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屏障在哪里

2019-09-10王宗仁

青海湖 2019年2期
关键词:三江青藏高原高原

我和《高原魂》的作者辛光武结缘于对自然与文学的敬畏。我俩曾经都是青藏高原上的一名老兵。他在青海军区当过文艺兵,我在总后兵站部跑青藏线。我比他年长2岁,都是从业余创作中成长起来的作家,他谦虚地尊称我为老师。我经常回青海,见到他,谈的话题都有关文学、写作,交流一些青藏高原动植物方面的疑问,自然对他本人、对他的有个性的创作有一定的认知。

《高原魂》是光武献给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简称西高所)成立50周年的一部散文集,也是展现青藏高原乃至我国生态保护屏障的文学历史。他与西高所共命运二十余年,通过对分布于三江源地域鸟、兽、虫、鱼和植物、微生物在地球上生存、繁衍、发展的生命轨迹,生动描述了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他们长期守护高原可贵的“牦牛精神”。主题鲜明,情景感人,蕴含哲理,表现手法新颖,不仅给读者增长知识,也会留下人们对生态保护的深刻思考。

主题鲜明——何为生态屏障

何为生态屏障,它在哪里?这是一个既简单又较复杂的问题。作者在千年一叹三江源中表述、人们对世界屋脊的探索、对三江源的认知,历经了漫长的过程。自从地理学家提出了板块学说,誉称世界屋脊之青藏高原从晚古生代时的“提提斯洋”凸显,又加上多次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才形成了现在辽阔高亢的青藏高原和雄奇美丽的三江源区。

从太空往下看,湛蓝色的地球表面,唯有青藏高原是一层层波澜起伏的雪白、焦褐、褐色与焦黄,其地层下有个黏稠的岩浆河,如像赑屃在驮着巨大的高原缓慢地向两边扩散移动。原来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近几年降低为8844米。

三江源区,是山的王国,这里高山耸立,像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祁连山等五六千米以上的大山有三十多座。这里有连绵的冰川,孕育出中国的母亲河黄河、长江、澜沧江;这里分布着青海湖、扎陵湖、鄂陵湖、可可西里湖和大大小小的湖泊一千七百多个,还有无垠的湿地,是亚洲名副其实的中华水塔,从而由东南向西北分布着高山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组成的高寒生态系统。在每个山系,都呈现出冰雪带、亚冰雪帶、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的垂直分布特点,许多地方仍然保留着完好的原始生态环境。雪峰、冰川、山岩、土壤、河流、湖泊、湿地的植被演变、野生动物种群结构等,依旧保持着纯自然发育的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三江源是净土”。相对来说,较少受到人类的影响,但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以至于对东南亚经济发展,却有着直观影响。如像文内“第三极气候”所描述的“高亢的青藏高原阻挡了西南季风和冷空气的南下,也隔断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致使高原形成季风稳定出现的临界高度……科学家发现这个巨大的环流季风在三江源上空涡旋,环流到很遥远的地方,直接影响着亚太地区的大气环流。正如俗语所说:青藏高原天空的每一次喘息,都会让东南亚的天气变一次脸色”。如像近年太平洋台风的频频出现,直接影响着亚太地区人们的经济生产和百姓生活安全。

读者从《高原魂》有关章节中,自然会从大量的地理地貌、动植物演变规律、人类与自然休戚与共的和谐相处关系的生动表述中,逐步认知中国生态屏障究竟在哪里,就在青藏高原,就在三江源保护区。为此,在习近平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正式建立了“三江源国家级公园”和“祁连山国家保护公园”,作为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典范,保证国家生态安全的屏障坚不可摧,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再受到损坏。

如此,可说《高原魂》具有文学作品深厚的思想含量。

情景感人——蕴含人与自然的哲理

散文的要义是在一个“情”字。光武的《高原魂》从头至尾,充满了诗情画意。他善于捕捉每一个人物身上的亮点和动植物生命轮回中的细节,从中挖掘最为闪光的哲理内涵,生情于理,寓理于情,情与理既相辅相成,又骨肉不离。他的散文是叙事的,更是写人的,每一篇作品都有一个鲜活的人物凸现,甚至不忘开车的师傅、绘图的技术员及后勤保障者,因为每一个研究成果的获得,都是一个集体团结协作完成的。他的散文中有诗人的激情,从个性化的情景中显现象征性的细节,有时就直接应用人物的诗点化其精神内涵。像《常思金露梅》一文中作者对西高所高原生态学创始人夏武平先生晚年因为眼疾,几近双目失明的境况下,忍受寂寞和痛苦,仍然为中国兽类学的科学发展和三江源环境保护的思考所抒发的浓烈情感,引用夏先生诗破题:

常思金露梅

高原牛羊不怕寒,东海水母上山巅。

任是大风卷沙暴,犹有鸿雁领头班。

但见青海湖水碧,不知湟鱼生活难。

江河源头风光好,瘦马夕阳影如山。

在光武笔下,以散文博大雄浑的灵动思维,化抽象为形象,融高冷为生动,将单调枯燥的试验方法的无数次重复,描写成为温暖亲切的生活风景,把高原动植物生僻的专业研究,演绎为通俗易懂的科学道理,从而显示出自然是灵魂、人类是魂魄的中华传统世界观的辩证关系。

