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科技范畴”观点活化导览解说的多元诠释

2019-09-10葛子祥

科学教育与博物馆 2019年2期

摘 要 科技博物馆强调对科学原理的介绍,以及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所以导览解说应当准确无误地传达知识。贴心一点的服务,会采用生活经验的故事分享或寓教于乐的互动问答,这些多元诠释的演变对应的正是“科技范畴”,即导览解说专业化所需的深度与广度,以及知识向度。为增强博物馆讲解员的专业能力,在排除情境营造与技能强化的基础上,仅针对诠释内容的丰富程度进行研究,引用“科技范畴”的观点,探讨提升导览解说多元诠释的可能性,取样资料来自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中“乐活节能屋”的示范影片(作为内容分析对象),以“生活节电”展区的照明技术为主题,采用“行为序列分析”探究不同层次与层面诠释的出现频率与分布模式,作为日后改进的参考方向。

关键词 科技范畴 导览解说 多元诠释 行为序列分析

1 科技博物馆的导览解说:沟通与调和

科技博物馆除了知识殿堂的形象外,还有一个伟大的传统,即强调科学原理的重要性,传达技术上的成就,以创造另一种文化霸权。一个合理的科学学习过程应当从科技史的角度了解“目前所知的科学知识是如何形成的”,而不只是传播“什么是正确的科学知识”。而新兴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就是把科技视为社会活动,探讨二者彼此相生相成的关系。对于科技博物馆的展览与导览,带来的启示就是“重新思考传统的科技知识沟通的限制”[1]。

运用多元的呈现手法,配合不断创新的科技与媒体,创造多重感官的刺激与体验,加上传统的研究根基与陈列设计的活化,可以预见新世纪的博物馆展示正在一片欣欣向荣的大草原上茁壮成长[2]。然而在博物馆藏品的去脉络化之后,策展过程试图建立对故事的诠释,即意义再现,成为了创新展示科技的动力来源。

但科學技术的本质在于“真理可以验证,实验可以重复”,于是同构型的展示科技不断被同类的其他博物馆所复制与改良,最开心的莫过于设计制造商,既乐于定制化商品的再进化与实践应用,也获得了全新的“会展”商机。但对于观众而言,展示新科技不仅削弱了自省的机会,并且在参观过程中经常遇到同质化的议题,可能会导致疲劳而影响学习意愿。这时候,导览解说的意义,同时也是讲解工作的特点——“能动性、感染力和辅导作用”[3],便可产生重要的调和功效。因为讲解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是知识和语言的融合,也是博物馆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讲解员作为文物的代言人,是沟通博物馆与观众的桥梁和纽带,担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职责和重任[3]。

当然,导览解说是一种沟通行动,也是一个诠释过程,为观众提供教育活动、信息服务,目的是使展品与观众之间产生互动关系,乃至进一步的深入思考。此外,博物馆讲解员的表现对于展示内容的诠释主权起了协调的作用,针对有限的条件(出于图文的篇幅或阅读的效果)作适时补充,毕竟物件收藏的选择重点与展示概念的布局主导有着不同的诠释立场,通过导览解说可以满足不同的观众对象。

2 导览解说的诠释原则:启发与激励

博物馆参观体验的关键在于情境引导与氛围营造,对知识的学习仍以呼应经验记忆作为启发动能,重点是后续的自我思考。当展品对观众不再具有吸引力时,应当将主导权转移到现场的讲解员,透过不同的诠释表现响应不同的需求,进而优化观众的参观热情与激励认同。

“环境解说之父”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顾问费门·提尔顿(Freeman Tilden)在《解说我们的遗产》(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一书中,提出了诠释的六项准则。希望讲解员借助相关的诠释解说,让看似无关的事物在观众心中组成完整的意象。他认为,诠释是透过实物的使用、直观的体验以及辅助的媒介,揭示其中的关联性,而非只是传递确实的信息而已。[4]

