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岷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研究
2019-09-10翟红娟王孟李斐
翟红娟 王孟 李斐
摘要:本文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提出了新时期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制定思路,以岷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其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流域生态功能定位为基础,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新形势下岷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三线一单;生态文明;空间规划;流域综合规划
中图法分类号:TV21;X32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19.02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會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过去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部分开发建设单位环境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追求经济利益为首。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现阶段,我国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多规合一”试点,统一规划体系,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道路。在新时代生态文明新形势下,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以生态优先为规划前提,以“三线一单”为约束,成为流域水资源发展的方向[1-3]。
因历史上岷江小水电的无序开发、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和监管不足等因素导致岷江流域遗留诸多环境问题4-6],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保护更显急迫性和重要[7]。本文以岷江流域为案例,通过剖析岷江流域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结合生态文明新形势要求,基于流域的生态功能定位,提出新时期岷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为流域综合规划及规划环评提供理论指导,为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根据分析,岷江流域主要存在部分断面生态流量不满足要求、中游河段水环境质量不达标、水生生物资源破坏严重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针对以上环境问题及成因,结合生态文明新形势,提出岷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应以规划为引领,以生态优先为前提,以“三线一单”为约束,统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水资源开发监管。
1岷江流域概况与数据选取
岷江是长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四川省与甘肃省交界的岷山南麓,在乐山市接纳大渡河和青衣江后,流向转为东南,最后在宜宾市汇入长江。岷江流域面积为13.54万km2,涉及青海和四川两省,干流全长735km,以都江堰和大渡河口为界,将干流分为上、中、下游,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 022m3/s,其主要支流为大渡河和青衣江。流域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改变了河流的天然径流过程[8],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选取岷江干流镇江关、彭山、高场水文站作为干流上、中、下游的代表站,选取三个站点1957~2016年的实测水文资料作为基础数据资料,结合2012~2017年四川省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剖槲民江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岷江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岷江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同时也是我国森林、草原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的主要区域;岷江下游为沟通岷江水系、金沙江和长江水系鱼类迁移和交流的重要通道。
(1)上游生态退化严重
岷江上游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加之“焚风效应”的影响,河谷气候干燥,土壤贫瘠,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困难[9]。近代以来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过度放牧和砍伐以及地质灾害等使区域植被遭受严重破坏,森林覆盖率降低,高山草甸遭受破坏,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
(2)上游和中游部分断面不满足生态基流控制目标
岷江干流上游水电站以高水头低闸坝的引水式小水电为主,已有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河流采取连续的引水式开发方式,在考虑泄放生态流量时调度不合理,引起部分时段下游河道枯期流量较小,甚至导致局部河段部分时段断流,引起环境恶[5]。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岷江干流上游河段局部断流的现象得到改善。
从彭山水文站1957~2016年的年均实际流量过程看(图1),近60年来,彭山站流量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这与上游来水量逐渐减少和中游的耗水量逐渐增加有关。根据《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长江流域综合规划》《岷江流域综合规划》,岷江干流镇江关、彭山、高场断面的生态基流控制目标分别为7 m3/S、59m3/s、55 1 m3/S。从1957—2016年以上断面最枯月均流量过程图看出(图1),上游镇江关和下游高场断面的最枯月流量大多可满足生态基流要求,而中游彭山站2004年以前的多数年份最枯月流量不能满足生态基流控制目标要求,不满足时期主要集中在2~4月份枯水期。紫坪铺电站2006年投产以后,由于其调节作用,彭山水文站各月的下泄流量较往年大幅增加,均可满足生态基流要求。
一方面,由于枯水期岷江上游来水量几乎全部经都江堰取水口进入成都平原,造成金马河枯水期减水甚至断流,紫坪铺修建后因预留生态流量,解决了金马河断流现象。另一方面,中下游是流域的经济核心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逐年增长。同时,中游地区分布有都江堰、通济堰等多个大中型灌区,灌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导致农业用水的大幅增加。这都导致岷江中游河段水资源量减少,部分断面不满足生态基流控制目标要求。近年来,这些现象得到改善,但随着成都经济区和天府新区建设的加快,中下游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会进一步增加。
(3)中游干、支流水环境质量达标率低
根据四川省环境状况公报,2012—2017年,岷江干流水质总体为轻度污染,支流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10]。2012~2017年,岷江干、支流总体水质呈现改善状态,干流水质达标率显著提高,支流水质达标率小幅增加(图2)。Ⅲ类及以上水体的比例由2012年的55.5%提高到2017年的66.60%,劣V类水体的比例由2012年的17.50%降至2017年的10.30%(图3)。干流水质污染主要集中在成都出境至乐山入境的中游河段,主要受总磷污染,部分河段存在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污染。支流新津南河、金牛河、思蒙河、茫溪河等均是重度污染,府河为中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氨氮、化学需氧量等。
岷江中游水资源量不足和污染强度大是导致中游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岷江上游来水量逐年减少,尤其是枯水期,彭山等断面不能保障生态基流控制目标,府河、南河等也间断出现断流,导致水质恶化。中下游是流域经济核心区,沿江城市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放导致岷江中下游水环境污染,成都市以生活污染为主,眉山和乐山市以工业污染为主。
(4)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受岷江上游小水电开发影响,中游河段减水和水污染问题、下游人为扰动影响,以及大渡河和青衣江开发的影响,岷江流域的水生生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从整个岷江流域来看,国家一级保护鱼类白鲟、中华鲟、达氏鲟,除达氏鲟在岷江下游偶有捕获外,白鲟、中华鲟已绝迹多年。国家二级保护鱼类川陕哲罗鲑,在岷江上游、青衣江上游已绝迹,在大渡河也退缩至足木足河日部以上的无人区河段,濒临绝迹;胭脂鱼也已多年未捕捞到。岷江干流长薄鳅、金沙鳅等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场历史上可能分布于汶、茂以下江段,目前,岷江干流产漂流性卵产卵场已经退缩至大渡河河口以下江段。