我常在青藏高原行走,无论是在碧翠的大草原,或是柴达木浩瀚的荒漠,还是高峻的可可西里绵长公路的两边,几十年来都会看见一种像兔子又像老鼠的小动物鼠兔,总看见人们在不停地进行灭杀,但至今依然还有它们不少的踪影。光武在文中写道:“人们不禁要问:一方面日益猖獗的鼠兔危害,致使草原退化,严重影响着畜牧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一方面人为的大量杀灭高原遗存物种鼠兔,会给脆弱的高原生态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生物学家与经济学家都在为地球负责的情况下,做着各自的努力。现在我们知道,数量众多的鼠兔和其他啮齿动物,是它们所在自然环境内动物食物链中最重要的一环。有机土壤在阳光和水分条件下生长出牧草,牧草又饲养了啮齿类,食草类动物(包括牛羊马家畜),它们再成为食肉动物的食品,食肉类的粪便和尸体等又成为初级生产牧草必须的有机成分。如此循环,缺一不可。”小小老鼠,种类颇多,遍布地球各处,甚至在海洋游弋的庞大哺乳动物鲸身体上也有它们的身影。

西高所皮南林研究员,经过多年对青海藏系绵羊种群能量流与鼠兔的血液气体、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分析研究成果,发现鼠兔为什么能够消灭不完,那是与藏系绵羊同样,适者生存的佐证。高原少数民族同胞为什么长年不吃水果蔬菜,照样生活得很好,并且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是因为取食高原牧草牛羊的肉、血液与乳制品中,同样含有瓜果蔬菜的有机物营养和微量元素。

科学散文——也有文学技巧

关于写作技巧的论作历来很多,成功的作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但总有规律可循。除去思想性、情感贯穿始终之外,如果没有技巧,会以失败告终。沈从文早在上世纪30年代的《论技巧》中认为:“一个作品的成立,是从技巧上着眼的”“一个作品的成败,是决定在技巧上的”。当然,不同的文体自有技巧特征。散文和诗歌的特性是雄浑博大,跳荡开阔,情深似海,但诗歌更注重诗语的峭拔、凝练和华彩。散文却是一切文体的基础,技巧的幼稚到成熟,又与作者本人的经历和性格有关系。

《高原魂》着力描述的高原生物中,同样吐露出作者为人率真、豪放、清淡,对艺术孜孜以求,对大自然深怀敬畏的性格和品性,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文体技巧,因此,散文集整体结构逻辑性很强。首先让读者认知,由于在地壳下岩浆的活动和地层板块运动下,所逸出的青藏高原,又在氣候水分影响下,形成了多样性物种。篇篇文章,包含了动物学、植物学、生态学、作物育种、微生物等专业,以鸟、兽、虫、鱼、土壤、微生物和研究者人物相结合的生动故事,生发开去,整体组成为一个高原生物故事的生态圈。

纵观全书,光武用白描手法,通过对生物研究的众多方法,不同程度地诠释出许多鲜为人知的知识,细腻处如在显微镜下做观察,宏观时恰似从太空看地球。有些细节,深入浅出可让读者了解大自然,有的研究方法可给同道做参考。比如地球咋样变暖的,碳排放究竟是啥。光武在《情系三江源》中记述:自从1985年,美国经济学家特·莱维提出全球化这个名称,并很快得到普遍使用,不但包括了国家行为,更重要的是包含了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以及每个人。生态学家赵新全等科学家,经过几十年在高海拔地区持续研究,揭示出大地在呼吸,每一株草、每一寸土都在呼吸,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没有变,但冰川在急促萎缩,河流湖泊在逐年消失。当地球外表的臭氧层变薄现镂孔时,地球温度就会不断增高变暖。当人类拼命建设致富的过程中忽略了地球变暖的事实,就会像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这并非危言耸听。

一个作家长期的写作习惯,往往会形成一种模式,自己难以突破和逾越。从《高原魂》的三十多篇散文中,读者可以看出,其中有回忆、日记、游记,有直叙、环比、怀念,有众星捧月、绿叶衬花,有以自己的诗塑造其人、以物类聚引发人物等不同手法,塑造高原生物科学家们的“牦牛精神”,其中蕴含科学家们毕生坚守高原的大无畏牺牲精神,又显示出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关系,同时,还预示科学家们对人类和地球命运的担心。光武《高原魂》的特点,正如西高所所长张怀刚在序中所写:“作者深谙高原文化与民族风情,以其独有的创作风格,巧妙布局,精心构思,篇篇短文,前后相连,恰似用高原精魂之线串起的宝石项链,给西高所增光添彩。”

光武曾和我交谈说,他从多年从事科技工作和文学写作的经历中,获得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严谨真实的细节描写、发挥自由想象力和舒展浪漫情感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我认为言之有理。

作者简介:王宗仁,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著名散文作家,出版有文学著作三十余部,散文集《藏地兵书》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

猜你喜欢

三江青藏高原高原
耳钉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the HIGH WAY
三江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