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林区中小城镇污水特征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9-09-10史永纯刘际洲朱明华邵城高云亮
史永纯 刘际洲 朱明华 邵城 高云亮
摘要: 以黑龙江省东京城污水为例,进行污水水质特征分析的结果表明:东京城以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污染为主,结合当地污水特点、气候特点和产业特点,宜采取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如生态塘、地下渗滤和人工湿地等处理技术。
关键词: 东京城; 中小城镇; 分散式污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 S 718. 52 + 4, X 8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19)02 - 0045 - 02
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省林区中小型乡镇近1 220 个,其中包括 鹤北、桦南、迎春、苇河、绥阳、林口、东方红、穆棱、绥棱、兴隆、沾河、八面通、海林等40个中小城镇,还有镇464个,村14 488个。2016年,黑龙江省林区中小城镇污水排放量比例占黑龙江省总排污量的34%。由此可见,黑龙江省林区中小城镇污水排放量分散,但总排放量却相当巨大。在此污水排放背景下,黑龙江林区却只有10%的中小城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系统,而无系统的排放,造成了松花江流域的水资源污染[ 1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有:缺乏污水处理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即“重经济,轻环保”,认为环保设施建设是一项只投入而没有产出的福利性事业;缺乏污水处理专项规划,即在总体规划中规划了污水处理厂的位置,但缺乏污水治理或建厂施工的系统规划及污水管网建设,污水排放多为地表漫流或明、暗渠;建设资金短缺,资金来源单一,即中小城镇经济不发达,排污收费体制不完善,各种税源不充足,污水处理厂严重缺乏资金进行建设,同时维护运行存在困难;运行模式落后,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综上所述,本文以黑龙江省东京城污水调查情况为例,进行地区污水排放情况调研,对出水口水质指标进行分析,得到污染物含量后提出对策,以期为黑龙江林区与东京城相似的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数据。
1 调查地概况
东京城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南部,距吉林省敦化市150 km交界处。城镇规划区面积10 km2,建成区面积4.2 km2;辖22个自然屯,15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镇内人口10万,其中城镇4.2万人,是一個以农业为主的小城镇。目前东京城现有排水管网密度远低于黑龙江林区其他中小城镇指标,日均排污量为1.0万m3,污水未经处理排入城南二道河及东大沟中,严重污染城区环境,威胁地下水源。
2 调查方法
依据《地表水和污水检测技术规范》,于2016年12月、2017年3、6、9、12月,在东京城污水出水口城南二道河,于水面宽≤50 m,水深≤5 m,水面中线位置水深1/2处,采用直立式采水器进行取水,每个检测指标采3个水样。
3 调查结果
由东京城污水水质指标 (表1)可以看出:东京城水污染主要是化学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全年COD含量在270 mg/L左右,指标属于生活污水正常水平;BOD5含量在121 mg/L左右,指标偏高,这是由生活污水和农业废水中有机物含量过高所致;SS 含量在109 mg/L左右,生活污水浑浊,这是由林区农业灌溉用水夹杂大量泥沙导致;氨氮含量在19 mg/L左右,总磷含量在3.6 mg/L左右,这是由农业所用有机肥料中有大量氮磷物质,随着雨水冲刷汇入排水渠;导致粪大肠菌群7.1×105个/L,该项指标超标严重,这是由牲畜和人的排泄物导致。水质色度、pH在正常水平,重金属六价铬未检出。
4 建议对策
从为期1年的监测数据可以看出,东京城污水主要以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为主,污染类型为化学型和生物型[ 2 - 3 ],因此东京城污水处理可采用加强生态氧化塘处理系统、地下渗滤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表2)。后期将根据当地污水特点、气候特点、产业特点进行这3种处理方法技术经济比较,得出最佳的处理方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设计。
5 结 语
根据东京城调研的结果可知,黑龙江林区的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应结合当地污水特点、气候特点和产业特点来建造,且要综合考虑投资成本低、低耗高效、运行维护简便这3方面因素。东京城污水处理宜采用分散式处理技术,可分别采用生态塘系统、地下渗滤处理系统或人工湿地系统,或将三者技术搭配使用,取得更好的净水效果。
参考文献
[1] 夏斌, 胡邦, 黄平岳, 等. 北方典型小城镇污水厂提标改造设计[J]. 水处理技术, 2016, 2: 122 - 125.
[2] 隋克俭, 李栋, 颜秀勤, 等. 适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的新型滤布滤池研发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 2017, 11: 106 - 109.
[3] 张怀宇, 镇祥华, 李跃增, 等. 陶粒BAF在某小城镇污水处理中抗冲击负荷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17, 17: 93 - 97.
第1作者简介: 史永纯(1964-), 男, 硕士, 教授,主要从事环境保护、 生态监测等方面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18 - 07 - 20
(责任编辑: 李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