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高校专利评价体系

2019-09-10李姗姗

河南科技 2019年18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专利知识产权

李姗姗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美国康奈尔大学等机构在纽约发布《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国排名第17,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1,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各项指标呈现量质齐增的良好态势,但与此同时,我国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加快这一进程,知识产权质量的提升是绕不过的关键,《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将专利质量工作摆在了重要高度。

高校注重专利质量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基本形成,经过30多年来快速发展,专利申请量不断增加,2013年以来我国发明专利申请保持了每年10%以上的增速2。发明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是衡量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高校是科技研发高度集中的地方,是国家科技创新高地,应当是发明专利产出的源头。庞大的专利申请数量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打下良好基础。质量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持发展活力的支撑。因此,重视高校专利工作,重视专利质量,是提高我国高校综合创新水平的关键。

高校专利质量偏低的原因

缺乏专利申请意识,无法把握专利申请时机

笔者曾经进行过题为《论文与专利的转化》的课题研究,发现高教教师偏爱将研究成果先发表论文,之后才考虑申请专利,这种情况导致论文的发表日期早于专利申请的申请日,而专利授权条件之一就是该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不属于现有技术,现有技术是指申请日以前在国内外为公众所知的技术3,《专利法》所谓的“公众所知”包括公开发表、公开使用和予以公告三种方式。因此,在先发表的论文必然影响了在后申请专利的新颖性,尽管论文作者和申请人是同一人。

通过在部分高校的调研和与高校教师的交流,很多教师及科研人员认为科研活动需要进展到一定程度才适合申请专利,但是申请日是专利申请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间因素,获得较早的申请日,能够在后续审查过程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例如,美国专利申请人具有一个想法之后便可以采用临时申请等制度占据时间节点,之后再进行完善申请文件。我国专利法虽然规定提交一定格式的申请文件,但是在具有一定构思之后就形成申请文件,抢占较为有优势的申请日,可以提高专利申请授权的概率。

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不规范,专利申请流程不熟悉

通过走访部分高校,大部分专利申请时申请文件由教师自行撰写,由代理机构把关后便递交申请,但其实代理机构只是对满足受理条件进行把握,而教师没有接受过专利申请文件撰写培训。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是专利申请的重要文件,尤其权利要求书是确认权利保护范围的重要文件,权利要求过长、过短、技术特征限定不明确,都会导致权利要求书撰写不够规范,影响后续授权,更影响后续专利权保护。

专利权维持年限不高

2018年失效的大学发明专利中,超过50%的专利维持不超过3年,近30%的专利授权后1年就放弃了1,一方面表明高校专利申请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例如职称、评奖要求;另一方面也表明高校创新与市场联系的程度较低,原因是高校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效益诉求不高,进入市场的渠道不畅,高校创新与经济结合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但是高校专利中不乏有重大价值和良好市场前景的专利。

授权专利转化率不高

在进行技术研发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大量专利,前述问题都在合理注意的情形下,依然存在授权后转化难的问题,科技项目量化管理难、技术资产评估难,由于专利是集技术信息、经济信息、法律信息于一体的产物,因此在进行专利价值评价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这也成为制约高校专利工作开展的一个因素,也因此导致了教师在进行专利申请时不够重视,导致整体专利质量不高的现状。

建立以专利质量为导向的高校专利评价体系

高价值专利的判定标准通常有:具有一定的技术效果、较好的文本撰写、较强的专利稳定性,市場应用前景好,通过专利技术实施获得的产品能够在现阶段占有较高市场率,并且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具有竞争力,满足这些标准可以基本认定该专利具有高价值。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就是将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高价值专利转化成为市场价值,近年来,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和地方成果转化条例的出台和各级政府和高校的大力推动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不断涌现成功的科技成果转化典型案例,但能够被转化的专利应该是具有潜在价值的专利,尤其是市场价值,加强专利转化运用,让专利转化率与专利数量、专利质量相匹配,建立以质量为导向的专利评价体系,更好地实现后续转化,真正将科技创新能力转化为生产力。

目前,高校专利是否走向产业化还是取决于诸如管理层决策,是否有客观专业的评价。因此,建立高校新技术专利质量评价体系,并制定专利质量评价流程,对规范高校专利评价,促进高校专利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的生命周期通常有:专利形成与申请阶段、专利审查阶段、专利授权与保护阶段,将提升专利质量融入专利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评估筛选具备发展前景和投产价值的专利,进行专利的产业化,加大对专利的运营。

强化知识产权意识,加强政策对高校专利质量的引导作用

“十三五”规划、《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和《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等文件均阐述了专利质量的重要性,高校专利战略应将专利质量作为重要指标,引导科研人员在进行发明创造时,提高专利质量,在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时,出台配套的技术转化办法、科学有效的知识产权激励方式和奖励制度,能够调动高教教师及科研工作者的创造知识产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多产出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注重专利质量,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工作的政策导向氛围。

