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As纳米颗粒快速熔化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2019-09-10周尧陈茜朱新宇
周尧 陈茜 朱新宇
摘 要: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1×1011 K/s熔速下理想闪锌矿结构GaAs纳米颗粒(NPs)快速熔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演变,并采用径向分布函数、平均原子势能、平均配位数和可视化等方法对熔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温下As容易以As蒸汽形式脱离体系;GaAs NPs依赖晶格极化、变形来减少过高的表面势能;由于颗粒不同位置上原子的势能大不相同,导致各区域熔化所需外界提供能量大小有所差异,GaAs NPs呈现出阶段性、区域性的熔化现象;GaAs NPs中部分闪锌矿结构的极化扭曲导致体系中纤锌矿结构形成。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GaAs纳米颗粒;快速熔化過程
中图分类号:TN304.07
文献标识码: A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呈指数级增长。GaAs纳米颗粒(NPs)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纳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光电器件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对GaAs纳米团簇的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特别是在Ga和As总量相同的情况下。1995年,Hirasawa M等人[1]采用数字RF溅射方法在Ar气氛中交替溅射GaAs和SiO2靶。通过改变GaAs靶的溅射时长,可以将GaAs颗粒的尺寸控制在2~8 nm。2001年,Kwong H H等人[2]结合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和半经验方法,研究中小型GaAs团簇物理性质的成分依赖性,并发现富As团簇通常比富Ga团簇更稳定。2013年,Yang C等人[3]研究了压缩应变对嵌入不同基体中GaAs NPs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Al2O3薄膜中生长的GaAs NPs比在SiO2薄膜中更容易变形。在成功制备GaAs NPs后,人们通过各种表征方法和检测技术研究了GaAs NPs的结构特性。然而,有关GaAs NPs在快速升温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的研究尚未报道。因此,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对理想闪锌矿结构GaAs NPs快速熔化过程中的微观机制进行模拟,为其在非等温条件下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 模拟条件
本文通过LAMMPS软件,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GaAs NPs的快速熔化过程。采用非周期性边界条件f f f(fixed boundary condition),势函数选用KarstenAlbe[4]等提出的Abell-Tersoff[5]势,如表I所示。模拟参数为NPT系综,时间步长1 fs。初始体系模型为原子数各500的Ga、As原子在立方体盒中按理想闪锌矿结构排列,并添加了真空层。将系统以1×1011 k/s的速率从200 K加热至1600 K,随后在1600 K下驰豫10 ns。
2 结果与分析
在没有粘度、重力以及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表面张力会导致颗粒有球形转变的趋势[6]。由于表面力导致外表面颗粒处于较高能量状态,系统将总是通过晶格的极化、重排和变形来减少那些多余的能量。液体通过形成球形表面来减少表面原子的数量,从而降低系统的表面能。由于晶体不能自由移动,它只能通过极化或位移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7],导致表面层和内部之间的结构差异。
1989年,Stringfellow GB [8]指出700 K以上时As的蒸汽压远大于Ga,使其更具挥发性。Ga的沸点2478 K,比其熔点(302 K)[9,10]高出绝对值的8倍,并且高温下具有低蒸气压。而高温下As元素[11]很容易以As团簇形式转变成蒸汽。这种特殊的性质将高温下GaAs纳米颗粒中的Ga和As分离。
2.1 径向分布函数
径向分布函数(PDF)[12]是比较模拟计算和实验结果的重要结构参数。图1给出了在1×1011K / s的升温速率下几个温度的PDF曲线。g(r)曲线的第一个峰位于2.40 ,对应于Ga-As[13]的键长。200~1100 K,曲线中各峰逐渐变宽变矮,体系内原子排列有序性逐渐变弱。1100~1600 K,曲线的第二峰、第三峰逐渐消失,表明了GaAs NPs的熔化现象。
2.2 平均原子势能
图2(a)给出了GaAs NPs中原子数与模拟时间的关系。从1150 K开始,由于高温下As的蒸气压远大于Ga,部分As开始以As蒸汽的形式脱离体系。图2(b)给出了快速升温过程中GaAs NPs和GaAs晶体的平均原子势能随温度的变化关系。GaAs NPs的平均原子势能较GaAs晶体高,其熔化所需外界提供的能量会相对较低。该GaAs NPs的快速升温可分为三个阶段:(1)200~450 K,标准闪锌矿结构的GaAs NPs表面所受的表面力较大并依赖晶格的极化、变形来减少过高的表面势能,使得曲线斜率呈现出由陡峭逐渐转缓的现象。(2) 450~1100 K,原子的热振动起主导作用、平均原子势能逐渐增大。(3)1100~1600 K,由于颗粒不同位置上的原子势能各不相同,导致其熔化所需外界提供能量的大小有所差异,使GaAs NPs熔化呈现阶段性、区域性,同时伴随着表面高曲率位置As的蒸汽化现象,使GaAs NPs轮廓逐渐向球形转变。
2.3 平均配位数
配位数(Coordination Number,CN)[14]是指与中心原子成键的近邻原子个数,平均配位数(Average Coordination Number,ACN)即所有原子配位数之和与原子总数之比,可以从整体上描述粒子的排布情况。如图3(a)所示,该GaAs NPs快速熔化过程中,平均配位数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200~205 K,由于理想闪锌矿结构GaAs NPs所受的表面力过大,晶格的快速形变使更多原子成键导致平均配位数迅速增加,Ga、As、总(total)的平均配位数从3.43分别增加到3.47、3.73和3.60;(2) 205~1100 K,随着晶格畸变加剧,GaAs NPs所受表面力越来越小,平均配位数的增加速率随之降低;(3)1100~1600 K,由于不同位置原子势能的差异使GaAs NPs熔化呈现阶段性、区域性。熔化过程中GaAs NPs的表面轮廓迅速向球形趋近,平均配位数快速增加。如图3(b)所示,GaAs NPs的原子能量较高且热振动明显,但其平均配位数在可接受范围内波动,表明体系达到较为平衡的状态。
