对地貌的影响

①地表径流的侵蚀作用会形成沟壑地表。

②含沙量大的河流在下游可能会形成“地上河”。

③流速快的河段常形成峡谷等侵蚀地貌;流速慢的河段常形成三角洲等堆积地貌。

④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易形成沼泽湿地。

6.地形地貌与生物

(1)地形地貌对生物的影响

①山地的阳坡与阴坡因热量和光照条件的差异,所生长的植被类型不同;

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因热量与降水条件的差异,所生长的植被类型不同。

②基岩山区土壤层薄且贫瘠,植被覆盖率较低。

(2)生物对地形地貌的影响

生物一方面会加剧岩石风化的过程,改变地貌形态;

另一方面能保持水土、减少侵蚀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7.水文与生物

(1)水文对生物的影响

①河湖数量多的地区植物多喜湿,植被覆盖率高;

河湖少的干旱区植物多耐旱耐盐碱,植被覆盖率低。

②干旱沙漠区中的河流沿岸因冰川融水补给而出现绿洲。

(2)生物对水文的影响

①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

②植被通过下渗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水,枯水期为河流补充水量。

③适量的水生生物可以净化水质。

8.土壤与生物

(1)土壤对生物的影响

①土壤的酸碱性不同,植被类型也不同。

②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的地区植被覆盖率高;土壤贫瘠、土层薄的地区植被稀少。

(2)生物对土壤的影响

①生物促进岩石风化,给土壤提供养分;植物的枯枝落叶为土壤提供腐殖质。

②植物可以截留雨水,减轻地表径流对土壤的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9.水文与土壤

(1)河流堆积地貌处土壤层深厚且肥沃。

(2)疏松的土壤更易被侵蚀,河流含沙量多。

(二)考查地理環境整体性类问题的分析角度和答题思路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主要从分析地理环境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

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成因: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关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

二、典例分析

【例1】 (2019·江苏高考模拟)双峰林场位于张广才岭东南坡海拔1200米处,北高南低。这里雪期长达7个月,每年冬季,蓬松的新雪在屋顶和物品上堆积,形成了深达2米的积雪,景观奇特,被称为“中国第一雪乡”。下图示意“双峰林场位置及冬季雪景图”。据此完成下面1-2题。

1.导致双峰林场积雪深厚的主要原因有( )

①位于山地背风坡,风速小 ②位于冬季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纬度高,冬季气温低 ④靠近河流,水汽充足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近年来,人们发现双峰林场北部的房屋积雪比之前薄,原因可能是( )

A.蒙古高压变弱             B.全球气候变暖

C.周边森林破坏             D.大气污染加剧

【答案】1.A      2.C

【分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1.双峰林场位于张广才岭东南坡,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坡,风速小,有利于积雪。纬度高,冬季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故选A。

2.蒙古高压变弱,风力减少,积雪增厚。全球气候变暖不仅仅影响北部的房屋积雪。周边森林破坏,风力增大,将积雪吹掉,积雪变薄。大气污染对积雪影响小。故选C。

【例2】 (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模拟)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3-4题。

3.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

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 ②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 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 ④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3.B      4.C

【分析】试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

3.从图中看樟树液流量白天高,晴天流量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可知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季温度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输送较快,因此液流量最大的为夏季,B正确。

4.由材料可知樟树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水分蒸发主要通过叶子,树干脱皮不会抑制水分,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根系向下生长,以增加地下水吸收,C正确。

【例3】 (2019·辽宁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8月份,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一处位于海拔1300m、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JLS149#号桩出现42米外露。为防止管道外防腐层长期暴露以致降低使用寿命,需要及时对管道进行覆盖。下图为该次水土流失和管道覆盖工程示意图。示意图中所用生态袋是由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在工程中,就地取土或其他填充物将生态袋填装满后,码砌到高陡山坡地表,用以防治水土流失。从施工后至2017年7月,近一年的监测,生态袋覆盖区达到“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预计5~7年后,该工程所用“生态袋”将发生大批量破损,需在破损前补种灌木等树种。

(1)說出短时强降雨后吕梁山区河流的水文变化。

(2)分析上述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特性的原因。

(3)指出监测人员得出“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

(4)说出后期补种灌木等树种的目的。

【答案】(1)流速加快;径流量增大;河水含沙量增大;洪峰提前。

(2)地处内陆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较少;坡度较大,地表径流快,地表存水量少;位于阳坡,夏秋季光热充足,地表水蒸发量大;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冬季降雪较少,冬春季节干旱;海拔高,地处偏远,难以进行人工灌溉和养护;土壤干旱,地下水位低。

(3)山体坡度保持稳定;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内部管道保护完好;地表植被得以恢复。

(4)灌木适合当地的干旱环境;提高植被对水土保持的能力;增加和保持生物多样性。

【分析】(1)读材料可知,山西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使吕梁山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明显变化,首先严重水土流失会直接导致吕梁山区河流水文的含沙量增加,同时短时强降雨后,山地坡度大,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且入河速度加快,短时间内汇入河流水量增多,使径流量增大,流速加快,洪峰提前。

(2)地域环境差异导致植被不同,植被对环境具有适应性,山西吕梁山区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地处内陆的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较少,土壤干旱,地下水位低。读材料可知,该工程位于吕梁山区海拔1300m、坡度40°的南向坡地,地形坡度较大,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快,下渗量少,表层土壤储水少;吕梁山南向坡地位于阳坡,夏秋季阳坡蒸发量大,冬季位于背风坡,降雪较少,冬春季干旱;地处海拔1300m,地势较高,且地处偏远,灌溉条件差,养护不便。综上所述可知,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的特性。

(3)“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是破坏后的生态环境经整治后生态环境稳定,生态效果良好。生态袋是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覆盖区地表植被得以恢复,控制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山体坡度保持稳定,将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保护完好。

(4)读材料可知,几年后工程所用“生态袋”将发生大批量破损,需在破损前补种灌木等树种,其目的是灌木的环境适应性强及灌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当地的环境干旱,灌木耐旱,需水量较少,利于存活,以致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水土保持能力,使生态环境得以逐渐恢复,有利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猜你喜欢

水文植被气候
追踪盗猎者
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学设计
杭锦旗植被遥感分析
浅议互联网技术在水文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瞧,气候大不同
气候变暖会怎样?
都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江西省水文文化建设的思考
水文档案的特点作用与管理分析
对生活地区植被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