明确高校专利管理机构定位,提升对研发部门的影响力

目前,我国高校基本设立了科技负责部门及专利管理机构,但主要是负责专利流程管理及科技成果推广等事务性工作,定位依然为服务型部门,专职人才缺少,专业能力欠缺,决策影响力较低。高校专利管理工作要具有计划性、阶段性、长远性,工作体系要健全,管理制度要完善,业务流程要熟悉,密切与研发团队的联系,形成科技管理部门对科技研发部门从研发、申请、授权到市场全过程的引导。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发展战略和目标,加强专利管理统筹职能,加大科技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配备必要工作经费,正常、有序开展专利管理工作。

建立专利质量评价制度,分级管理

将专利授权数量、有效专利量、专利技术转化量、专利市场价值等作为评价指标,引导高校建立专利质量评价制度,对专利质量进行分级管理,明确哪些应该进行布局,哪些应该维持,哪些应该放弃,从而有效提升专利质量、节约经济成本。

对高校新技术专利进行评价的前提是成立技术评价组。2017年1月1日《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正式实施,知识产权专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协助项目组长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根据知识产权管理需要,可聘请有关专家为学校知识产权顾问,为知识产权重大失误提供决策咨询意见,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评估指标体系和质量评价方法,对高校专利技术的价值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不断影响科研人员对专利的重视程度和质量意识。

对专利代理机构考核及评估,提高专利申请质量

随着知识产权的普及与发展,商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成为各类主体必备的权利,高校源源不断地产生专利,申请业务较大。尽管代理机构每年都需要通过审核,但是社会上各类代理机构数量眾多。部分高校会通过招标的形式引入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制定了筛选代理机构标准和流程,但也存在发明人自行委托代理机构的情况,这样就会造成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优劣不等、流程管理混乱、高校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全面掌握学校知识产权状况等问题。

高校在引进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后,应该制定考核、评估的标准,严格规范对代理服务机构的工作要求,对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和流程服务水平进行实时监控,定期对其进行考核与评估,并及时反馈代理机构的服务水平督促其不断改进,以保证学校专利申请质量,规范知识产权过程化管理,保护发明人和学校的利益。

加大对高校专利信息利用能力的培训

专利信息利用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帮助高校开展专利管理工作,从而间接提高专利质量。专利检索是专利信息利用的关键。根据走访调查,在专利申请之前高校并非全部进行检索,这造成专利申请存在较强的盲目性,可能因为不具备新颖性和创造而被驳回,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造成专利申请质量较低,不利于科研成果的有效保护,也不利于后续的实施转化。

高校须加大对高校专利信息利用能力的培训,加强自身专利管理部门人员对于专利信息利用的能力,提高专利信息检索能力,通过专利信息利用指导科研人员开展研发工作,提高专利申请质量。

通过与企业合作,加强专利运营管理

高校科研偏重产品原理、设计等基础研究,产生的专利虽然具备创新性,能够获得授权,但是并不一定符合市场需要,因此科技创新一定不能脱离市场。

企业重视市场,能够敏感地感知市场反馈的信息,谋求长久发展的企业从自身层面要不断高效地开展自主创新;从环境层面能够及时准确地辨识和化解外在风险;从发展层面能够紧盯技术前沿。高校在一些前沿技术课题上与企业建立合作,一方面能够通过商业、市场维度挖掘高质量专利,另一方面能够在科研资金上获得一定支持,能够让高校持续对前沿技术加以研究,再一方面企业往往市场利益驱动下投入研发,研发产品多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改进和创新,产品在推向市场时能直接使用其对应的专利,便于实现专利产业化。

探索多主体、多形式的专利资金运营方式,拓展高校知识产权投融资渠道,整合科技、人才、企业、资本等资源,实现高校知识产权成果的资本化运作,促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质量、高价值专利的转化与应用。

结 语

高校是最具研发实力的创新团体,专利质量是专利资源和竞争策略运用全过程的生命线。明确高校专利管理机构定位,结合高校专利特点建立成熟的专利质量评价流程及专利质量评价体系,以运营思维将高质量专利产业化,将高质量专利创造的市场价值持续投入到后续研发中,形成高校不断发展的创新路径,以质量为导向的高校专利评价体系能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创新战略,服务于高校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李珊珊(1985—),女,民商法学硕士,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专利信息检索与分析。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专利知识产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中国去年国际专利申请量5.899万件,居世界第一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日经AI专利申请排行榜:中国AI专利申请超美国
韩国AI内容专利申请数5年激增10倍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