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上网与“不务正业”划等号
2019-09-10王言虎
王言虎
年轻人沉迷网络不务正业?有媒体调查显示,有91.9%的青年在网上拥有至少两个与工作完全不同的身份,且多数年轻人用这些身份在做好事。这些身份有网络安全志愿者、互联网寻亲志愿者、大众评审员等。
(4月29日 《北京青年报》)
在传统观念中,一提到上网,很多老一辈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务正业”,但随着技术进步与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这样的观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正滋生新的职业种类,一些人眼中所谓的“不务正业”可能恰恰是一些人所从事的正当职业,而且它们正代表着一种潮流。
调查显示,目前网上最受欢迎的新身份包括蚂蚁森林种树能手、在线课堂主播、大众评审员、网络动物救助员等等。从这些身份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在做好事,输出实实在在的社会价值。
比如支付宝上的“养鸡公益大户”,已经有1.25亿人通过这个新身份,为19个公益项目捐赠了92亿颗鸡蛋,帮助了432万人。这个能量,可能需要成千上万个养殖专业户才能达到。还有,有人通过网络公益平台参加支教活动,以线上讲课的方式给贵州山区的孩子辅导学习,这同样是一种改变教育的方式。
互联网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旧事物在消亡,新物种在产生。我们不必大惊小怪。新事物不是平白无故出现,而是准确对接了社会的新需求,或者是因为传统的工作方式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新需要。对这些新物种、新身份,正确的态度是欢迎而不是排斥,支持而不是抵制,這是一个社会对多元价值的基本态度。
互联网新经济时代是一个偏见需要不断被打破的时代,而新经济领域的一大特点是朝着高价值、数字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一些青年人的新身份可能不同于那些看起来需要付出真实体力劳动的工种,但基于技术与平台强大的赋能能力,他们完全可能迸发出巨大的潜能。而且,这些新身份消耗的社会成本更低,对社会的增益同样不小,用“不务正业”来标签他们,已经不合时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