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应用网络学习空间的探索和实践
2019-09-10李俊松
李俊松
摘 要: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信息传播相对闭塞,导致农村基础教育处于劣势地位,如教学资源配置缺位、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偏低等。但得益于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农村学校应用网络学习平台,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新途径,创新教育管理方式,这将助推农村教育获得质的发展。
关键字:农村高中;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网络学习空间;智慧校园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信息传播相对闭塞,导致农村基础教育处于劣势地位,如教学资源配置缺位、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偏低等。但得益于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农村学校应用网络学习平台,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新途径,创新教育管理方式,这将助推农村教育获得质的发展。
为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制定了学校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有序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家校沟通、师生生活方面的融合。目前,学校已建成以万兆光纤连接为主干的校园局域网,学校现有数字全高清录播系统教室、微课录播室各一间,52套短焦激光投影机加红外电子白板,全校教学、办公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人脸识别系统,校园电子信息发布系统,电子展板,电子班牌,智慧教室等。这些机制和硬件,为我校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与应用提供了保障。
从2002年起我校就开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探索与实践,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即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各种教学活动,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等。克服了传统教学情景方式上单一、片面的缺点。它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但缺乏网络化的互动应用。
第二阶段:网络化环境下的学科网站、学科资源共享、主题网页、电子书包、论坛等互动合作分享平台。这个阶段主要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自主性学习是比较适合在网络环境中进行的,网络能解决研究所需的大量資源,能帮助学生建立小组协作,能使教师实现异步指导。2004年开始,制作学科专题学习主页,将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发布在主页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同时提供论坛和留言板支持师生的互动交流。比如《高中物理实验辅助学习系统》等网络学习主页。这种开放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有助师生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受限于当时计算机设备的普及以及使用的时限性,无法随时随地的学习。
第三阶段: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背景下的学习辅助系统、虚拟探究室、智能推题系统、根据记忆曲线开发的背单词系统、根据教育规律如构建主义理论开发的学习流程系统等。2015年起,随着省平台人人通空间的建设与应用,学校依托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网络智慧学习空间,深入探索实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创新融合。建立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和班级空间、家长空间,构建教与学、社会、家庭生态环境,面向教师、学生、家长提供网络在线教与学服务的平台。人人通平台为教师提供持续更新的数字教育资源与备课工具,为学生提供了网上自主学习与完成课程的平台,为家长提供一个家校间信息沟通的工具。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学互动。立足师生两种角色,围绕各个教学环节,使用多种工具来优化课堂教学,建构了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学应用策略,提升了综合应用,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网络空间和各种互动工具实现课前任务驱动、课前自主学习和交流,系统自动记录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课前预习情况生成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内容和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课中及时全面反馈、教师根据课中反馈进一步生成适合学生的后续学习内容、同时课堂教学信息能够留存给需要课后复习的同学继续回顾巩固;课后通过网络,学生自主交流、老师也可以参与辅导互动。同时利用网络空间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让科学探究实验过程可视化。这些教学应用策略的构建解决了应用的难点。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建构了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模式。
我校不仅关注信息化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对信息技术在教育管理方面的应用进行探索和实践。在教育管理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大致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数字化办公、无纸化办公。即数据电子化,如电子表格和电子文档的应用,成绩管理系统单机版、学籍管理系统单机版、财产管理系统单机版、图书管理系统单机版的应用等。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改善了办公条件,减轻了劳动强度。
第二阶段:网络化办公。即通过QQ、QQ群、BBS论坛、FTP、信息发系统、电子邮箱、成绩管理系统网络版、学籍管理系统网络版、财产管理系统网络版、图书管理系统网络版等进行网络化办公。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办公信息的流通更为合理和及时,提高了整个办公的效率。
第三阶段:办公系统集成化、移动化、智能化。即引进了智能办公系统,整合了教师用户、学生用户和家长用户,系统功能全面,包括教学教务系统、听课评课系统、教师考核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学生成长档案管理系统、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系统、成绩查询系统、人脸识别签到出勤请假管理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财产管理系统、进出校门二维码识别系统、车牌自动识别免取卡停车系统及电子班牌、生涯规划、选课走班等系统。通过这些系统的应用,规范了学校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这些应用也与时俱进支持移动终端,办公已经进入了移动时代。移动办公系统使办公摆脱了时间和场所的局限,可以随时进行沟通和事务处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得益于这些应用的普及使用,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高效。
紧跟时代步伐,依托“三通两平台”积极探索和实践“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弥补农村的地缘劣势,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也让老师获得更好地发展,从而提升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部,教技〔2016〕2号.
[2]《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教技〔2018〕6号.
[3]《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指南》教育部,教技〔201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