诠释的本意是解释古文典籍,就字义来看,“诠”指阐明事理,“释”指说明情况,合在一起有解说之意,后来发展出四种用法:(1)解释晦暗不明的内容;(2)翻译;(3)角色扮演;(4)解读征兆。在科技博物馆中的“诠释”,即透过诠释的观念,将艰深难懂的专业知识传达给一般民众。而科学诠释的面向与美学诠释不同,美术馆的导览解说虽以辅助立场帮助观众理解作品,但易落入个人自我扮演的行政与文化冲突中,所以科技博物馆的导览解说有一不成文的惯例,就是不提供多元化的面貌或未确定的信息,避开造成麻烦的争议问题。

诠释有所谓的“前见”,又称为预期理解。参观前的学习经验与背景知识,将于听取导览解说时发生互动融合,即“视域融合”的开始,也就是参观体验与经验记忆的结合,引发共鸣或唤起注意。这些内在的细节,透过仔细的观察分析,进一步佐证确认,不像社会科学那样有具体直接的表现,而是偏重于个案重建的哲学印证。

其中,“视域融合”是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对象是高级知识分子(如社会精英或优秀学生),那么他们多半有自信可以从展品中得到信息,对于知识学习有自己的办法,不一定与导览服务所提供的方式相合。只需简单引导与自我欣赏,静下心来享受视觉美感与精神交流,此时不必解说,而是直接感受,等待心灵启发。事实上,这就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Bruner)所倡导的探索式学习,让观众自主思索运用,获得新的感悟。

3 科技诠释的多元风貌:层次与层面

导览解说是利用人员与语言进行双向沟通,如同说书人一般,说学逗唱必须样样具备,而表演戏码与当下桥段也由自己安排,好似歌曲带给观众直接的感动,更透过内涵留下深远的影响。

按照黄俊夫的研究,导览解说的特质有八项,包括推动热忱、对观众需求具备敏感度、促进启发与领悟、依据理解力提供选择性信息、运用各种教学技巧、激励发现新意、掌握展品特质的知识与能力、拥有灵活的导览方法[5]。而靳知勤则重视导览解说的角色与功能,比较了教师与讲解员的工作程序,发现有雷同也有差异[6]。

近期许多文章探讨了博物馆讲解员的自我成长与职能训练等,仍以服务态度、临场处理能力、表达技巧和肢体语言为主,对于知识素养仅建议多多学习,或通过社群互助,吸收后转化为自己的内容。其实,导览解说的诠释原则就是“启发与激励”,讲解员的经验实力透过学习曲线推动专业成长,从不同角度的多元诠释出发,吸引民众的兴趣,进而提升注意力,强化学习效率。

陈玫岑、朱耀明在《科技博物馆策展研究:科技诠释与展示概念的形成》[7]一文中,发现不同背景专长的策展人,会采用不同的科技诠释范围,出现不同层面与层次的表现,影响展示概念的形成,其所引用的“科技诠释”分为“器物”“程序”“知识”“意志”四个层次,以及“社会文化”“历史”“哲学”“应用科学”四个层面。与此同时,曾琪淑也提出了收藏与展示的多元观点,梳理出收藏范围与策展选择的取向并不相同,具备多元风貌。建议利用收藏促成展示、教育与研究三项功能的结合,引发观众的学习兴趣,丰富参观经验,并提升观众对藏品的认识和理解[8]。

王雪萍认为: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实现宣传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只有从实践出发,注重知识结构的优化,以学术钻研的精神去储备相关知识,才能不断提升讲解员的自身水平,从普通型向专家型转变。[9]

综上所述,导览解说旨在介绍策展理念与文物价值,透过融会贯通并结合生活经验,针对不同对象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并建立多元而丰富的知识架构。

在导览解说专业化的过程中,依据美国康涅狄格大学教授罗宾·格雷尼尔(Robin Grenier)所提出的三个阶段:依赖、独立、超越,从各种不同渠道学习进而发展专业。在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乐活节能屋”的营运实践中,我们发现,志愿者由背诵讲解稿后自我理解(依赖阶段),通过考核后上场带团导览,经过长期的工作与外在的反应(独立阶段),进一步吸收新知并融合旧学(超越阶段),发展出独特的诠释风格以面对不同的群体。但就“临界状态”理论而言,势必出现所谓的“沙堆”现象,分别表现在知识面向的深度与广度上,当导览解說不断受到刺激与挑战,便堆砌出不同层次与层面的学习经验,最后融合于自己的风格之中。

