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戏曲进校园 国粹永流传

2019-09-10吴汶霞

颂雅风·下半月 2019年2期

吴汶霞

摘要:我国历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传统文化中拥有大量的优秀内容,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这是我们国家的文化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底蕴。但是在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之下,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所忽视,而戏曲作为一门典型的国粹,同样在受到排挤和冷落,慢慢被年轻人遗忘。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重新重视传统文化,所以戏曲进校园的活动,已经在全国各地开展。本文谈一谈戏曲本身的艺术性质及其走进校园的意义和方式。

关键词:戏曲 校园 传承

戏曲作为我国流传至今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演唱形式,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作为我国典型的优秀文化,我们应该做好传承和创新的工作,让戏曲走进校园当中,让新一代的年轻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国粹艺术,爱上戏曲并且将其发扬光大。

一、戏曲的艺术功用

(一)审美认知。中国戏曲作为一种流传多年的艺术形式,蕴含着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通过戏曲演员的唱念做打,再以独特的乐器配合,就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其表演、唱段、服饰、妆容、舞台布景、乐队配合等,都是戏曲中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而这种完整的艺术形式,就给予了人们一种别具一格的审美认知,让人们能够通过戏曲,感受到这种艺术的美感,并且从中获得感官上的享受,体会到其中的喜怒哀乐。

(二)艺术观赏。戏曲作为一种舞台类型的艺术形式,聚集了表演、歌唱、舞蹈、对话等多种艺术风格,是一种综合性极强的舞台表现艺术,所以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供人们观赏。演员的演唱技巧比较独特,发声方式与一般的歌唱有很大的差别,时而悲伤沙哑,时而慷慨激昂,因此在欣赏的时候,就会充分感受到演员的情绪和表达的情感,具有强大的声音感染力。

(三)教化启迪。戏曲作为一种文化传承至今,必然有其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具备教化和启迪的作用。由于戏曲起源于民间,所以人们在创造和搜集素材时,总会根据历史流传下来的故事、书籍、神话等内容进行改编,而改编的方向,主要就以人们所希冀的生活和世界为主,因此在戏曲之中,常常会把善恶、美丑划分得一清二楚,让人们向往美好而唾弃丑恶,这就是戏曲对人们教化启迪的作用表现。

二、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一)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戏曲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已经成为了大众生活和娱乐的一部分,但是随着多元文化的不断侵蚀,新时代的年轻人越来越忽视戏曲艺术的发展,导致戏曲从我国主流文化的巅峰逐渐沉入谷底,甚至有部分曲种已经濒临灭绝,所以将戏曲带进校园,首要意义就是能够传承和发展戏曲,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知道和了解这种文化,并且增强保护和推广的意识,促进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二)丰富和扩展校园文化。对于学校来说,其文化根基一般都是多元化的,各种文化交融汇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盛宴,而戏曲作为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在走进校园后,必然会成为校园中独树一帜的艺术文化。学生在接触到多种文化的感染之下,必然会对戏曲文化有所认知和了解,同时也更容易促进戏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融合与创新。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戏曲兼具艺术和教化的双重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戏曲当中学到特别多的内容。比如可以学习最直观的表演和演唱,也可以从最具色彩艺术的服饰、背景、妆容中学习美术,从戏曲的剧本情节中学习创作,从故事的思想表達中提高道德涵养,从欣赏戏曲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意识等。

三、戏曲走进校园的方式

(一)开设戏曲欣赏课程。戏曲走进校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开设戏曲欣赏的课程,也可以与音乐课相结合,但是必须要单独来学习戏曲这种独特形式的舞台艺术。首先可以通过课堂讲学,让学生充分了解这门艺术的形成、扩张和发展历程,帮助学生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戏曲艺术的特点;其次可以借助多媒体来进行戏曲欣赏,让学生直接体验戏曲的艺术性质和美感;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唱段和表演,深化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组织戏曲表演活动。在校园当中,也可以通过组织戏剧团来表演,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这种民间艺术在人民大众生活中的表现,通过欣赏专业人员的表演,让学生对戏曲改变偏见。

(三)建立校园网络平台。如今信息传递的速度非常便捷,所以可以利用网络,建立校园戏曲艺术平台,一方面可以通过平台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戏曲节目,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平台来深刻了解和学习戏曲,促进戏曲国粹的弘扬和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戏曲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其独特的艺术功效,而戏曲走进校园,不仅仅能够让戏曲得到传承和发扬,对学生的发展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挖掘戏曲走进校园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形成积淀,让戏曲国粹永久流传。

参考文献:

[1]秦程莉.梨园之花,香溢校园——谈戏曲进校园的现实意义[J].学周刊,2018(30).

[2]崔广利.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素质——谈中国戏曲进校园[J].青年时代,2015(16).

作者单位: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二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