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羊肝片吸虫病治疗与预防

2019-09-10边巴卓玛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诊断防治

摘要:藏羊是西藏地区最原始的地方优质品种,属于高原类型,在海拔3 000 m左右的严酷环境中仍能生存,是独特的生态品系和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的珍稀物种资源。但是由于其特殊的养殖环境,很容易导致藏羊接触肝片吸虫致病原和中间传播媒介。近年,放牧地区藏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严重影响藏羊的正常生产性能,不利于草食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对藏羊养殖造成巨大危害。

关键词:藏羊;肝片吸虫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7.082

0引言

肝片吸虫病是藏羊养殖中十分常见的1种体内寄生虫病,对藏羊养殖产业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可以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养殖较为分散,羊群在自然条件下与多种致病原容易接触。高海拔地区的低洼沼泽地带,卫生环境较差,养殖户在放牧中如果没有做好有效的防控工作,很容易导致藏羊肝片吸虫病在羊群中快速传播流行。羊群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后,表示病情已经快速传播蔓延,造成的危害已经严重。

1发病经过

2018年8月22日,某养殖户养殖的76只藏羊群中陆续出现发病情况。该养殖场成年羊33只,剩余为幼龄羊。发病初期羊群出现轻微的咳嗽症状,并没有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随后羊群陆续消瘦,采食量逐渐下降,跟不上放牧节奏。发现该种情况后立即停止放牧,将患病羊单独隔离养殖。但整个羊群已经普遍发病,发病羊表现为身体消瘦,结膜苍白,被毛杂乱无光泽,腹泻,并出现死亡病例。该养殖户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对羊群进行驱虫处理,同时放牧草场周围存在很多积水沟,放牧羊群有饮用死水的习惯。

2流行特点

藏羊肝片吸虫病在西藏地区的藏羊养殖主产区广泛流行,呈现地方流行或散发流行。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通常具备几个发生和传染条件,第一要有传染性的虫卵,第二要存在中间宿主椎实螺,第三各种动物能在被污染的区域内活动。寄生虫虫卵的传播能力除和感染能力有关外,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该种致病菌的致病源为肝片吸虫,雌雄同体长度为2 ~4 cm,宽度为1.0 ~1.3 cm。幼虫从虫卵孵化后,发育3~4月可长成成虫,而成虫具有很长的寿命,通常寿命为3~5年。肝片吸虫还会危害人类身体健康,是最主要的体内寄生虫病。肝片吸虫在羊群中传播流行后,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羊的胆管和肝脏组织中,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胆管炎,并伴随全身中毒症状、消化紊乱和营养代谢障碍,严重感染时还会导致大批量死亡。该种疾病传播流程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常发生于每年的夏秋季节,6-9月是发病高峰期。进入冬春季节后,由于外界温度较低,牧草干枯,不利于肝片吸虫和寄生宿主的繁殖生长。在该种疾病防控中消灭致病原,有效预防,采取综合措施防治,是根除该种疾病的关键。

3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患病羊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只会出现轻微的咳嗽症状,随着寄生虫在体内进一步繁殖生长,患病羊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逐渐明显。有的患病羊体温升高到41℃以上,精神状态变差,采食欲望下降,直到停止采食,结膜苍白无光泽,出现明显的贫血症状,很容易劳累,不愿意活动,卧地不起,经常离群独居,叩诊肝区半浊音区显著扩大,用手触摸有疼痛感,患病羊拒绝触碰。急性期的患病羊通常在发病1周内相继死亡,大多数患病羊在发病2周内死亡。慢性型患病羊主要表现为黏膜变成苍白色,采食欲望下降,身体逐渐消瘦,被毛杂乱无光泽,眼睑、下颌、胸下、腹下出现水肿现象。患病时间较长的羊主要表现为采食欲望停止,仅能饮用少量水,出现腹泻症状,离群独居。妊娠羊感染该种治寄生虫病后经常会出现流产现象,产下死胎,即便能成活,出生后高羊生长发育迟缓,大多在出生不久死亡。

