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本清源 古为今用

2019-09-10仝延龄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治国论语中华民族

仝延龄

[摘要]孔子是我国儒教的鼻祖,《论语》是孔子毕其一生心血的精辟论述,是我国社会发展初期的一部较为完整的治国宝典和丰富的思想宝库。挖掘这部历史宝典,正本清源,给予新的解读,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置于中华文明和优良传统的深厚沃土之中,不忘初心,凝聚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夯实民族根基,取之民族宝库,使其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动力和精神食粮,是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神圣使命。

[关键词]《论语》;治国宝典

[中图分类号] B222.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649(2019)02-0061-04

Abstract: Confucius is the ancestor of Confucianism in our country.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is the incisive exposition of Confucius' efforts at the end of his life. He is a relatively complete treasure book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and a rich treasure house of thoughts in the early stage of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d excavates this historical treasure book, which is the original and clear source. Giving a new interpretation will place Chinese Dream, who has achieve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e deep fertile land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fine tradition, and will not forget his original ideals and aspirations, unite the national spirit,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culture, consolidate the national foundation, and take the treasure-house of the nation. It is the sacred mission of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to make it the ideological power and spiritual food of the new era.

Key word:The Analects;A treasure book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我國已经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世界列强的欺压和凌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梦寐以求的梦想,是无数革命前辈和先烈前赴后继、流血牺牲以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得来的,是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中国而起步的,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实践和探索打下的坚实基础开启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的最强音。不忘初心,就是不忘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不忘共和国建立的初心,也不忘传承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的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忘初心,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提起中华文明和优良传统,不能不提及一个人,就是孔子;不能不提及一本书,就是《论语》。作为一个古代人物,由统治者推到“至圣先师”的高度,成为学习的标杆;作为一本书,将其推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程度,成为教育全民的教材,推行两千多年,其在中国影响之深、之久、之大,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由于孔子及其《论语》的历史价值和给社会演变带来的影响,挖掘这份宝贵遗产,取其精华,弘扬优良传统,发扬独特优势,融入到新时代的发展和治理之中,必将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促进作用。

一、《论语》是丰厚的治国宝典和思想宝库

《论语》集中论述了孔子的治国理念,是我们老祖宗留给后世丰厚的治国宝典和思想宝库。《论语》是孔子学生将孔子的言论汇集整理成册的,类似于《语录》,不过其中还有行为、对话、问答、讲授等方面,也还录有孔子的学生一些言论。其句子和段落有长有短,句子短则几个字,段落长则几百字,每句每段都单独是一个完整的观点和论述,经典荟萃,言简意赅,多有警语和警句。仅从字数而言,这本书只能是一个小册子,可是从内容上看,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浩瀚巨著。将全书内容综合起来,一以贯之,就是在阐述孔子的治国理念。概括起来,就是以“民之所利而利之”为主旨,以仁政德治为治国方略,以民富国强、先富后教为治国之策,以民心、民信、民服、民安作为治理好差的标准,传播为政以德、先之劳之、君礼臣忠、仁者爱人、选用贤才、崇德重教、天下有道等治国主张,以及先事后德、见得思义、义然后取、富而好礼、严以修己、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等社会伦理理念,推行以孝悌为核心的家庭伦理和信和为基础的社会道德构建体系,形成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诚信有序、国泰民安的良好社会风气,将国家治理成文明之邦、礼仪之邦、富庶之邦、诚信之邦、“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之邦。在人类社会发展处于初始阶段,能有如此完整系统的思想理论巨著,彰显我们老祖宗的大智慧。

二、《论语》具有不朽性和普世性

《论语》的历史价值,就在于其具有不朽性和普世性。所谓不朽性,是指虽然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源于当时的社会,却跳出当时的社会,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上,抓住能给人们带来美好、能将社会治理美好的内在需求。设计出经得起历史积沉的治国谋略,其自身价值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所谓普世性,是指这一治国学说,不是专对当时的社会,也不是专对将要进入的社会,不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约束,其治国谋略具有普遍性、通用性,仅从治国上讲,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国谋略。有一个具体的例证就是,近代以来,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迅速,引起世界的关注,一些西方学者将其称为“东方资本主义”,也有称为“儒教资本主义”或者“儒教发展圈”,认为东方资本主义优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近年来,世界不少国家成立孔子学院,孔子的名声不断提升,对于这种现象如何看?可能是从教育文化方面考虑,我以为是不是有一种理性的回归?

三、《论语》传递着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

孔子胸怀治国大志,他那矢志不移的理想信念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给后世留下了学习的榜样。从《论语》可以反映出孔子的雄才胆识。这些谋略不是坐在屋里凭空想出的,也不是自己编出来讲给学生听的,是他深刻对社会的观察和深思熟虑而精心设计的,是毕生心血的结晶。

他对自己的一生有一个精辟地总结。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这大概是写的最短、最精炼、最深刻的总结,只有38个字,他卒于72岁。可以说,这个总结是对其一生完整的总结,也是最为经典的总结,没有一个虚字。

