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专业职业教育工匠型人才培养探究

2019-09-10殷嘉音姜旭德

中国食品 2019年2期
关键词:食品专业职业教育

殷嘉音 姜旭德

摘要:随着国家对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重视,对食品专业人才的要求也更高,工匠型人才越来越受到欢迎。本文给出了如何培养食品专业工匠人才的策略建议,从而改变食品职业教育就业现状,培养出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新时代食品工匠。

关键词:食品专业;职业教育;工匠型人才

一、食品专业急需工匠人才

目前,国内开设食品专业的高职院校有260余所,所涉及的相关专业主要包括食品加工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艺等。以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为例,该校的就业主要面向伊利、完达山等乳品企业,以及好利来、金凤成祥、双汇等食品加工企业。经对企业需求的调查,企业更需要稳定的、求专求精的技能型人才,工匠型人才正是企业所稀缺的,因此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在原有的模式下融入并重点培育工匠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大趋势的需求和食品企业的用人需要。在国家逐渐发展强大的大浪潮里,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大转变中,中国高度职业教育将如何抓住机遇求发展,伴随着2016年李克强总理提出的“工匠精神”,笔者认为这便是职业教育固有化模式向工匠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化的大好时机[1]。

那么何为工匠精神?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认为, “工匠精神就是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工匠精神,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的中国工匠。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科技部长万钢指出: “工匠精神要从职业教育抓起。”现在,我们迫切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在食品现代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中,让“工匠精神”扎根于学校,构建校企合作师徒制模式人才培养,形成全方位全社会共同支撑的“工匠精神”培育体系,这样才能更好服务于国家建设和社会的经济发展[2]。

二、食品专业工匠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需求倒置形成良性闭环循环。传统食品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大多具有盲目性,开设的专业并未完全符合市场人才需求。因此我们不妨将传统培养模式倒置,根据企业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工匠型人才,形成需要到培养再到被需要的闭环。

食品企业与学校形成联合培养体系。我国有一些高职院校也是师徒制、工匠型人才培养的试点学校,它们多采用2+1培养模式,即兩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第三年到食品企业实习,但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容易出现与在学校学习脱节的现象,因此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不能少了企业的参与。这就要求大力拓展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使高校教师具备企业实践经验,企业师傅具备充分的理论基础,二者不脱节,才能形成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新局面[3]。

将职业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工匠精神则是“立德树人”在食品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食品技术技能人才的精神标杆。食品人在职业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心和道德,这就要求学校除了传授理论和技能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匠心精神。

社会观念的转变与助力。当代中国教育事业充分发展,教育资源与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在社会中崇尚学而优则仕观念的人仍屡见不鲜。现代社会中,学生与家长在就业选择上就存在一定的偏见,机关事业单位仍旧学生和家长的首选,工人技术岗位则受到漠视。想要培养“工匠型人才”,就要引导并扭转这种偏见,倡导职业平等。比如加大社会宣传影响力,宣传优秀匠人事迹,提高职业尊重。

参考文献

[1]国内食品专业高等教育自愿的分布概况,张汆,蔡华珍.[J]宿州学院学报.2013年3月(28)

[2]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培育研究,杨红荃,苏维.[J]职教论坛.2016.16

[3]基于“工匠精神”培育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究,张明明,肖伟民,孙汝君,[J].黑龙江教育2018(11).

猜你喜欢

食品专业职业教育
基于微课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
基于专业融合的食品类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
基于任务驱动的竞争模式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改革背景下对食品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
高职食品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