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中外文字符使用规则
2019-09-10李姝蓓
李姝蓓
在国家标准中,外文字符的使用是极其普遍的。从表面上看,外文字符的使用似乎比较杂乱繁难,而实际上由于这些外文字符表示的含义不同、出现的位置也不相同,因此有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之分,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循一定的规则。若不注意区分,则会造成歧义、混乱,甚至严重的差错。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中也都曾对外文字符的表示有相应的规定,如GB 3100~3102《量和单位》等。此外,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本文就外文字符在国家标准中的使用规则进行适当梳理、总结,旨在为标准起草、编辑等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外文字符的大小写
在标准中,当需用同一个字符表示两个不同的量时,可通过字符的大小写来区分。而计量单位、化学符号、缩写词、人名、地名、机构名称等,则应按其使用规则,通过大小写来体现其不同的属性。
1.大写字符的适用场合
(1)在计量单位中,来源于人名的计量单位符号的首字母应大写,如:Pa(帕斯卡)、Hz(赫兹),Bq(贝可勒尔)等。
(2)化学元素符号的首字母应使用大写,如:O(氧)、C(碳)、Cl(氯)。
(3) 表示因数大于或等于106的SI词头符号使用大写,这类词头共有7个,包括:M(兆,106)、G(吉,109)、T(太,1012)、P(拍,1015)、E(艾,1018)、Z(泽,1021)、Y(尧,1024)。
(4)科技名词术语的外文缩写字需使用大写,如DNA(脱氧核糖核酸),它是deoxyribonucleic acid的缩写形式。FIRD(远红外探测器),它是far infrared detector的缩写形式。
(5)外国人的名字、父名和姓的首字母为大写,如:Herbert George Wells(英美人,赫伯特·乔治·威尔斯)、Konrad Adenauer(德国人,康拉德·阿登纳)。
(6)国家、组织、学校、机关以及报刊、会议文件等名称中的的每一词(由4个以下字母组成的前置词、冠词、连词除外)的首字母均应大写,如: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Ministry of Education(教育部)等。
(7)在地质学中,地质时代及地层单位的首字母应为大写,如:新第三纪Neogene、全新统Holocene等。
2.小写字符的适用场合
(1)一般计量单位符号(非人名转化而来)均使用小写字母表示,如:m(米)、kg(千克)、rad(弧度)等。其中只有一个特例,即“升”的符号“L”使用大写字母。
(2)表示的因數小于或等于103的SI词头符号使用小写字母,这类词头共有13个,包括:k(千,103)、h(百,102)、da(十,10)、d(分,10-1)、c(厘,10-2)、m(毫,10-3)、μ(微, 10-6)、n(纳,10-9)、p(皮,10-12)、f(飞,10-15)、a(阿,10-18),z(仄,10-21)、y(幺,10-24)。
(3)法国人、德国人等姓名中的附加词使用小写字母,如:de,la(法国人);von,zur(德国人)。
(4)附在中译名后的普通名词原文使用小写字母,如:热力学第三定律(third law of thermodynamics)等。
(5)此外,还有一些由3个以下(含3个)字母组成的前置词、连词、冠词等,如to、by、and、the,这些词使用小写字母。但它们处于句首位置或因特殊需要全部字母都采用大写的情况不属于此列。
二、外文字符的正斜体和黑体
在标准中,若用有限的外文字符表示繁杂的科学概念,往往通过字体(正体、斜体、黑体)的变化来体现其含义。通常情况下,常量用正体,变量用斜体,矢量、张量、矩阵和集合符号用黑体。例如,计量单位、数学符号、常数、化学元素符号等均用正体表示;物理量、特征数、几何量符号,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生物学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学名等均用斜体表示。
1.正体字符的适用场合
(1)所有计量单位和词头符号均使用白正体字符,如:计量单位kg(千克)、A(安)、mol(摩),词头M(兆)、da(十)、μ(微)等。
(2)数学式中要求正体的字母用白正体字符,包括:有固定定义的函数,如三角函数sin、cot,指数函数exp,对数函数lg、ln;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符号,如自然对数的底e=2.7182818…、圆周率π=3.1415926…;某些特殊算子符号,如div(散度);运算符号,如∑(加和)、∏(连乘)、d(微分)、Δ(有限增量);有特殊意义的缩写字,如max(最大)、ASA(角边角);特殊函数符号,在GB 3102.11—1993中共列出23个,如F(a,b;c;x)(超几何函数)、B(x,y)(贝塔函数),这类函数符号中只有部分字母要用正体,像上述例子中的F、B要用正体,其余仍为斜体,必要时可查国家标准。
(3)量符号中,除表示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字母之外,下标字母用白正体字符,如:Ep(势能)、Mr(相对分子质量)、μB(玻尔磁子)量符号的下标p(potential,势的)、r(relative,相对的)、B(Bohr,玻尔)。
(4)多字母组合的量符号,国际规定量的符号通常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对多字母量符号没有规定,这种情况宜优先采用改写多字母量符号为单字母量符号的方法。如:将CHT(critical high temperature,临界高温)和CLT(critical low temperature,临界低温)改写为Tc,h和Tc,l。对于不方便改写的行业约定俗成的多字母量符号,由于其易被误解为多个量相乘,因此推荐采用全部白正体连写的形式。