4病理学变化

将养殖场的病饲养解剖后,可以发现尸体严重消瘦,脱水明显,可视黏膜苍白无光泽,被毛杂乱无光泽,肛门周围被稀便严重污染,将腹腔打开后,内部蓄积有大量腹水,最高蓄积量达到1 500 mL,腹水颜色呈现淡血色,并伴随有大量凝血块。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肝脏组织和胆管,在肝脏表面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暗红色凝血块和条状物,有的病死羊肝脏组织显著缩小变硬,颜色变成深褐色,肝脏组织表面附着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病死羊胆管显著肿胀扩张,支细胆管突出于肝脏表面,胆管肿胀形成锁状物突出在肝脏表面,将病变肝脏组织横切后,轻轻按压切面从中流出,混杂有大量褐色柳树叶状,长度为5~ 11.5 mm、宽度为0.5 ~1.0mm的虫体,将胆管横向解剖后能听到摩擦音,从胆管腔内播出大量虫体,胆管黏膜凹凸不平,胆管内存在纤维素性渗出物流出,反复切压肝脏和胆管,能从中分离得到大量虫体。

5实验室诊断

结合整体的发病经过、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典型的病理学变化,可以对病情做出初步诊断,判断为肝片吸虫病,但要确诊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室诊断。采集患患病羊新鲜排出的粪便10 g,用10倍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后,经60目同筛过滤处理,将滤液放置在另1个烧杯中,静止40 min后,舍去上层清液,保留沉淀物,再加生理盐水稀释,如此反复多次,直到上层液体透明为止,舍去上层清液,用吸管吸取底部残渣,放置在载波片上,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能发现采集的粪便样本中均检测出肝片吸虫虫卵,虫卵呈现椭圆形,金黄色,前端较窄,存在1个不明显的软盖,后端钝圆,内部充满卵黄细胞。显微镜视野中的虫卵有3 ~ 15个,计算发现每克粪便中肝片吸虫虫卵数超过100个,由此可以确诊致病原为肝片吸虫。

6防治

6.1治疗

在羊肝片吸虫病治疗中,可以将中西药手段有效结合,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周期。西药主要采用驱虫药物进行针对性驱虫治疗。在治疗前将患病羊单独隔离养殖,选择使用硝氯酚,使用剂量为5 mg/kg体重,1次灌服,有很好的驱虫效果。上述药物间隔1周后再使用1次,强化驱虫。在整个驱虫期间一定要做好粪便的清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病羊肌肉注射碳酸氢钠注射液50 mL,每天1次,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预防酸中毒。强心补液可以选择使用30%安钠咖注射液、5%葡萄糖生理盐水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使用剂量分别为10、150、10 mL,混合后1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3d为1个疗程。中药可以选择使用泽泻、党参、灸甘草、干姜、白术、制附子,使用剂量分别为8、12、12、12、15、20 g,用水煎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剂为1个疗程。通过采用上述手段,连续用药1周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6.2预防

为预防该种疾病,应科学选择放牧地,到地势较高的地段放牧,保证羊群饮用水清洁卫生,禁止饮用死水,有条件的养殖场,应将饮用水加热处理后让羊群饮用。在日常养殖中做好羊群粪便清理工作,对防范该种寄生虫病在羊群中传播蔓延有很大帮助。及时将羊舍内的粪便清理出去,堆积发酵,利用生物热能杀死粪便中的虫卵,减少虫卵数量,降低发病率。在放牧前,还应重点做好放牧地的中间传播媒介消灭工作,选择使用4000倍液硫酸铜喷洒放牧地,能很好的杀灭椎实螺,起到防控效果。

7结束语

在西藏地区,由于经济较为落后,畜牧养殖模式相对陈旧,养殖较为分散,使羊群很容易感染肝片吸虫诱发传染性疾病,严重的导致大量羊群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为更好地防范肝片吸蟲病的传播流行,需要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加强羊群的饲养管理。发病后应及时隔离,进行严格诊断,采取对症措施治疗,确保羊群生长安全。

参考文献

[1]常月娇.羊肝片吸虫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7( 17):51-52.

[2]陆海,羊肝片吸虫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7(32):31-32.

[3]代开财.山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J].当代畜牧,2016(29):58-59.

作者简介:边巴卓玛(1981-),女,藏族,大专,主要从事兽医方面的工作。

猜你喜欢

诊断防治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