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中学生心理压力调查及缓解教育初探

2019-09-10石喜莲

高考·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班主任

石喜莲

目前,农村高中生学习负担重,升学压力大,心理健康状况堪忧。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一所农村市级示范性高中学生心理压力的调查,探讨学生心理压力的某些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以引起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学生心理压力问题的重视;并通过心理压力缓解教育探索,为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一、调查分析

(一)测量及结果

本文采取目的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选取庄浪县第二中学(一所农村市级示范性高中)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各三个班,总共363名学生。其中男生189人,女生174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63份,剔除废卷和无效问卷,实际收回346份(其中男生178人,女生168份)有效率为95.00%。

被试自填量表时主试给予统一指导语,所得数据用SPSS软包进行处理,结果如下(见表1和表二)。

(二)原因分析

1.学校原因。当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仍受高考指挥棒影响,不少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呆板,重学生智商而轻情商。学校虽能认识到开展心理指导的重要性,但是实行起来很难。

2.家庭原因。农村中学生家长文化层次偏低,对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在校学生家长大部分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把孩子的将杰完全寄托在高考上,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大部分学生理解家长的苦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心理压力就越大。

3.自身原因。现今的高中生耐挫力差,遇到问题(如: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紧张,身体不适,成绩下降等)易焦虑;那些无个人兴趣爱好、自私、缺乏父母理解的学生,心理问题尤其严重。

4.社会原因。高考竞争的严酷,社会传统的舆论对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仍有一定市场,使学生增加了焦虑情绪。

二、教育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管理

学校应该深度学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发展的紧迫性。科学分析本地区本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真实状况,因校制宜。从理论上、从实际操作上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计划,并逐步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去。

2.增强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教育效果

(1)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旋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心理互動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广大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直接受制于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操作水平,提高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化意识,通过职后教育让他们学习和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课堂教学入手,从教学方式方法的转变、师生关系的改善、课业负担减轻等方面探索心理教育和学科教学整合的教育教学模式。

(2)学生平常交往最多的就是班主任,班集体的具体管理的实施是由班主任完成。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出现的异常现象,而且还能够营造出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集体氛围。因此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必须突出班主任的核心作用:一方面强化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在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当中把心理健康教育融于其中。

3.有针对性地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课程

(1)有自责倾向、身体症状、过敏倾向、孤独倾向、学习焦虑等问题的学生,常常表现出焦虑、害怕、自我责备、胆小、;没有魄力、退缩;食欲不振、头痛、失眠、易疲劳等特点。针对这些症状,学校可以开设一些活动类的社团活动,如文学社团、围棋社团等,通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等,从而获取更多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促进他们形成相对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进而建立合作、团结、互助、友爱的良好人际关系。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从而有效降低焦虑程度。

(2)对于一部分焦虑程度较高的农村女孩,学校组织人员开发青春期教育的校本课程。选择性的设计两性生理及异性交往知识的内容。帮助她们正确对待青春期的生理困惑,正确认识青春期发展过程中心理和生理等方面的变化,学会对待自我形象,合理与异性同学交往,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总而言之,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尊重事实、深度结合校情、综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高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标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部分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6]GHB0711

猜你喜欢

心理压力心理健康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警察心理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
消防员心理压力状况调查
通过图片看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