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

2019-09-10向明康

大学·课外阅读 2019年2期
关键词:常识含义词语

向明康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是近年高考语文对考生提出的新要求。“了解并掌握”是考查的层级,“常见”是指考查的范围。也就是说,古代文化常识命题的侧重点在于考查考生熟悉的古代文化常识,同时兼顾较为生僻、不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实际上,每年高考试题中看似生僻的古代文化常识,往往都暗含诸多“熟悉”的因素,这就需要考生的正确理解和推断了。历年经验告诉我们,命题者设置误区也是有“套路”的,考生必须加倍小心,掌握相关的设题误区和答题方法,才能真正做好备考。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题,常常在九大类考查内容中设置“陷阱”: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单、双音词,相近词语,通假字,名词辨析,政制辨别,词语+文本,对联选择。面对这九类常考内容,考生需要联系课本和所储备的文化常识,仔细辨析某个词语,或厘清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顺利解题。

陷阱一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指的是汉语中古今字形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的词。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再如“猖狂”,古时指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今义指肆无忌惮。

【例1】2014年全国大纲卷第9题:下列文中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答案】B

解析“南面”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今义指“南方”,表方位;古义,如苏教版选修课文中《柳敬亭传》“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中的“南面”,是“向南”“面向南”的意思。选项中的“南面”,原文为“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意思是“面南”,面向南方,有称帝之意,与《柳敬亭传》中的“南面”均為古义。而B项却是把它作方位词来解说,所以错误。

古代等级制度森严,古代君主接受臣子朝见时,面南而坐,左东右西;臣子面北而立,左西右东。且朝臣依官位由尊至卑一字排开。

陷阱二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即词的含义不止一个。如作为官职调动专用词的“迁”,有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如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例2】2017年天津卷第4题: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干支纪年法中的“地支”是指: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B.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古代以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山之北、水之南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D.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古代帝王对土神“社”和谷神“稷”进行祭祀,后世以“社稷”代称国家。

【答案】B

解析“六艺”的含义有两种。一指《周礼》中的西周前贵族教育的六个学科,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指六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乐》,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授六艺,即这儒学六经。

对于一词多义题,需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解答。由于《师说》主要强调的是从师学习,应选择与书本有关的含义,所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必定是第二种含义,而题干将“六艺”解释为第一种含义,因此错误。

陷阱三

单、双音词

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就是,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双音词居多。一般来说,古汉语中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语。如:岐,意为岔路;夷,意为平坦;傍,指靠近;邦,指国家;眠,意为睡觉;冥,意为昏暗。

如果轻易将文言文中的单音词看作双音词,就很容易出错。如“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和“方”,就不能连在一起看作现代词语“地方”,应该分开理解:地,指土地;方,即方圆、周围。“地方”在这里是“土地方圆”的意思,但是,古汉语中也有如“社稷”“旌旗”“婚洇”“殷勤”“首领”“干戈”“倾覆”等联合式结构的双音词,这些词则可以看作一个词来理解。

【例3】2018全国卷II第11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

“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答案】D

解析《春秋·公羊传》记载:“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京者何?大也。师者何?众也。天子之居,必以众大之辞言之。”古汉语中,“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京”字单用时,也可指京师、京城、国都。“师”单用时,却没有“京师、京城、国都”等含义。所以,“师”单用并不能指国都。

一般来说,古汉语中可拆分的双音词,有可能拆分后的两个单音词的含义各不相同,即使两者含义相加,也与双音词的含义有所区别。

陷阱四

相近词语

文言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常见,但与其他词的含义极为接近,稍不注意就会判断出错,这就需要我们细心比对。

以“宰相”和“丞相”这两个词为例。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比如,秦和西汉以相国、丞相为宰相;东汉行宰相之实的是尚书;隋唐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宋代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官称;清代雍正以后军机大臣成为实际的宰相……可见,在不同朝代,宰相有不同的官职对应,且变化频繁,无定职、无定称、无定员。而丞相是真正的官名,秦代以后一股指封建官僚组织中的最高行政官,辅佐皇帝总理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

【例4】2016年全国卷Ⅲ第5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B.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c.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答案】A

解析古代的土地、户籍等事务不归礼部掌管,而歸户部掌管,A项把礼部掌管的职事范围扩大了,故错误。根据常识,礼部掌管礼仪、科举、学校、祭祀、飨宴、礼宾、外交等事务,户部掌管土地、赋税、户籍、奉饷、财政收支等。对于“六部”,考生常常容易混淆,但这道题即使分析字面意思,也能发现“户籍”应该归“户部”掌管,依此判断出A选项错误。

陷阱五

通假字

文言文中通假字较多,广义上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古代已有的字,为了更清楚地表示该古字其中的一个意思又造了新字,则两个字就成为古今字,如“莫”为“暮”的古字。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字,为异体字,如“涙”是“涸”的异体字。读音相同的字借来一用,代替本字,这个借来的字就是通假字,如“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通“早”。高考中的通假字并不常见,考生稍不留意就会因通假字出现理解偏差。