4 研究方法与序列分析操作

本文从科技诠释的层次与层面入手,将活动记录文字化并分类编码进行分析,希望了解其分布的概率有无显著性差异,以及频率的安排可否提升观众的注意力。

选取“乐活节能屋”的策展人示范影片,针对其中的照明技术部分(时长为15 min 40 s),将导览解说行为的诠释内容转化为文字,根据代码定义(见表1),并参照示例说明(见表2),制作描述该分类的编码。

由表3可知,讲解录像可分为40个段落。在层次上,关于“知识”内容的介绍(35%)最多,关于“意志”内容的介绍(7.5%)最少。在层面上,关于“应用科学”内容的介绍(52.5%)最多,关于“历史”内容的介绍(2.5%)最少。综上所述,这段导览解说偏重于“应用科学”与“社会文化”的层面,又以“知识”层次的说明为主,其中因素复杂,可能涉及讲解者的经历背景、对象与诠释重点,表现在不同的解说风格与导览策略上。

[表3 概率统计][层面

层次 S H N A 百分比 O 4 1 1 4 25.0% P 7 0 2 4 32.5% K 0 0 2 12 35.0% V 1 0 1 1 7.5% 百分比 30.0% 2.5% 15.0% 52.5% ]

另一方面,从分类编码所反映的序列变化,可推测出导览解说过程中内容转换的重点,以两两成双的编码次数,计算事件的频率。例如,观察样本(10):SHHNHHNSSN,双事件序列(9):SH HH HN NH HH HN NS SS SN。如表4所示,从“列”往“行”去看,统计编码的转换频率,即S→S=1,S→H=1,S→N=1,H→S=0,H→H=2,H→N=2,N→S=1,N→H=1,N→N=0。

[表4 编码的转换频率][层面 S H N 转换频率 S 1 1 1 3 H 0 2 2 4 N 1 1 0 3* ]

*注:因为N位于观察样本的片段尾端,所以转换频率会比实际频率少1次。

<O:\Macfile-f\CY\2019年\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2\葛子祥-2.tif>分数用于测试是否达到显著性,当<O:\Macfile-f\CY\2019年\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2\葛子祥-2.tif>>1.96,即达到显著性(等同于右尾检验中p<0.05)。

<O:\Macfile-f\CY\2019年\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2\葛子祥-2.tif>

式中,<O:\Macfile-f\CY\2019年\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2\葛子祥-2.tif>为欲观察转换序列的频率,<O:\Macfile-f\CY\2019年\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2\葛子祥-3.tif>为双序列事件的次数,<O:\Macfile-f\CY\2019年\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2\葛子祥-4.tif>为欲观察转换序列的概率期望值,<O:\Macfile-f\CY\2019年\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2\葛子祥-2.tif>=1-<O:\Macfile-f\CY\2019年\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2\葛子祥-4.tif>。

5 研究分析与发现

导览解说示范影片的内容经过文字化分类编码后,观察其间的变化记录,运用序列分析工具,并参考了《观察相互的作用:对序列分析的介绍》[10](Observing Interac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Sequential Analysis)一书,归纳出计算程序。本文将内容分为层次、层面两个部分输入计算,说明如下:

5.1 从层次分类进行判别(行为序列分析)

(1)样本输入:PVPOPOOOPKKKKPPOKKVOK KKPKOKOPOPKVPKOP。

(2)条件设定:假设每种编码的概率期望值均相等。

(3)結果输出:编码次数为37,序列次数为36,片段次数为1,详见表5和表6。

[表5 编码的转换频率][层次 O P K V 转换频率 O 2 5 3 0 10 P 4 1 4 1 10 K 3 2 6 2 13 V 1 2 0 0 3 ]

[表6 调整后的残差(z分数)][层次 O P K V O -0.17 1.89 0.52 -1.55 P 1.2 -0.86 1.2 -0.86 K 0.52 -0.17 2.58 -0.17 V -0.86 -0.17 -1.55 -1.55 ]

(4)显著编码转换:<O:\Macfile-f\CY\2019年\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2\葛子祥-2.tif>(K→K)=2.58,表示从“知识”层次转换到“知识”层次的变化显著。

