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游客行为的元谋土林旅游景区旅游发展探析

2019-09-10李玮谦

度假旅游 2019年3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

摘要:以元谋土林游客行为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结合对元谋土林景区游客的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对景区的游客行为做初步分析,包括游客的决策行为分析、游览行为分析和游客的满意度分析。在分析调查结果的基础上,从而对元谋土林景景区的管理、保护以及开发做出更好的对策,以期提高元谋土林景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关键词:元谋土林;游客行为;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9)03-0027-03

1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元谋土林景区旅游游客行为,具体指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到土林景区旅游目的地,主要目的不是通过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在认识、购买、消费和评估元谋土林旅游产品全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1]。游客行为包括游客进行旅游活动前的决策过程(即决策行为),在旅游目的地所从事的观光、购买等活动(游览行为和消费行为),及旅游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和印象等旅游后续行为(游客满意度)[2]。

1.1 调查地点选取

本研究选取的地点是云南省元谋县的元谋土林。云南土林,分布较广,其中以元谋县的物茂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土林为佳。土林一般出现在盆地或谷地内,是一种土状堆积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以中国云南元谋发现的土林为最典型,反映了地貌发育和古地理变迁过程。

1.2 数据来源

通过向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发放问卷调查、面谈或电话访谈的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查询相关的书籍报刊收集二手资料,本着从游客行为的角度去研究元谋土林景区。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8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96份,回收率为98%。问卷包含游客基本信息、游客的决策行为、游览和消费行为以及游客满意情况四个部分。调查地点分布在以下3类场所中:浪巴铺原生态旅游风景区、元谋人博物馆和物茂土林风景区。

2元谋土林游客行为分析

2.1 游客人口学特征

对游客人口统计学特征的调查研究,有助于直观地了解游客的旅游特征和消费特征,对研究旅游经济有着重要作用[3]。对元谋土林景区游客人口特征的研究主要从性别、家庭结构、年龄、学历、客源地、月收入、职业等7个变量分析(见表1)。元谋土林景区游客男性比女性多,男性比女性多16%;大多数游客家庭结构简单,负担较轻,三口之家占48%,过二人世界或单身生活的占23%;年龄在25岁之下的占40%,在26~50岁之间的约占50%,总体而言中青年游客居多。游客中大专以上学历者占到75%,反映出游客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高;元谋土林客源市场主要以省外为主,其中省外和国外游客占77%,可以看出土林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较强;调查发现游客个人平均月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占据多数,经济相对宽裕,为旅游提供了经济支撑;从职业上看摄影工作者比例最高,成为摄影工作者积极前往的景区,其次是学生,反映出学生好奇心较强,勇于追求新事物。

2.2 元谋土林景区游客的行为特征

游客行为特征可以从旅游前、中、后三个阶段分别研究旅游者的决策行为、游览行为以及游客的满意度[1]。本文选取游客的旅游动机、了解元谋土林景区旅游的渠道、游客的偏好来分析决策行为;采取用旅游方式和总消费来分析游览行为;及游客满意度等六个变量来考查元谋土林景区游客的行为特征[4]。

2.2.1 旅游动机

通过调查发现游客来元谋土林的旅游动机中(图1),观光休闲比重最大,占49%,商务会议和摄影获取图片也占到一定比例,分别为20%和14%,科学研究只占到12%。元谋土林的自然景观可以给人一个新奇的意境,达到休闲的效果,观光旅游成为本区域的游客到来的最重要的动机;其次是商务会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员交流日益频繁,加上人们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在商务会议之余,利用闲暇时间放松身心,休闲度假已成为趋势,拥有地质奇观的元谋土林自然成了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摄影获取图片等也是元谋土林旅游发展不可忽视的部分。因为由于元谋土林的神奇地质景观,吸引了很多大电影的制作来这里取景。2005年元谋土林作为《无极》和《千里走单骑》的外景拍摄地[5]。

2.2.2旅游信息渠道

通过图2可知,元谋土林游客大部分是通过亲友介绍获知景点信息,比例达64%,其次是通过旅行社,占到24%,其他渠道影响的作用相对小,也反映出景区客源辐射作用小,与景区的宣传营销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而言,游客选择到某一景点旅游,获取旅游信息的方式会有2种以上,这样才会更加全面的了解景区。因此景区在宣传中应该突出特色、系统全面。

2.2.3 游客偏好

元谋土林景区旅游项目较丰富,有30%的游客选择吉普车探险之旅、12%的游客选择科普考察之旅、15%的游客选择影视拍摄基地参观、10%的游客倾向于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之旅、33%的游客选择沙漠帐篷之旅。钟情于土林风光的游客占50%,偏好元谋人遗址的占20%,偏好于小镇风情的游客占10%,喜欢其娱乐设施的占10%,由于元谋的位置偏远,其餐饮业发展相对落后,几乎没有人对其有偏好。不同的旅游偏好,会表现出不同的旅游行为。如以健康娱乐为主的游客,希望通过探险猎奇获得身心的放松和体验;以体验野趣生活为主的游客,会选择参与度较高的项目,比如沙漠帐篷搭建;以考察学习为主的游客,会根据参觀是否具有科学价值做出评估,这类游客旅游具有一定倾向性,目的较为明确,不仅仅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

