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平台的社交梦
2019-09-10吴凡
吴凡
天不言而四时行, 2018年就这样悄然过去。“年度报告”这个词开始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支付宝、微信、网易云音乐等互联网平台都公布了年度报告。
网易云音乐的年度听歌报告,除了包括听了多少首歌、热衷什么曲风、听到最多的歌词、最特别的一天、常听的时间段、听歌最晚的一天、单曲循环最多的歌曲、听到年代最久远的歌、2018年年度歌手等常规内容以外,报告的最后还有个“小彩蛋”——至少他们的产品经理认为是彩蛋——用户可以在6亿网易云音乐用户中选择听歌品味最匹配的那个人,一起互动聊天。
引导用户进行社交是中国互联网公司非常热衷的做法,但用户对此往往并不感冒。阿里一直都有一个社交梦,支付宝屡战屡败之后才宣布专心做支付。滴滴顺风车的社交功能自不必说,打造社交功能的典型反面教材。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社交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腾讯的威慑力实在是太大了,依托微信平台的用户优势,微信支付在短短数年时间实现对支付宝的赶超。腾讯在其他领域要么自己亲自做,要么用流量去扶植其他腾讯系的公司。面对腾讯的社交帝国,大家不得不居安思危,对互联网公司而言,只有在社交领域获得一席之地才能有些许的安全感。
社交是一张网络,是产品的推广的万能良药。社交让相似屬性的人连成一张网,相似的属性让他们对某一产品有共同的需求,可以实现内容和服务的精准投放。网络还可以提升用户的活跃度和粘性,而社交网络中的KOL更是可以促进产品的推广。对互联网公司而言,这也是巨大的诱惑。
就音乐播放器而言,人们实际上更喜欢纯粹的听音乐而已,Spotify的成功更多的是因为他们更懂用户喜欢的音乐。作为一个小众的平台,评论、社交可以作为音乐的点缀,并不会对用户体验有很大的影响;但当用户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这些功能会让用户界面变得混乱而影响用户体验。如果平台再试图推广社交,只会让用户远离。
社交是一个永恒的需求,但用户并不是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希望去社交。用户选择一个平台作为社交工具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用的是一个社交产品,微信是先作为社交工具存在而不是支付工具。
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与其在自己不擅长的社交领域一再碰壁,不如考虑一下如何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提升用户体验和粘性。
面对Fcaebook的威胁,谷歌也曾在社交领域做过许多尝试,结果无一例外的都失败了。而之前看似强大的敌人Fcaebook则盛极而衰,市值缩水三分之一。社交也不是万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