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水里造漩涡
2019-09-10
“文似看山不喜平”,在记叙文写作中,设置悬念可以让情节曲折,波澜起伏,会更吸引读者,读起来也会更有味道。
悬念是记叙文情节引人入胜最基本、最主要的技巧,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团,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我们可以将悬念当成一种结构技巧,也可以当成一种叙述技巧。
“一碗水里造漩涡”,在记叙文中设置悬念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用倒叙的方式来设置悬念
就是将故事的结局放置在开头,引起读者的兴趣,使之产生不读不快的冲动。
2.利用矛盾来设置悬念
即利用情节发展过程中相互矛盾的片段或细节,引起读者的好奇与思考,吸引读者为解决疑惑阅读下去。比如写炎热的夏天,一个走在街上的人却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的,这种与季节相矛盾的衣着打扮就很令人疑惑和感兴趣。他为什么穿成这样?这种疑惑会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
3.妙用误会来设置悬念
利用人物之间的误会也可以使情节发展起伏跌宕,扣人心弦。如记叙文《大钥匙》中,一个名叫“大钥匙”的男人胸前总是挂着一把大钥匙,为什么他胸前总挂着一把大钥匙?这是一个悬念。他常常拉着七八岁的小男孩,让人误以为是想要抢劫或拐骗。其实,真实的情况是,十多年前他家七八歲的儿子走失了,他儿子胸前常常挂着一把大钥匙。
4.可以巧用抑扬手法来设置悬念
“扬”就是褒扬,“抑”就是贬低,抑扬法就是在写作中对要褒扬的人物先以贬损、否定的口吻进行描写,使文章内容波澜起伏,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经历从疑惑到明白的过程,留下更为深刻的阅读印象。
各抒己见
老师:有悬念,有精彩。《雪夜》写的是陌生人抢劫的事,篇幅虽短,情节却曲折离奇、出人意料,悬念迭出。作品在谋篇布局上非常精妙,步步为营,最后点题,既有《聊斋》一样的跌宕,又有欧·亨利式的结尾。多处设置了悬念,大家找一找。同时也说一说这篇记叙文(小小说)的其他精妙之处。
赵承芝:开篇写雪,扣题紧,点明时节,营造了一个静穆的氛围,似乎预示着什么,意境悠远,把读者带进了故事里。
王绪灿:老夫妻的对话总是围绕着家中的孩子——一个刻苦好学的孩子。这看似平常,其实也算是伏笔,如果对照后边的情节看,是个悬念。
老师:这个说法有道理,能说得更仔细一些吗?
王绪灿:“儿子”又一次出现在文中,与前文老夫妻对“儿子”的念叨相呼应,悬念开始出现。
杨劲风:“陈旧的楼梯”,让人从中觉察到什么言外之意,与后边写到陌生人从楼梯上滚落相关。“陈旧”一词耐人寻味,从时间上讲,这是倒叙,是设置悬念的开始。
老师:你很细心。大家要注意:第一个意外是突然有陌生人蹿进来抢劫。
杨素涵:一个正在读书的“儿子”,居然打倒了一个劫匪?悬念亮出来了。
老师:你说得对。这是一个最关键的悬念。第二个意外出现了,陌生人上楼行凶,想绑架主人的儿子,却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赵承芝:“一脚踩空”摔倒了,又是一个意外的情节,还是另有隐情?我们需要好好想想。这里运用了矛盾设置悬念,引人思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付念晓:紧接着,第三个意外出现了,警察上楼竟然找不到“儿子”,警长说明两位老人早已丧子的真相。警长的回答,让整个悬念得以解释。原来,“儿子”早在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已经死去了。整体说来,就是“误会”法设置悬念。
老师:同学们理解得都很到位。
李恒恒:结尾又是雪景的描写,与开头呼应,“那白色的小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一切又静静地消失于窗外辽远的雪景中。悠远意境的运用把俗世的生活空灵化了,老人对死去儿子的深情也从悠远的意境中凸显出来了。
老师:一连串的意外形成悬念,使小说跌宕起伏,让人一惊一乍、一喜一忧,引人入胜,有力地表现出对至死不渝的真挚亲情的歌颂这一主题。看来,大家在写作记叙文时,要学会设置悬念,让情节曲折,波澜起伏。这样的记叙文,读者是一定喜欢读的。
在记叙文中设置悬念的常见方法:
1.倒叙的方式
2.矛盾的展开
3.运用误会法
4.运用抑扬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