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夹江年画
2019-09-10邓国英
邓国英
一、结缘夹江年画 人生的机遇
说来非常奇妙,我与夹江年画的结缘,有点儿不可思议!
2010年是中国农历的虎年,在这个美丽的春天,随父亲迁回夹江生活的我,无意间在街上看到一则夹江年画招聘画工的广告。自幼喜爱绘画的我心中不由一动,何不去试试看,根据广告提供的地址,我来到夹江年画研究所创建人吴泽全老师的面前——一位年逾古稀的慈祥长者,吴老师询问了一下我的绘画经历之后拿出一幅门神画,令我临摹上色,在我的努力下作品完成,吴老师露出满意的笑容。
吴老师诚恳的告诉我,夹江年画才起步,待遇很低,但以后政府会重视起来,你愿不愿意做这份工作?当时我的小孩不到两岁,我想只要能让我画就行,至于钱不钱就没考虑那么多,于是我应承下来把画稿带回家,认认真真的完成。就这样,我与夹江年画结上了善缘,并成为夹江年画忠实的守护者,这是我当初没有料想到的。
二、努力学习与坚持不懈
吴老师退休之前是夹江中学的生物老师,一生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伯乐,他对新进学员爱护有佳,鼓励倍至,精心呵护每一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哦,不错!”“好,加油!”在这位良师的指导下,我勤学苦练绘制年画的技艺逐渐熟练起来,而吴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在不断鼓舞着我砥砺前行。
当时夹江年画在本土文化中并不普及,年画销售方面经济效益也不好,一个月几百元工资都发不出来,员工只有放假回家。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生存,离不开经濟上的支撑,夹江年画研究所也缺乏经济支撑, 同样风雨飘摇,难以维持。回家待命几个月,绘画的事如昙花一现。这时,父亲病重,孩子年幼,爱人不理解∶一个月那么点钱,不知道图的是啥?搁笔的日子,心里并不好受,那一份失落之情,难以用语言形容。
“绝不能让传统年画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丢失!”吴老师发扬唐僧取经锲而不舍的精神,四处奔走,找政府与相关部门化缘。“皇天不负有心人”,县政府终于拨款拯救夹江年画,并将东大街老文化馆作为年画传承基地,我们几个学员又被召回,重新拿起画笔,做起了年画。
抢救夹江年画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终于走上正轨。打这以后吴老师常常带领我们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在群众中宣传非遗,大搞年画体验,并打造文创产品,如叶脉画,灯罩,抱枕,书鉴等。机会总是降临那些有准备的人,2013年,吴老师和张荣强(现任夹江年画研究所所长)被评为乐山市非遗传承人,全体人员备受鼓舞,都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场!“一份耕耘,一份收获!”2015年,我也很荣幸的被评为乐山市年画传承人。
三、传承与创新
夹江年画研究所所长张荣强鼓励我们大胆开拓,努力创新!如何让现在的人们接受和喜爱年画呢?
我们做了大量的实践,让观众自己动手体验木版印年画,从而获得最直观的木版印刷技艺。将胖娃年画手绘在葫芦,T恤,钱包,抱枕,石头,书签等物品上既有文化特色,又有实用价值。在夹江中学体育场内的文化墙上绘上我们创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运动系列的胖娃年画,表达了当今社会强调美德,强调和谐等美好愿望。也对青少年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
这些年来,我创作了一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年画,有二十四节气,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关于廉政方面的年画,这些题材都是紧扣时代脉搏,弘扬当代优秀文化精神的最好诠释。还有一些文创类商品都是从人们向往幸福,祈望平安,吉祥如意的美好愿望来展现的。
作为传承人,我觉得守护非遗年画任重而道远,真心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付出和不断创新,使夹江年画焕发新的活力,让这项传统技艺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