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煤层同采工作面合理布置方式及错距研究
2019-09-10姚鹏飞
姚鹏飞
目前在许多矿区,均赋存有近距离煤层或煤层群。近距离煤层间距较小,其中一层或多层煤的开采对相邻煤层影响较大。在相邻煤层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容易出现剧烈矿压显现情况,巷道稳定性差。为了减弱近距离煤层同采时的矿压显现情况,选择合理的工作面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人员对近距离煤层开采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工作面布置方法、巷道支护措施等方面获得了许多的研究成果。近距离煤层多采用下行开采方式,上、下工作面需错开一定距离,保证下层煤巷道围岩处于低应力水平,有利于工作面的回采,但由于煤层条件不同,所需合理错距也有着较大差异。本文以山西某矿地质条件为基础,对近距离煤层同采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及合理错距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相似条件矿区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 矿井概况
山西某矿开采煤层分别为9号、10号煤层,9号煤层平均厚度1.2m,倾斜角度为4°,10号煤层平均厚度为4.3m,倾斜角度为6°,两煤层间距平均为5.4m,层间岩层岩性主要为砂质泥岩为主。9号位于10号煤层上方,埋深平均为300m。9号煤层与10号煤层工作面采用同采开采方式,由于两层煤层间距较小,上层9号煤的开采必定会在顶板局部形成应力集中效应,导致下层煤开采应力水平过大,因此下层10号煤工作面布置需避开高应力区。
2 上层煤开采对底板的破坏分析
近距离煤层多采用下行开采方式,这是因为工作面开采对顶板的破坏程度要大于对底板的破坏程度。上层煤开采过后,会在周围岩体产生支承压力,当压力大于底板岩体的承载能力时,岩体将发生破坏,形成塑性破坏区。图1为工作面开采后底板的破坏分析模型图。
9号煤层工作面采高为1.2m,工作面开采在底板的应力集中系数取为2.9,煤层内摩擦角为27°,埋深平均为300m,容重取为24kN/m3,将各参数带入上述公式中,可以得到工作面对底板的塑性区破坏长度为3.9m,在底板的最大破坏深度为9.1m,对煤壁处底板的水平破坏长度为7.5m,采空区后方的破坏长度为25.6m。从结果可以看出,由于9号煤层与10号煤层间距平均为5.4m,9号煤层开采对底板的破坏深度大于层间距,因此9号煤开采会对10号煤层产生影响,底板的破坏长度最大为33.1m。
3上、下层煤同采工作面布置方式及错距研究
一般对于近距离煤层同采工作面的布置有两种方法,包括稳压区布置方法与减压区布置方法。
3.1稳压区工作面布置错距计算
图2为上、下组煤层稳压区布置模型图。在上层煤开采完毕后,工作面采空区由于直接顶岩层的垮落充填采空区,基本顶岩层弯曲下沉对采空区矸石形成载荷从而压实采空区,当顶板结构稳定后,采空区区域会形成压力比较稳定的稳压区。
3.2减压区工作面布置错距计算
根据砌体梁理论,上层煤开采完毕后,在工作面煤壁位置顶板岩层弯曲回转会形成三角拱结构,在该结构区域中围岩应力处于降低趋势。若将下层煤工作面布置在减压区下,此时下层煤与上层煤工作面错距的计算公式为:
根据对9号煤层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结果,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14m,工作面煤壁屈服破坏宽度平均为2m,因此采用减压区布置方法,上、下煤层工作面的错距在10.5~19.5m范围内。
3.3工作面布置方式对下层煤影响分析
由于9号煤层工作面与10煤层属于近距离煤层同采开采方式,若采用减压区布置方式,此时上层9号煤的开采对底板岩层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在10号煤层同时回采过程中,顶板岩层运动强度加剧,会对工作面支架产生较大载荷,导致支架压死、失稳等情况出现;若采用稳压区布置方式,由于下层煤工作面布置在上层煤已开采完毕的采空区后方,此时层间岩层以及9号煤层顶板结构基本已处于稳定状态,压力变化较小,能够保证10号煤层工作面稳定回采,因此根据上、下煤层的开采情况,对比两种开采方式的优劣性,确定该矿井9、10号煤层工作面布置采用稳压区布置方式。
4工作面错距布置数值模拟分析
在确定9、10号煤层布置方式后,采用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错距下顶板下沉量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合理的错距。工作面错距方案设计5个,错距分别为20m、25m、30m、35m、40m。建立数值模型尺寸长宽高为300m×150m×80m,模型四周及底面设置为固定边界,顶部设为应力边界,通过施加应力代替上覆岩层载荷,施加应力为6.74MPa。图3为数值模型圖,图4为不同错距下煤层顶板下沉量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上、下煤层工作面错距分别为20m、25m、30m时,随着错距的增大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均处于降低趋势,并且降低速度较大,当错距为35m、40m时,工作面顶板下沉量基本相同,表明此时错距增大对顶板的下沉基本无影响。根据上述结果,综合考虑安全、效益等因素,最终确定上、下工作面错距为35m,此时下层煤工作面顶板下沉量较小。
5结论
5.1对近距离煤层上层煤开采对底板的破坏影响进行了分析,计算得9号煤开采后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9.1m,破坏长度最大为33.1m,上层煤的开采会对下层煤产生影响。
5.2计算了稳压区与减压区两种近距离煤层工作面布置方式的错距大小,并对两种布置方式下的优劣性进行了对比,确定9号煤层与10号煤层工作面布置采用稳压区布置方式,工作面错距应不小于28.5m。
5.3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20m、25m、30m、35m、40m五种错距下10号煤层工作面开采顶板下沉情况,最终确定上、下工作面错距为35m,此时下层煤工作面顶板下沉量较小,有利于下层煤的回采。
【参考文献】
[1]张百胜.极近距离煤层开采围岩控制理论及技术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8.
[2]张百胜,杨双锁,康立勋,等.极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合理位置确定方法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1):97-101.
[3]张华磊,王连国.采场底板应力传播规律及其对底板巷道稳定性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1.
[4]陈炎光,钱鸣高.中国煤矿采场围岩控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5]孟祥瑞,徐铖辉,高召宁,等.采场底板应力分布及破坏机制[J].煤炭学报,2010,35(11):1832-1836.
[6]张贵银,薛善彬,韩春,等.极近距离煤层联合开采同采工作面合理错距研究[J].煤炭技术,2015,34(3):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