3新时期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制定思路
新时期的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应充分吸取上一阶段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缺陷,以流域的功能定位为基础,以流域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新的要求新的目光审视流域水资源开发与保护[11-13]。首先,以科学的流域综合规划为引领,从源头避让环境敏感因素;其次,针对规划内容,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提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再次,强化流域规划实施、系统治理措施的监管,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严守流域的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开发利用上线(如图4)。
3.1以规划为引领,完善水资源保护体系
以国家发展规划为引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立足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科学编制流域综合规划,完善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为流域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流域水资源开发应以流域综合规划为引领,明确流域综合规划的功能定位和流域环境保护与开发定位,以空间规划为基础,全面摸清流域的国土空间本底條件,充分考虑流域的生态功能地位和资源环境约束,科学划定流域生态空间,制定“三线一单”,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开发利用上线,强化空间和主要控制线的管控,推动流域综合规划和规划环评落地,从规划层面制定并优化开发格局,避让环境敏感区域。
3.2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保障生态安全
从流域水资源条件、水环境质量状况、水生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治理情况、水源涵养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生态脆弱区和环境敏感区域保护现状等方面,剖析流域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以流域生态功能定位为基础,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统筹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治理,做好流域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水环境治理规划、水生态修复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
3.3两手发力,强化主要环保措施监管
针对历史上流域开发导致的各种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制定出台适宜的水资源管理监督工作办法,明确监管的主要对象、监管内容和监管方式等,不断提升水资源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开发利用上线,落实环境准入清单,强化监管,保障流域生态安全,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4岷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
4.1科学编制岷江流域综合规划,突出其引领作用
岷江流域综合规划编制过程中,应将维持其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功能作为首要目标,结合岷江流域的功能定位和生态定位,划定流域生态空间,制定“三线一单”,完善岷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体系。将岷江生态空间划分为优先保护、重点保护、治理修复和引导发展四个类型[14],其中,优先和重点保护水域主要分布在岷江干流的上游和下游,水环境治理修复水域集中在干流的中游;优先和重点保护区域主要分布在岷江上游区域,中下游区域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区域和主要的农产品主产区。2030年流域内水功能区主要控制指标达标率达到92%以上,镇江关、金马河外江控制闸、高场断面应分别满足7.4m3/s、l5m3/s、551m3/s的生态基流控制目标。
4.2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提出岷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布局
针对上游生态脆弱、中游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下游水生态保护要求高的突出环境问题,分别提出岷江流域上、中、下游水资源保护布局。上游重点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和保育,治理水土流失,科学调度,保障下泄流量,修复水生生境。中游应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南河、府河、茫溪河等支流的污染治理;科学进行用水调度,保障河流生态水量;强化节水,对灌区进行节水改造,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下游重点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保障岷江水系与金沙江和长江水系的鱼类迁移通道。加强支流大渡河、青衣江水利工程调度和生态下泄水量监控管理;严格执行水功能区人河排污总量控制方案。
4.3加强岷江流域生态水量保障和水环境治理监管
在岷江综合规划实施过程中和实施后,主要监管对象和内容包括:上游的生态水量保障措施,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水生生境修复措施;中游的水环境治理措施和生态水量保障措施;下游航电开发和航道整治项目对水生生境的扰动控制和恢复措施等。
5结论
新时期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应以规划为引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强化主要环境保护措施监管。
岷江流域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上游生态退化、中游水资源短和水污染严重、流域水生生境遭受破坏等,成因主要在于历史上的无序开发,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缺乏环境监管力度。
岷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体系应首先立足于新形势新要求,科学编制岷江流域综合规划和规划环评,从规划层面避让环境敏感区域;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强上中游的生态水量保障措施、中游的水污染防治措施、下游的水生生态保护措施以及相应的环境监管。参考文献:
[1]洪一平,刘兆孝,童波.规划引领促进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的新发展[J]人民长江,2016,47(10): 5-19.
[2]刘雅鸣.践行治水新思路,再谱护水新篇章[J].人民长江,2016,47(9): 1-7.
[3]马建华.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全面推进长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J].人民长江,2018,49(12): 1-6.
[4]杜明,柳强,罗彬,等.岷、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及分析[J].四川环境,2016,35(5): 20-25.
[5]穆羽,徐佩傅斌等.岷江上游水电开发对河道减脱水的影响研究[J]人民长江,2015,46(7): 67-71.
[6]朱昌丽,张继飞赵宇鸾.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下的生态系统敏感性研究[J].人民长江,2018(49),11:35-42.
[7]翟红娟,王培.岷江流域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J]环境保护,2018,46(9): 22-26.
[8]郭卫,徐高洪,沈杰,等.岷江流域径流变化趋势及水文情势变异研究[J].人民长江,2018,49(22): 64-68.
[9]姚建,丁晶,艾南山.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4): 380-383.
[lO]四川省环境保护厅.2012年四川省环境状况公报[R].2013 -2018
[11]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加快建立“三线一单”环境管控体系[J].中国环境报,2018,(3):1—3.
[12]吕红迪,万军,秦昌波,等.“三线一单”划定的基本思路与建议[J]环境影响评价,2018,40(3): 1-4.
[13]万军,秦昌波,于雷,等.关于加快建立“三线一单”的构想与建议[J].环境保护,2017(20): 7-9.
[14]罗小勇,刘扬扬,李斐.流域空间划分体系研究[J]人民长江,2017,48(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