按照孔子自己的说法,自己少时家庭贫困,十五岁时,学习就是为完成自己的志向打好知识基础,这个基础打得很扎实,而且终生都在实践中学习,这就为完成志向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三十岁时立业。所谓立业,不是简单地找个职业,养家糊口,或者为了个人的前途功名利禄,而是实践自己的人生志向。开始他从事的是鄙贱的工作,可是,他不是一般地做好工作,而是感到这个社会不行,力图要改变这个社会,并且设想自己的主张,在工作中试图实施,也有不少困惑;到了四十岁,他已经有了治国之策,已经不再动摇,不被困难所惑,坚定不移地推行自己的治国理念;到了五十岁,他的治国理念已经成熟了,知天命,就是将社会看透了,有了成熟和系统的体系,他也当过官,也在自己的所在诸侯国鲁国推行他的主张,均推行不了,于是他一方面周游列国,推行他的主张,另一方面广招学生,传播他的主张;由于他的治国主张不被当局所接受,或敬而远之,或到处碰壁,不仅受到上层冷遇,而且受到下层的冷嘲热讽,就连自己的个别学生也有不满情绪。到了六十岁,孔子认为自己对这些都不在乎了,不会产生丝毫动摇。例如,有人说他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有人说他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他对学生说,正因为道之不行,我们才要改变它,如果天下有道,我们又何必要去改变。子路是学生中少数当官者之一,正身处官场,认为孔子迂腐。有一次孔子到了陈国,绝了粮,有的学生卧床不起,子路对孔子生气地说,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回答说,君子虽穷,仍然坚持,而小人穷时便无所不为;到了七十岁,他的学说更加完善了,思想境界已经到了即使从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根据这个总结,可以说是有了治国之志,无论遇到任何的困难、挫折和非议,都意志坚定,毫不气馁,坚持不懈,十年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跨越,直至生命的终结。只有不夹杂个人私念,才能坚持终生;只有坚定信念和追求精神,也才能有所建树,这就是孔子不同于凡人的地方。这些典故,现在还在使用,如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耳顺之年等。

四、正本清源,古为今用

中国封建社会将孔子思想作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基础,扭曲了孔子思想的初心和原意,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失去了自身原来的价值。正本清源,古为今用,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使命。孔子思想不是专为封建社会设计的,而是与封建社会制度相悖、格格不入的,可是为什么封建统治阶级要选择孔子思想作为其统治思想基础呢?这是因为封建统治阶级为了盘剥人民、维持封建统治,需要对人民加强思想控制,禁锢人们思想,其所以选择孔子思想,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孔子思想只讲治国而不触及制度,这是一个短板,封建统治者利用的正是这一点;第二、孔子受时代局限,也有不正确或者适应封建社会的守旧言论,这在全书占的比重较小,可是封建统治者将其凸显出来,作为主导思想,加以推崇;第三、孔子的伦理论述占很大部分,统治者强化个人修己和社会伦理,以达到思想控制的目的;第四、对孔子思想加以改造,将治国之道改造为治民之道,将君礼臣忠改造为君权至上,将利民爱人改造为绝对忠君,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各行其道、各守其责改造为封建等级制度,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这些就成为社会治理的准则,这就违背了孔子思想的初心和原意,成为封建统治的思想工具。当西方崛起之后,中国还在缓慢爬行,儒教即是改造后的孔子思想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思想阻力,打倒孔家店也就成为吹响中国革命的冲锋号。在这个漫长的历史阶段,由于统治阶级的力推,对孔子思想的研究很深,成果颇丰,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多数解读、论述、评价程度不同地打上那个社会的烙印。新中国成立后,出于建立新政权、开辟新道路的政治诉求,消除封建思想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孔子思想作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基础,也在消除负面影响之列,其否定和批判多见于一些解读和评价孔子思想的书刊之中。特别是文革那场全民批孔政治运动,评法批儒文章扑天盖地,批孔之声席卷全国,还出版一批评法批儒的书籍。文革后,作为政治运动已经澄清,作为孔子思想却一直无暇清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制度的藩篱已经拆除,封建时代已经远离,道路已经稳定,对孔子思想作出公正准确的解读和评价,正本清源,古为今用,能有更多的新成果问世,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

五、不忘初心、以史为鉴

包括孔子思想在内的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是中华民族得天独厚的历史遗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将其挖掘出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史中,先秦百家是我国古代思想创新的鼎盛时期,可以说是我国优秀思想的聚宝盆,其中孔子思想经过代代相传以及文化传承和发扬,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独具的民族特质和民族精神,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不因时代变迁而衰退,经久不息,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和魂,一方面根深才能蒂固,经得起任何风吹浪打,另一方面,根深才能叶茂,促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其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必须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这就需要充分挖掘这种民族特质和民族精神,凝聚成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信心,形成一种强大的意志和力量,是实现民族大业的思想保证。

其二,为了打下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我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其中,对外国门打开,抓住机遇,充分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同时,又迎来西方的挑战,力图动摇我们的根和魂;对内实行市场经济,经济高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同时,对意识形态和民族特质进行冲击。只有稳固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就能站稳脚跟,什么都不要怕,保证前行的大方向。

其三,新时代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比较复杂多变,国内长期高速发展带来的诸多困难和矛盾积累,历史和环境形成的地理条件和发展带来的不平衡解决的难度很大,需要魄力和大智慧。中央已经为我们制定了宏伟的蓝图和一步一个脚印的实施步骤,这是我们的信心和力量所在。同时,我们同样需要从我们的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中,吸取大智慧,汇集成为新时代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民族复兴大业顺利实现。

综上所述,加强对先哲思想的研究,将不忘初心、以史为鉴转变成为实现新时代使命的凝聚力、动力和奋斗精神。同时,要以先哲为榜样,学习他们敢为人先、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和锲而不舍、坚持不懈的追求精神。在那样的时代、环境和条件下,能够创立如此不朽的杰出思想,这一点比学习思想本身更为重要。我们现在的时代,是知识横溢、信息涌流的时代,研究的环境和条件,那个时代根本无法相比,因此,应该产生更多不愧于我们这个时代、不愧于我们祖先、超过前人、穿越历史的不朽成果,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孔子.论语[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

[2]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王爱萍]

猜你喜欢

治国论语中华民族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露胎印花罐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