(5)化学元素、粒子和射线符号使用白正体字符,如:H(氢)、Cu(铜)、Hg(汞),p(质子)、n(中子)、e(电子),X射线、α射线、γ射线。
(6)仪器、元件型号及公差、螺纹代号为白正体字符,如:JSEM-200电子显微镜、IBM-PX微机,H8、M12、G 1/2(管螺纹)。
(7)不表示量符号的外文缩写字为白正体字符,如:N(north,北)、E(east,东)、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
(8)生物学中拉丁学名的定名人和亚族以上(含亚族)的学名使用白正体字符,如:Mammalia(哺乳动物纲)、Angiospermae(被子植物亚门)。
(9)地球科学中的地质时代和地质学符号为白正体字符,如:Qh(全新世)、T2(中三叠世)、D3(晚泥盆世),al(冲击)、lgl(冰湖沉积)、pd(土壤)。
(10)酸碱度、硬度等特殊符号为白正体字符。酸碱度pH是一个特殊的量符号,由一小一大2个字母构成,采用正体。洛氏硬度HR、布氏硬度HB等,都使用正体。
(11)表示连续序号的字母用白正体字符,如:附录A、附录B、附录C,图1a)、图1b)、图1c)。
(12)标准代号用白正体字符,如:GB(国家标准)、JB(机械行业标准)、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13)罗马数字用白正体字符,如:Ⅰ、Ⅱ、Ⅲ、Ⅳ、Ⅴ。
2.斜体字符的适用场合
(1)量符号、代表量和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下标符号使用白斜体,如:T(热力学温度)、cV(质量定容热容,V为体积符号)、Ui(电压,i=1,2,3,…)、vx(速度v的x方向分量,x为坐标轴符号)。
(2)描述传递现象的特征数符号使用白斜体,如:欧拉数Eu、马赫数Ma、阿尔芬数Al。
(3)数学中要求使用的白斜体字母,包括:变数、变动的附标及函数,如函数f、g;在特殊场合视为常数的参数,如a、b、c;几何图形中表示点、线、面、体的字母,如点B、线段AB、平面ABC、三棱锥体P-ABC;坐标系符号,如笛卡尔坐标x、y、z,圆柱坐标ρ、ψ、z。
(4)生物学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学名使用白斜体,如:Equus(马属)、E.caballus(马)、Equus ferus(野马)。[在正式的分类使用中,病毒名与动植物(包括细菌、黏菌、真菌)的拉丁学名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均按照目、科、亚科、属种的系统分类法。不同的是:病毒名的目、科、亚科为斜体,而动植物拉丁学名的目、科、亚科为正体]
(5)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符号使用白斜体,这类符号后常须加半字线“-”。如:d-(右旋)、dl-(外消旋)、trans-(反式)。
3.黑体字符的适用场合
(1)黑正体字符的适用场合
黑正体字符适用的场合主要为特殊的集合符号,共5个,分别是 C(复数集)、N(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Q(有理数集)、 R(实数集)、Z(整数集)。
(2)黑斜体字符的适用场合
黑斜体字符主要用于矢量、张量和矩阵符号,如:矢量a、二阶张量T、矩阵A等。
三、外文字符使用常见错例
在标准中,外文字符使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外文字符的字体使用不当、 字符变量使用随意性较大、不同字符混淆使用等。以下总结了一些常见的错用实例,以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1.外文字符大小写用法混乱
在标准中,同一字母的大小写往往代表不同含义,如不注意区分,常会出现混淆。例如,压强的量的符号为“p”(小写),而功率的量的符号为“P”(大写),体积的符号为 “V”(大写),速度的符号为“v ”(小写) 在使用中经常被混用;又如,“Co(钴)”中的“o”若错写成“O”,则变为“CO(一氧化碳)”,含义大相径庭。此外常见的问题还有“HCl”错写成“HCL”,“km”错写成“KM”等。
2.外文字符正斜体用法混乱
外文字符的正斜体用法在相关标准和规范中都有明确规定,应严格遵守。常见的错误例如将“sin 、 lim、 min”错写成“sin、lim、min”,将生物学名符号中“sp.(種),subsp.(亚种)”错写成“sp.(种),subsp.(亚种)”,将“S(南),N(北)”错写成“S(南),N(北)”,将“Ac(接收数),Re(拒收数)”错写成“Ac(接收数),Re(拒收数)”等,应加以注意。
3.外文字符上下角标用法混乱
外文字符角标的使用是标准中经常出现混淆的问题。例如将 “Ba(OH)2”错写成 “Ba(OH)2”,将“sin2α”错写成“sin2α”或“sinα2”,将“logba3”错写成“logba3”或“logb3a”,其含义是截然不同的。此外,“0°”经常被错写成“00”。
综上所述,外文字符在标准中的用法是有相应规则的,标准工作者在进行相关工作的时候应注意区分,同时注意在同一标准中,外文字符的使用应前后统一,避免同一字符在标准中代表不同含义造成混淆等,进一步提高标准的编写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浩元,郑进保,李兴昌.科技书刊标准化18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 蔡鸿程,朱象清,陈瑞藻,等.编辑作者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 GB 3102.11—1993 物理科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S].
[4] 王姣兰.多字母量符号的正斜体讨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6,8(5):83-84,106.
[5] 夏元铃,高珏,周丽萍,等.病毒系统名称的正斜体编排[J].编辑学报,2009,21(6):5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