5.2 从层面分类进行判别(行为序列分析)

(1)样本输入:SANSSSHASAAAASASAANAA AASAANNNASNSAASA。

(2)条件设定:假设每种编码的概率期望值均相等。

(3)结果输出:编码次数为37,序列次数为36,片段次数为1,详见表7和表8。

(4)显著编码转换:z(S→A)=3.27,表示从“社会文化”层面转换到“应用科学”层面的变化显著。z(A→S)=2.58,表示从“应用科学”层面转换到“社会文化”层面的变化显著。z(A→A)=4.65,表示从“应用科学”层面转换到“应用科学”层面的变化显著。

5.3 内容分配安排的频谱记录

如图1所示,从导览解说的时间轴向,观察所分配不同类别的知识层面,会发现不同内容在时长与顺序上的安排。其不仅与展览动线、展品选择有关,似乎还产生了某种韵律周期,与学习效率曲线相对应:既可表达策展目的,又可试探观众的兴趣领域,随时作出调整,避免单调无趣的困境。

6 结论与建议

从诠释内容不同的编码,统计所出现的频率是否具有显著性表现,可以判断导览解说所强调的科技范畴。选取样本为台湾科学工艺博物馆中“乐活节能屋”的示范影片,在深度上注重“知识”层次,在广度上则以“社会文化”与“应用科学”层面为主要范围,体现了策展人对照明节能科技的用心与功力。

不同的解说风格与知识内容,会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当现场面对观众时,所选择的导览策略必须随时调整。在教育培训的各个阶段,应当开展针对性课程,从不同的层次与层面给予支持,才能达到最佳的专业成长。

如果从诠释过程分配的知识内容层面入手,将所呈现的频谱示意图与学习效率曲线进行比照,可测试观众的不同反应。不妨透过导览解说的适时补充与修正,提供多元诠释的服务,有助于强化学习兴趣与效率,满足各类群体的需求。

本文以“科技范畴”观点活化导览解说的多元诠释,进一步开展关于内容安排的研究,无论情感、技能或是知识面向的专业化成长都是导览解说人员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恒安.我来,我见,我征服——谈科技博物馆的STS展览与导览[J].科学发展,2010(2):84-85.

[2]耿凤英.虚与实:新世纪的博物馆展示趋势[J].博物馆学季刊,2006(1):81-96.

[3]李平.新形势下博物馆讲解工作的再认识[M]//山西博物院.春华集:纪念山西博物院九十周年学术文集.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276-280.

[4]Freeman Tilden. 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M].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57.

[5]黄俊夫.浅谈科学博物馆之导览解说技巧[J].科技博物,1998(5):87-92.

[6]靳知勤.科学博物馆教育人员在职训练与其专业能力之养成[J].博物馆学季刊,1999(2):91-99.

[7]陈玫岑,朱耀明.科技博物馆策展研究:科技诠释与展示概念的形成[J].科技博物,2010(4):27-55.

[8]曾琪淑.印刷科技对象搜藏与展示之多元诠释[D].高雄:高雄师范大学,2014.

[9]王雪萍.浅谈博物馆讲解员的知识构成——以中国客家博物馆为例[J].客家文博,2014(2):45-48.

[10]Roger Bakeman, John M. Gottman. Observing interac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sequential analysi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Study on the multi-interpretation of guided tou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tegory"// GE Zixiang

Author's Addres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n Taiwan, E-mail: dogy@mail.nstm.gov.tw

Abstrac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emphasizes the introduction of principles and the influence and contribution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n human beings. Therefore, guided tour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gives priority to correct interpretation. It will use experience-sharing stories or interest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for a more intimate service. The evolution is corresponding to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tegory", in which the depth level and breadth level, it is to guid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required for specializ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richness of museum interpreter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ossibilities of multi-interpret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tegory", and collects demonstration films of "Kaohsiung Lohas Energy-saving House" 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in Taiwan as content analysis objects, with the theme of lighting power-saving technology. Behavioral sequence analysis explores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interpretations of different depths and breadths, as a multi-dimensional reference for future promotion.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tegory, guided tour, multi-interpretation, behavioral sequence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