2.2.4 旅游方式

元谋土林景区游客以团体出游为主,其中个人组织的占32%,参加旅游团的占28%,单位组织的占20%,出差顺便的占14%,其他占6%。

2.2.5 游客的消费行为

游客在景区200元以下消费的占80%,扣除景区门票,餐饮和交通的费用,元谋土林风景区游客的总体消费偏低,用于购买旅游纪念品和娱乐消费水平低,100元以上消费者仅占10%。一般而言,景区创收的主要途径是旅游购物和文化娱乐活动,由此可见,元谋土林风景区的盈利性较低,对当地经济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低[6]。

2.2.6 游客游览后的满意度

本调查以5分制为准,1—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同意、比较不同意、一般、较同意和非常同意。由表2可知,景区各个项目平均得分都在4分以下,都存在着一定缺陷,整体水平无法满足游客需求。其中相对满意的是游览环境、基础设施、景区服务,得分在3.4分左右。对景区最大盈利项目的餐饮、文化娱乐活动和旅游购物,游客则有诸多不满,平均分都在3分以下,这种现象对景区的持续发展很不利。

3元谋土林旅游景区旅游发展的对策

3.1 设计不同的体验项目,提供人性化的旅游服务

对于年龄较低,消费能力有限的学生群体,由于参与意识较强,好奇心强烈,可以继续开发一些丰富多彩同时消费又不高的旅游项目,可以继续增加野趣生活的体验之旅。如在元谋土林原有的沙漠帐篷之旅基础上,让游客们像古人一样自制一些食物,穿古人的衣服、夜间组织篝火晚会,使其完全体验到古猿人的生活。也可以让游客在实验基地参与植树活动,既可以开展科普教育,也可以提高公民爱护环境的意识。本项目能够满足游客参与元谋土林活动的强烈愿望,也能够提高景区游客测重游率。而针对一些收入较高的年轻人群体,元谋土林可以开展科普科考旅游,开展古文化旅游,以带动元谋土林的观光旅游。利用体验式参与复古游的形式,在不破坏遗址原貌的前提下,安排游客参与狩猎、打制石器、钻木取火等,或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辨识化石、测量地层等[7];中老年人可能没有年轻人那么活泼好动,可以在不同时节设计不同主题的文化演出,比如昆曲、戏剧等,让游客在观光之后有娱乐的项目,又不会觉得疲惫。

3.2 提高元谋土林景区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对于元谋土林内提供各种餐饮美食的认知度最低,建议景区提高餐饮方面的认可度,提供多样的特色小吃、并加大餐饮方面的宣传力度。比如该景点是蔬菜瓜果的生产之地,景区应充分发挥其独有的优势让游客品尝原生态下的绿色食品,元谋土林的特色产品还有牛干巴、凉粉、罐罐米线、烧烤、酸角、烤乳猪、元谋水果等,景区就应该发挥这些特色食品的美食效应,从而激发游客的旅游动机,并加工这些旅游产品使其经济效益、市场价值更高。调查中消费者不认为元谋土林是个知名度很高的旅游地,宣传工作应继续在电视广告、公关活动、新闻传播、宣传品印刷、直投等强化。充分利用多种销售渠道,也要注重景区口碑对游客的影响。还应建立完备的立体式销售网络,满足游客对详细、完善旅游信息的需求,进而扩大客源市场,提高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外驱力[8]。

3.3 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

研究表明,游客最满意的是游览环境,那么就应该继续发挥其长处,改善不足,让游客不满意的部分做到满意。元谋土林旅游是一种体验活动,一个元谋土林景区仅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优化元谋土林景区的整体旅游环境。元谋土林位于元谋县偏僻的山区,快捷的交通是吸引游客进入元谋土林景区的第一要义,为保证游客进出旅游地的便捷性,旅游巴士适时调整收发车时间等,景区在改进旅游设施的同时应更多地考虑游客的旅游需求。游客的素质大多都是偏高的,这就要求提高工作人员的接待水准和能力,加强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比如针对国外游客,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语言交流能力,并了解其国外的生活习惯,令各种的游客都满意。学历较高的游客通常对景区整体质量要求高,注重细节才能提升品质,比如导游在讲解时一定要深挖景点文化内涵,不能仅停留在浅显的故事讲解层面[9]。

参考文献:

[1] 刘永渭,赵东喜,冯彩容.石竹山游客行为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13-118.

[2] 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后旅游流的空间分布研究[J].人文地理,2001,16(6):44-47.

[3] 马耀峰,李永军.中国入境旅游流的空间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3):121-124.

[4] 陈建昌,保继刚.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1988,7(3):44-50.

[5] 陆林.山岳旅游地旅游者动机行为研究[J].人文地理,1997,12(l):6-10.

[6] 竺十敏.现阶段我国旅游消费发展环境与基本特征[J].宏观经济问题,1999(4):32-36.

[7] 赵红莉.武夷山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调查分析[J].长沙大学学报,2012,26(1):22-24.

[8] 李燕琴.生態旅游游客行为与游客管理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45-46.

[9] 李玮谦.基于生态体验的旅游景区建设探析——以浪巴铺土林为例[J].度假旅游,2018(10):135.

【通联编辑:张薇】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的武陵山片区旅游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基于ASEB栅格分析方法的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张家界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北部湾经济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旅游发展探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发展研究综述
“旅游+”新时代下黑河旅游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