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武术不是学一拳一脚
2019-09-10叶思隽
摘 要:随着近年来功夫片的热潮,以及政府的推广,学武成为了一个潮流。但遗憾的是,很多人来到武馆学武都只抱着学习一拳一脚的想法,亦即所谓“学招式”,以至于很多人半途而废。本文我主要运用自身的经历来说明,其实,学武术不是为了学习一拳一脚,更重要的学习拳脚招式当中蕴含的拳理,再者,是用武术来改善我们的生活,最后达到的境界,是用武术影响我们的思想。
关键词:武术;功夫;咏春
一代武术家李小龙先生说过:修炼功夫的目的不是致力于击破石块或木板,我们更关心的是用它影响我们的整个思想和生活方式。这句话中蕴含了很多道理,其一,功夫是需要修炼的,其二,修炼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是为了影响我们自身。我在咏春拳馆担任助教九年时间,到现在在南宁开展小班教学,其中当然遇到真心投身国术者,但更多的是受到电影或者武侠小说的迷惑而一时冲动的人,开口就问“我什么时候能打倒对手”、“什么时候能教我木人桩”、“我在网上已经学完了你帮我看看吧”之流,总结来说就是这些所谓的学武之人太过浮躁,把武术定义为一招一式,显得肤浅。
一、学武是学拳理
可能练过或者学过武术的朋友们都有一种感觉,在拳馆或者课堂上学习的时候,那些招式都能很好地完成,或者看教练演练的时候都觉得这一招很能打,但当自己真的要用到的时候却发现一招也用不上。这正是学招式的弊端,也是传统武术发展的阻碍。教练教你的时候尽管很详细地教导:“对方直拳过来你应该这样接,然后怎样还击”,当时你听懂了,然后课堂练习的时候也做到了,但事后或者当你真正要用的时候却还是以前那些打流氓架的手法,花那么多钱那么多时间学的招式一招也用不上,这个时候你就会说了:“武术不过花架子,中看不中用。”然而,这完全是武术的问题吗?我们知道,搏击,除了招式,还有必须的身体素质,正如汽车一样,你光有灵活的方向盘、真皮的座椅、耐磨的轮胎,但你没有一个好的发动机,一切都是枉然。协调、距离感、爆发力、反应这几样,正是必备的身体素质,很多所谓的45天防身班,或者那些咏春速成班,都是“残害”武术的“元凶”,光教招式,然后让学员完成动作,就让学员毕业,当你的对手不是一个直拳过来,就当场不知所措了。
以我教咏春拳的经验来说,你想要学武术,特别是中国传统武术,一定要熬过枯燥的基本功这一关,当你有了扎实的马步为基础,有了收放自如的劲力,那么手法招式等等都是水到渠成了。在教导“摊打”的时候,其实3分钟就足够把动作讲清楚,而且模仿也不难,网上都能模仿得到。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要想真正用上,除了要经过大于3000次的练习,还得理解当中的拳理:来留去送,甩手直冲。很简单,现在很多人练武学武都不是为了上擂台,更多的是为了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能够自保,所以在路上没有人会用直拳攻击你,都是些街上流氓打架的手法,所以学了招式死记硬背没用是正常的。正如我们教学的时候,宁愿花更多时间跟学员解释清楚拳理,留着对方打来的手,对方收手的时候顺势而上,正如上学的时候宁愿死背10题应用题,不如理解一条数学公式。当然理解了拳理,还需要成千上百次的练习把它成为你的本能反应,那么以后对方是直拳,还是推搡你,还是虚晃吓唬你,在你眼中都是一个套路,不局限于招式,这就是所谓的“以无法为有法”。
二、用武术改善我们的生活
这里说的改善生活,不是说学了武术后开班教学收取学费赚钱这样来改善,而是改掉我们生活上的坏毛病。有很多成年人说自己年龄已经过了学武的年纪了,当然青少年学武是很好的时候,但学武永远不会迟,用武术提高你的生活质量需要趁早。
对于成年人,武术对于他们生活的改善,更多体现在健康层面。以咏春为例,一套小念头,从发力、呼吸角度练习,是相当适合当前很多的办公室白领在工作之余练习的。鼠标手、五十肩、腰椎间盘等毛病是上班族的通病,通过二字钳羊马、日字冲拳、圈手的练习,能减少这些毛病对人造成的困扰。