【例5】2017年全国卷Ⅱ第11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答案】B

解析

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在于,要能识别出“考”是“拷”的通假字。从“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这句话来看,该选项是将“收”和“考”两个字分开解释的:把“收”解释为“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把“考”解释为“考察”。对“收”字的解释没有错误,也容易理解,但对“考”字的解释就不正确了。我们来看看“考察”一词的含义①实地观察调查②细致深刻地观察。B选项将“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说成是考察,这就讲不通了,因为“嫌犯”必定是要“收监”“拷问”的。由此可以推知,“考”是通假字,通“拷”,拷问的意思。至此,可以判定B项不正确。

陷阱六

名词辨析

高考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也包括对概念性名词的考查,尤其是需要辨析含义接近或相似的名词。譬如“家”是古人对别人称呼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辞,因此用“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等称父亲,用“家母”“家慈”等称母亲。而对于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则用“舍”表示谦称,如以“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等。要区分此类含义相近的名词,一是需要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储备,二是需要仔细辨析和甄别,弄清其内涵和外延。

【例6】2017年全国卷I第11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答案】B

解析

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形成的亲属,包括血亲的配偶、配偶的血亲、配偶的血亲的配偶。血亲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特点是有共同的祖先。姻亲和血亲二者的性质完全不同,不能说血亲包含姻亲,故B项错误。

我们再来看其他选项中涉及名词辨析的内容。A项说的是古人的名和字,古人一般既有“名”又有“字”,二者怎么区分呢?古人通常自称“名”以表谦逊,而对平辈和长辈称“字”以表礼貌和尊敬。“以字行”即是因为各种原因,多称呼此人的字,而不熟悉其名。c项所说的内容需要考生具备一点相关知识背景,了解“丁忧”一词是指遭逢父母丧事。丁,遭逢、遇到;忧,居丧。根据古代的礼仪制度,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而“母忧”是专指母亲的丧事。

陷阱七

政治辨别

古代有些官职名称虽然相同,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职权范围可能发生了变化。遇到这类古代官制沿革的题,就需要考生以动态的眼光去审视。

如“三公”,周朝时指太师、太傅、太保(一说指司马、司徒、司空),西汉时指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到了东汉又指太尉、司徒、司空。唐宋沿用东汉之制,但“三公”已经不是实职。明清时又沿用周制,不过此时“三公”也只用作大臣的最高荣衔。

【例7】2018全国卷Ⅲ第11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答案】c

解析

c项涉及政制沿革和职官,我们可分为三个部分依次来看。一是“指开封府前任府尹”,根据阅读材料原文“方务去前之苛”,可判断此处表述正确。二是“‘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此处解说错误,“尹”和“令尹”分别是不同的官名。尹是商、西周时期的辅弼之官,后来汉代的都城行政长官称尹(即京兆尹),唐和五代时府的长官称尹,元代州县的长官称尹。令尹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國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其他国家的丞相、相国,明清时知县也称令尹。此处混淆了“尹”和“令尹”是不同时期、不同职权的职官名。三是“是知府的简称”,表述错误。宋朝时府的地方长官叫“知××府事”,简称“知府”,直到明朝,“知府”才成为正式的官职名。“尹”沿用的时问更长,并不是“知府”的简称。

陷阱八

词语+文本

古代汉语往往有其专门的意思和用法,同时在具体的阅读材料中,有时也要结合语境和文本,来辨析它的意思。但在高考命题时,有时命题人为了设置干扰项,对某个词语的解说就会超出其原本的意思,甚至脱离文本,出现一些无中生有的解说之辞,故意将考生的思路引入误区,这是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的。如2018年全国卷I第11题c项表述为:“‘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其中,“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的解说,就是无中生有,“践阼”一词没有这个含义。

【例8】2016年全国卷Ⅱ第5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以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答案】D

解析

D项说“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是一种“委婉说法”,这个解说没有错误。但是,“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一句解说有误。结合本题对应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原文中并没有提到陈登云是受到权臣诋毁而求退的,所以这种解说属于脱离文本、无中生有。可见,我们答题时不但要理解词语的含义,还要注意扣住原文,不能脱离文本。

陷阱九

对联选择

对联,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具有对仗工整、平仄协调的特点。围绕对联命题,也是高考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一种方式。如2016年江苏卷第5题,就是让考生为文化宫的评书、古琴、昆曲、木偶戏四个文艺演出专场分别选择一副恰当的对联,将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文学常识以选择对联这种形式来考查。

【例9】2017年江苏卷第3题: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

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

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夭子不能呼

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

题目要求选择“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对联,这就需要考生对杜甫的生平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正确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做这类题时,考生应在头脑中回顾以下知识:人物的字、号,生平经历,经典诗句,思想特点,历史贡献,活动的地方等等。然后把头脑中的这些内容与选项进行对照,做出判断。凭借积累可知,“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一句中,

“十年幕府”说的是杜甫的经历,“蜀”指四川,也是“草堂”的所在地;“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中出现了杜甫的号和诗,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又经常把自己比作“鹄”和“鸥”,曾在自己的诗里用“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来形容自己,正对应了“群鸥”。所以应该选D项。

猜你喜欢

常识含义词语
找词语
健康常识我知道
健康常识我知道
常识:哪杯更冰凉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每个袋子里总有坏土豆
词语积累
鼹鼠牌游乐场
超越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