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朋友是良药
2019-09-10陈燕梅
陈燕梅
1
与荣姐的第一次见面,有点戏剧性。
那是2012年的春季,我已连续两个多月反复感冒发烧,成了单位附近一家社康中心的常客。那天正在上班的我又发烧了,头痛欲裂,整个人都软绵绵的,虽然单位距离社康中心大概只有一公里,步行十分钟左右就能到达,但我觉得自己已没有力气能走到那里,于是打了辆的士。
到了社康门口,却发现忘记带钱包了。便对的士司机说:“不好意思,我忘记带钱包了,你能不能在这里等我一下?我马上叫同事送钱来。”见不能及时收到钱,的士司机立马拉长了脸说:“我要赶时间呢,你没带钱包,打什么的呀。”我也知道自己的要求有点过分,开的士的,时间就是金钱。我只好对司机说:“那我到里面向朋友借给你吧,很快的。”
其实我是骗他的,我没有朋友在社康中心,我是不想听他哕嗦和给他添麻烦。站在社康中心的收费窗口前,我茫然四顾,来来往往的人中,都是陌生的面孔。收费窗口里的中年妇女倒是经常见,昨天也是她在收费。我的医药费总共是165元,我给了她200元,她卻找给我45块,我边对她说“你多找我钱了”边把钱退给她。我硬着头皮走近收费窗口对中年妇女说:“大姐,我忘记带钱包了,你能借我20块钱先付的士费吗?我已打电话叫同事送钱来,等一下就还你。”
旁边几个排队等候交费的人都奇怪地看着我,一个中年男人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嘲笑说:“人家又不认识你,怎么可能借钱给你?真是好笑。”
我不理会他,接着对收费员说:“你放心,我不会不还你的,你昨天找多了钱给我,我还退给你了呢。”不知是不是我这句话打动了她,她把20元钱递到我手里。在我转身出门时,看到那中年男人一脸惊愕。
2
第二次见荣姐是在《观澜河》杂志举办的名家见面会上,已下决心不再写作的我,本来是不想参加的,但经不住《观澜河》杂志朱编辑的热情相邀,加上当初参与了这份杂志的创办,对她还是有着不能割舍的情分。
提前到达会场,看到朱编辑正在和一名中年妇女聊天,看到我,朱编辑与我打招呼后,对身边的中年妇女说:“这是阿梅,是《观澜河》杂志的第一代编辑。”中年妇女四十七八岁的样子,齐耳短发,大众化的鹅蛋脸上一双带着笑意的双眼散发着和善的光芒。我觉有点面熟,但不记得在哪见过了,便礼貌地与她说了句你好,就打算找个角落坐下。荣姐却热情地自我介绍:“你好,我叫郑荣,很喜欢《观澜河》杂志和写作,能把你电话号码给我吗?以后我要多向你学习。”荣姐记了我的电话号码后,主动把她的联系方式写在我的笔记本上。
见面会结束后,我没有参加晚宴就回家了,把笔记本往书房一扔,就再没有动过它。
几天后,我却接到了荣姐的电话,说约了几个文友聚餐,叫我一起来。我推搪说:“我身体、心情都不好,就不去了。”2012年,我正处在人生的谷底,刚刚经历了丧母之痛,一个自己给予了许多帮助的亲戚又与我上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让我见识了人性最最丑恶的一面,也颠覆了我一直以为“好人会有好报”的认知。那时我经常夜半惊醒,然后流泪到天亮。我的QQ签名是这样写的:“我是笨笨的农夫,温暖了毒蛇,却撕碎了自己。”心灰意冷的我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更不想与人有什么交集。
荣姐却在电话里说:“心情不好,更要出来聚聚,忘掉不开心的事情,你的身体自然就会好了,妹子,我是医生,你听我的没错。”怪不得那么面熟,原来她就是社康中心的那个收费员。因此,不再抗拒与荣姐交往。
荣姐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她的热情不单只是对我,而是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就像热情的一把火,照亮和温暖身边的人。她建了个QQ群,只要遇到喜欢写作的人,她就拉进群,让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促进了大家写作的热情。荣姐还经常组织文友聚会,每次聚会,她就像个开心呆,逗得大家笑声不断,有时为了活跃气氛,她自我调侃,甚至不顾形象地自黑,有时大家拿她开玩笑,她也不会生气。虽然有时会给人一种没心没肺的感觉,但大家没有因此而轻看她,反而觉得她的无心机、不做作、不计较很可爱,与她交往不会有压力。也让我明白真实地活着是件多么轻松与令人愉悦的事,于是,我撕下脸上的“假面具”,坦诚地面对朋友,果然也收获了许多真实的友情,我那颗曾经冰冷的心也慢慢地热乎起来。
3
荣姐的写作水平并不高,但她很努力,遇到什么事,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写出来。我有一本已发表文章的剪贴本,荣姐看到后,便说要采写我。我对她说“我就是发表了些豆腐块,没什么好写的。”但几天后荣姐却把一篇《阿梅与她的作品集》发给我,请我提修改意见。文章水平一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便回了一句,我真的没什么值得写的,然后就置之不理了。
本以为荣姐会因此而疏远我,但她没有,依然热情地对我,只要有什么文学活动,都会叫上我。还鼓励我参加龙华草根文学大赛。还沉浸在伤痛中的我,已不再相信文学,也不相信人间有真情。别说写东西,就连看书都无法集中。但荣姐不停地鼓励我,说我发表了那么多文章,一定行的。我不知怎样去推辞,只好拿出一篇自己之前写着玩的小说参赛。没想到获得了二等奖,荣姐很高兴地向我道喜,虽然那次比赛她只获得了优秀奖。荣姐的豁达与无私,让我很感动,在她的影响下,我渐渐找回了写作热情与信心,经常与荣姐去参加各种文学活动,眼界开阔了,生活充实了,人变得也越来越开朗了。
有一次,开车和荣姐去市里听一个文学讲座,回来的路上,荣姐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像是在向她诉说什么人对她不好,气得生病了。荣姐耐心地开解她,教她吃什么药,通话时间足足有十几分钟。挂了电话后,我问是你妈妈给你电话吗7荣姐说:“不是的,是我前婆婆,她和我前夫吵架了。”原来,荣姐四十岁时离婚了,她带着伤痛与女儿离开四川,来到了深圳。虽然如此,她依然待前婆婆如亲母,每次回四川都去看望她,她前婆婆有什么事也习惯了打电话给她,她也总是不吝余力地帮忙。听了荣姐的诉说,我不由自主从心里生出敬意,看她整天都乐呵呵的,怎么也想不到曾经历了这么多的不幸。原来,每个人都会遭遇风雨,难得的是历尽沧桑,依然保持着一颗善良、纯真和乐观向上的心,荣姐就是这样的人。在她身上,我学会了怎么去面对挫败。
如果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深圳文学圈是个不小的江湖,在形形式式的人群中,有的像东邪西毒,有的像黄蓉,也有的像灭绝师太,这些人在一起演绎着精彩纷呈的人生大戏。而荣姐就像是郭靖与老顽童的合体,表面看有点笨拙,但却真诚,憨直,可爱,虽然刚开始她没有高超的武功,但她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认识她几年,已亲眼目睹她写作水平的进步,她的文章已从内刊走上了各大公开发行的报刊,在今年龙华区的“健康与生活”征文比赛中,她获得了一等奖,用她的话说:“拿了多年的优秀奖,终于获得一次大奖了。”荣姐的进步让我明白,才华的高低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有没有坚持的精神。相信在人生和文学的道路上,勤奋的荣姐会越走越宽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