对于青少年,很多家长把小朋友送到来武馆,一是希望他能学到一招半式,二当然是希望利用武馆的氛围、条件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一个更好的人。除去防身的作用,还需要学武吗?有很多人说孩子学回来的可能他一辈子也用不上一次,还去学干嘛?但从多年来家长们的反映,青少年学武是很有必要的。第一,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最低限度在武馆的两个小时的课程里孩子一天就少了两个小时面对辐射的时间,另外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不至于太过沉迷电子产品;第二,正如佛山精武体育会门口八个大字: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修身是练武之人必修课,以我经验来说来报名学的青少年中十有五六有的出现了驼背的现象,有的脖子歪向一边,有的总是低着头不敢抬头看着人说话,武馆教练要帮助他们的就是修正他们的身型。从外,经常提点他们抬头挺背,头顶天,脚抓地,挺起中国人的脊梁;从内,通过武术使他们找到自己的发光点,增强自信,从心里真正抬起头做人;第三,学武过程中需要的专注力,能提高他们在学校课堂上听课的专注度与投入度,面对对手的拳脚想分心是不可能的,这就能训练他们专注于做好目前的事情。通过这些改善他们的生活,比给他们昂贵的衣服或者送他们一台游戏机意义更为重大。
三、用武術影响我们的思想
武术不是招式,招式只是它里面哲学思想的外在体现,很多时候我们说以武入哲,就是通过武术来影响我们的思想。
对于武术初学者来说,有几句话是很适用的:“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意思是咏春的劲力不是死力,如果你来学的时候能放下自己固有的观念,吸收咏春的理论,那么你就有所得,你不肯放下的话,就只会南辕北辙,有舍才有得。这道理也正如心理学上所说的空杯心态,通过练武,放下自己的执念,才可以看到另一片天空。
中国传统武术,基本功阶段是最难熬的,偏偏又是最重要的阶段,是不可以跳过的阶段。所谓百日筑基,很多学武的人可能交学费交了一个多两个月,都是在练马步、冲拳以及一些强化劲力的动作,他们不是不知道需要基础牢的道理,但还是有人可能三天过后就没有了报名的激情,然后不断找借口给自己放弃;有些人虽然人来了武馆,但一看见别人练新动作,就在旁边模仿起来,结果一晚上啥也没练到;当然有人凭着毅力和良好的心态熬过基本功阶段,那么他就打开了武术的大门,日后所有的动作、招式都是手到拿来,然后在双人对练中找到乐趣。毛竹前4年只长3厘米,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生长,学武乃至生活也是,需要你的忍耐、坚持,没有容易学的武术,也没有容易过的生活,能够坚持和忍耐下来,那么后面的道路就是属于你的精彩。
在咏春拳中,它所传达的思想是简单直接,就像日字冲拳一样直线打出,不转弯抹角;同时它又强调中庸思想,即所谓“贵在中和,不争之争”,既要放松,不与别人斗力,但有进攻机会的时候又要连环快打;追身不追手,说的是只追着你的攻击目标,而不是找对方的手,强调一个目标意识…还有很多等等,都是在一招一式背后所隐藏的道理。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中蕴含着众多的思想、哲理,但可惜在浮躁的社会当中人们只追求它的表面招式。其实,一拳一脚与武术的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当你能够沉下心来琢磨一拳一脚,你自然能够体会当中所蕴含的宝藏,动作招式随着疏于练习或者工作繁忙会忘记,但武术对于你生活和思想上的影响,却是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梁绍鸿.咏春六十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2苏静.再认识李小龙[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6年版
作者简介:
叶思隽 性别:男 民族:汉族,学历: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研一),工作经历:叶问咏春叶胜刚国术馆助教(2010至今)。
(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