2.4 可视化分析
图4给出初始为理想闪锌矿结构GaAs NPs的快速升温、驰豫过程可视化。200~1100 K,GaAs NPs依赖晶格极化、变形来减少过高的表面势能;1100~1600 K,GaAs NPs呈现出阶段性、区域性的熔化现象。由于颗粒不同位置上的原子势能大不相同,导致各区域熔化所需外界提供能量大小有所差异,处于正方体顶角位置的原子势能最高、熔化所需外界提供能量最低;1600 K驰豫过程中,GaAs NPs中部分闪锌矿结构的极化扭曲导致体系中纤锌矿结构的形成。
3 结论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理想闪锌矿结构GaAs NPs的快速熔化过程,利用径向分布函数、平均原子势能、平均配位数和可视化等方法分析了GaAs NPs微觀结构演变,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表面效应的存在导致GaAs NPs表面原子处于相对高的能量状态,与GaAs晶体相比,从外界获得更少的能量就能实现固-液相变,并且其熔点相对较低;200~1100 K,GaAs NPs依赖晶格极化、变形来减少过高的表面势能;从1150 K开始,由于高温下As的蒸气压远大于Ga,部分As开始以As蒸汽的形式脱离体系;1100~1600 K,由于颗粒不同位置上原子的势能有所差异,导致各区域熔化所需外界提供能量大小有所差异,GaAs NPs呈现出阶段性、区域性的熔化现象;1600 K驰豫过程中,GaAs NPs中部分闪锌矿结构的极化扭曲导致体系中出现了纤锌矿结构。本文分析了快速熔化过程中GaAs NPs微观结构变化过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参考文献:
[1]Hirasawa M, Ichikawa N, Egashira Y, et al. Synthesis of GaAs nanoparticles by digital radio frequency sputtering[J].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995, 67(23):3483-3485.
[2]Kwong H H, Feng Y P, Boo T B. Composition dependent properties of GaAs clusters[J]. Computer Physics Communications, 2001, 142(1-3):290-294.
[3]Yuan C, Jiang Z, Ye S. Strain-induced matrix-dependent deformation of GaAs nanoparticles[J]. Nanoscale, 2013, 6(2):1119-1123.
[4]Albe K, Nordlund K, Nord J, et al. Modeling of compound semiconductors: Analytical bond-order potential for Ga, As, and GaAs[J]. Physical Review B, 2002, 66(3):035205.
[5]Tersoff J. Modeling solid-state chemistry: Interatomic potentials for multicomponent systems.[J].Physical Review. B, Condensed Matter, 1989, 39(39):5566-5568.
[6]Brackbill J U, Kothe D B, Zemach C. A continuum method for modeling surface tension[J].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1992, 100(2):335-354.
[7]Sung I H, Lee H S, Kim D E. Effect of surface topography on the frictional behavior at the micro/nano-scale[J]. Wear, 2003, 254(10):1019-1031.
[8]Stringfellow G B. Organometallic Vapor-Phase Epitaxy[J].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Semiconducting Materials & Related Technologies, 1989, 42(8):349-353.
[9]Strouse, Gregory F. (1999). “NIST realization of the gallium triple point”.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Technology. Proc. TEMPMEKO 1999,1 (1999): 147-152. Retrieved 2016-10-30.
[10]Earnshaw A, Greenwood N. Chemistry of the Elements (Second Edition)[M]. England: Butterworth-Heinemann, 1998, 42 (1):10-15.
[11]Wang B X, Zhou L P, Peng X F. Surface and size effects on specific heat capacity of nanoparticle[J].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3(1):1-6.
[12]Dimitrov D A, Ankudinov A L, Bishop A R, et al. Pair distribution function and x-ray absorption signatures of rotational and radial local distortions in a model system with average long-range order[J]. Physical Review B, 1998, 58(21):14227-14237.
[13]Henini M. Handbook Series on Semiconductors Parameters[M].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1996:196-197.
[14]Tiedje T, Abeles B, Persans P D, et al. Bandgap and resistivity of amorphous semiconductor superlattices[J]. 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 1984, 66(1-2): 345-35.
(责任编辑:江 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