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功能学视角分析大雁塔景点牌示英译
2019-09-10陈淑娴
陈淑娴
关键词:文本类型;原文分析;工具型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7-0038-02
0 引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希望借助游历中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旅游翻译作为一门专业翻译为推广中国历史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翻译种类繁多,本文以大雁塔景点双语牌示作为一个案例,套用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分析景点牌示的汉英翻译策略。
1 文本类型分析
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行为主体是人,行为载体是语言。本案例中景点牌示汉英翻译的本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汉英两种语言文化)和文本处理行为(套用弗米尔的话,翻译是在目标语文化中重现源语语言文化所提供的某些信息)。下面,笔者通过分析本案例中大雁塔景点牌示的文本类型来阐述景点牌示汉英翻译的过程是如何完成。
首先,什么是景点牌示?“景点牌示属于旅游翻译里景点解说翻译中最主要的、使用频率最高的自导式解说系统的表达方式。自导式解说是由书面材料、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语音等无生命设施或设备向游客提供静态的、被动的信息服务。景点牌示,在内容上,要向普通游客提供相关的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方面的知识;在语言表达上,要力求准确、通俗、明了、富有吸引力,便于不同层面读者的理解和接受”。[1]
那么,景点牌示属于什么类型的文本。在笔者回答这个问题前,先来看看文本类型的理论基础。文本类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她借用了德国心理学家、功能语言学家卡尔·布勒(K.Bühler)的语言功能三分法,将布勒确认的语言三种功能——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感染功能与其对应的语言维度、文本类型和各自使用的交际环境联系起来。赖斯把文本类型分为:信息型文本、表情型文本和操作型文本。[2]
德国功能派另一名代表人物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在布勒的语言功能工具模式和赖斯的文本类型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雅各布逊(R. Jacobson)的语言功能模式(1959;1960)和纽马克(P. Newmark)的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1988),把翻译文本功能分为:指称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和寒暄功能。这里,诺德的“指称功能”也就是信息功能,即指通过文中的语言“表现真实世界或虚拟世界中的物体及现象。[3,7,8]
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分类、诺德翻译文本功能以及景点牌示的定义和性质特点,笔者认为本案例中大雁塔景点牌示的文本类型是信息型文本兼有感染功能,叙述说明型文体,语言特点富有逻辑性,语言简洁明了,译文目的是给游客提供大雁塔的信息,并引起游客对参观景点的兴趣。原文语言特色就是典型的汉语说明文形式。[6]
明确了本案例的文本类型后,下面分析其翻译纲要以及应采取何种翻译策略。
2 汉英翻译的翻译策略
相比功能派其他代表人士,克里斯蒂安·诺德更重视对原文的分析,“没有原文,就没有翻译”这句话很直观地显示了原文分析在诺德翻译视角上的分量。原文分析对翻译过程有指导作用,它为译者作出以下决定提供依据:(1)翻译任务是否可行;(2)原文中信息哪些与功能翻译相关;(3)采用何种翻译策略可以使译文符合翻译纲要。[9]
原文分析分为文外分析與文内分析,文外因素涉及信息发送者及其意图、接受者、媒介\渠道、交际地点、交际时间、交际动机、文本功能、互文因素等;本案例的文外分析,前面已一一阐述。而文内因素包含了从词、句、段落到内容主题等方面。[4]本案例的文内分析: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大慈恩寺建造的年份、原因和大慈恩寺的结构,中间穿插玄奘管理大慈恩寺的信息;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玄奘的个人介绍以及与大慈恩寺的关系;第三段的主要内容是大雁塔的来历与改建的历史;最后一段的主要内容是大雁塔及大慈恩寺作为重点文物保护对象。原文使用的词汇为叙述性白话文,间杂使用典型的汉语四字结构,例如:“重楼复殿,云阁洞房”。总体而言,由于大多数游客为普通民众,原文也须考虑不同受教育程度的游客需求,所以原文没有晦涩难懂、生僻的词汇。
汉英两种语言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在语言结构上,汉语重意合,讲究悟性,而英语重形合,讲究理性。同时,由于文化传统、社会历史背景和审美习惯不同,汉语与英语在语言表达的形式、特征和风格上也各不相同。汉语的篇章结构历来按“起、承、转、合”这一模式谋篇布局,而英语的开宗明义、直指命题的段落展开方式大相径庭。结合功能派翻译理论,景点牌示汉英翻译实际上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在翻译过程中应从景点牌示的文本功能(信息文本,感染功能)出发,按“翻译纲要”行事,使译文效果与读者期待(了解景点历史、内容、蕴含的中国文化色彩)相吻合。[1,5]
分析本案例的译文,从译文标题可看出译文并没有涵盖原文全部的信息,因为译文标题写明是“Brief Introduction”。在译文主体,也是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用一句话阐述了大慈恩寺建造的年份和原因。把大慈恩寺的结构信息、玄奘管理大慈恩寺的信息以及建造大雁塔的信息重组放在第二段。第三段则为大雁塔的原始结构和改建信息。最后一段是当今大雁塔的结构和地位。对比原文与译文,笔者发现译文基本是按照原文的时间顺序来叙述,译文删略了一些主要信息,比如,译文中删除了玄奘的个人介绍。可见,原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的翻译策略为工具型翻译。所谓工具型翻译,是(在某些方面)模仿原文目标语制造一个工具,为源语文化的信息发送者和目标语文化的接受者创造一种新的交际活动。工具型翻译所产生的译文可以取得和原文相同的功能。[9]在此案例中,通过前面的文本类型分析,翻译纲要的确定、对原文的分析以及对比原文与译文,笔者判断译者是按照工具型翻译策略来进行大雁塔景点牌示的汉英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使用了重组、省略等翻译方法。汉英两种语言的性质特征决定了汉英翻译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对等,特别是在旅游文本翻译上,应突出译文的感染功能,注重信息传达效果,诺德认为,为实现旅游翻译的感染功能,对文本中的部分内容做“适当重写”,若原文内容阻碍译文诱导功能的发挥,译者则有理由对某些原文信息进行删减甚至忽略不计。[10]
3 结语
笔者根据功能派翻译视角,在考虑原文文本的信息功能和感染功能、景点牌示汉英翻译纲要、以翻译为导向的原文文本分析、汉英语言上的差异等因素上,给出大雁塔景点牌示的汉英翻译的翻译策略是工具型翻译,具体翻译方法是,根据原文中大慈恩寺、大雁塔和玄奘这三个主题,从接收者(外国游客)的语言习惯出发,调整原文三个主题的次序——先介绍玄奘、然后是介绍大雁塔、最后是介绍大慈恩寺。目的是按照英语的表达习惯,从小到大,从近到远,使译文通俗易懂、并尽量保留原文特色,力求让接收者充分了解其景点信息并激起游览景点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贾文波.文本功能对应用翻译的策略主导[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3):377-380.
[3]张美芳.文本类型理论及其对翻译研究的启示[J].中国翻译,2009(5):53-60.
[4]张美芳.功能加忠诚:介评克里丝汀·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5(1):60-65.
[5]张美芳.编译的理论与实践:用功能翻译理论分析编译实例[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 20(2):95-98.
[6]张美芳,王克非,主译.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7]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48-50.
[8]朱志瑜.类型与策略:功能主义的翻译类型学[J].中国翻译,2004(3):5-11.
[9]Christiane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Functional Approaches Explained [M].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1997.
[10]Munday, J. 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 [M].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2001.
(編辑:赵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