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有30个青少年科创实践工作站
2019-09-10郭漪
郭漪
“调研发现中小学阶段有过科技创新经历的孩子,在进入大学选择科技相关专业的比例很高。”在2018年年末进行的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总结活动现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说,他提出,高中阶段是形成“志、趣、能”合一的最后阶段,科技教育有“窗口期”,高校阶段再培养科学素养已经“过时”。
而据了解,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实施的“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项目,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科普场馆、中学、社区等多方资源联合育人,过去三年来已形成25个工作站、100个实践点共同为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搭建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当天的活动上,举行了授牌仪式,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同济大学物理学、上海科技馆、上海动物园和上海植物园5个实践工作站也正式加入这个行列。
上海市科技藝术教育中心主任陆晔介绍,项目实施近三年,覆盖30家由科研院所和科普场馆组成的实践工作站,100所由中学、科普场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组成的实践点,凝结一批包括院士、教授、青年教师的优秀师资,为青少年定制课程、注重实践和过程评价,累计招收的7860名学生人人独立完成一个科技创新小课题。通过实践学习,中学生走近科学、规范学术、实现创想、发展兴趣,许多学生发表论文、收获奖项,明确未来专业学习方向。
工作站的实践学习成为学生们发展兴趣、实现理想的平台。来自上海市崇明中学的倪雨清同学是2016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实践工作站的学生,在工作站的学习时光中深深感受到“健康所至,性命所托”,立志从医的她被录取为复旦大学附属医学院临床八年制的医学生。来自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的黄凯同学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罗言同学201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电子科学与技术创新实践工作站学习,进入工作站后在老师悉心指导下完成了所有课程的学习以及论文的撰写,黄凯同学获得“明日科技之星”称号,罗言同学获得“明日科技之星”提名奖,被评为2017年度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工作站优秀学生并在上海市第十三届青少年科技节上进行展示。
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希望工作站项目能继续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更完备的小学、初中、高中青少年科学教育体系,通过精妙课程、严谨组织和过程评价,同时进一步为青少年创造创新和展示空间,搭建综合素养教育平台,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培养后备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