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效果

2019-09-10陈晓丽贾圣楠陆易莎赵妮妮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并发症死亡率

陈晓丽 贾圣楠 陆易莎 赵妮妮

摘要:目的:探寻急性高危胸痛临床有效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2015年-2018年治疗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并未接受院前急救干预,观察组接受了院前急救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发病至明确诊断、发病至开始接受治療、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更低(P<0.05)。结论:对于急性高危胸痛患者而言,院前急救护理可强化急救效果,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急性高危胸痛;院前急救护理;并发症;死亡率

【中图分类号】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2-108-02

急诊是各级医院重点科室,危重症患者是治疗的主要对象,病种覆盖面积广,其治疗及护理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医疗质量。急性高危胸痛是急诊科典型疾病,往往存在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肌炎等一系列危重症状,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1]。鉴于此,本研究选取特定对象,探究分析了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必要性及有效性,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018年期间我院急救治疗的急性高危胸痛患者80例,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排除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严重脏器疾病者、妊娠者等,并能够将自己内心诉求正常表达出来。其中男女比例为48:32,平均年龄为(65.3±1.5)岁。以双盲筛选法把所抽取的病例资料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对于本次研究结果的统计影响较小。

1.2方法

对照组并未接受院前急救,直接送入医院。观察组则接受了院前急救干预,具体操作为:

接诊后,第一时间到达病患所在地,就病患发病情况、时间、既往病史、用药情况等第一时间向家属和患者本人进行询问,接受相关检查活动,并凭借医学知识与临床经验迅速评价患者的病情,若确诊为急性高危胸痛,应立即开展针对性有效的急救干预措施;用心安抚患者的情绪,基于其体征的改变实施有效的干预方法:若患者感到疼痛,则给于其止痛治疗;若患者血压偏低,则进行输液治疗;如果患者存在低氧血症,应对其进行高流量吸氧处理,并采用心电图导联监护仪对患者的心率予以监测,常规做心电图,以帮助诊断病情;叮嘱患者在担架床上静卧,双眼保持放松,借助给氧设备维持患者的呼吸,并开设静脉输液通路,加强管道管理;就患者感受展开询问,对其反应进行仔细观察,随时关注其各项生命体征[2];院前急救时,如果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予以明确,应第一时间帮助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为300mg,对其病情做出准确评估。为方便快速开展心脏介入手术,可让患者口服波立维,剂量为300g[3];对患者血压进行测量,患者应迅速服用硝酸甘油,以此来缓解心绞痛症状。如果患者血压持续增长,应迅速静脉注射硝酸甘油,动态监测心律变化,避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室性早搏、室速,应迅速静脉注射可达龙拮抗心律失常;细致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重点留意室颤波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应迅速摆好复苏体位,立即连接电除颤设备,以适当压力让电解板接触患者皮肤,实施紧急除颤;如果有心搏骤停情况出现,需保持沉着冷静,立即实施心肺复苏,且一系列急救动作,如呼吸道清理、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也应在这一过程中有序开展,防止慌乱;当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未有较大波动后,应马上转送到医院继续接受后续治疗。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发病至明确诊断时间、发病至开始接受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此来判断两组急救效果。同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并对比两组一周内死亡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调查数据值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临床观察指标采取( s)、%表示,经t、X2检验,P<0.05代表有统计学差异(P<0.05)。

2结果

2.1两组急救效果

据统计得知,观察组接受院前急救后发病至明确诊断时间、发病至开始接受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并发症及死亡率

据统计得知,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死亡率为22.5%;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死亡率为5.00%。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院前急救的主要方法为安全转运、途中监护、现场急救等,其关键在于维持患者的生命健康,缓解患者的痛楚,预防患者病情恶化,避免再次受到伤害,为入院治疗创设优质的抢救条件。相关研究[4]指出,大约50%的高危胸痛死亡患者均在发病后1h内院外死亡,因此院前积极护理干预尤为必要。对于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采取有效方法确保患者病情趋于平稳,并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运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并做好各项准备,尽量缩短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为了强化急救质量,医院急救医疗服务系统应合理科学地布局,规范化管理,院前急救人员应基于患者的病史、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初步判断与分诊,使得患者接受最快捷的治疗。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发病至明确诊断、发病至开始接受治疗、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更低(P<0.05),这充分证实了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尤为必要,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参考文献

[1]赵扬,陈朝霞,何川,等. 探讨院前急救在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8):8—9.

[2]陈玉国,王玉兰,王浩. 急性胸痛患者使用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影响因素探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9):1114.

[3]胡贵珍. 院前急救在急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作用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7):294—295.

[4]冯敏. 院前急救在急高危胸痛患者救治中的作用[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12):66—67.

猜你喜欢

并发症死亡率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基于Lee—Cater模型对我国高龄男性死亡率的预测
浅析美军战斗精神的致命并发症
VSD护理新进展探讨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