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演讲的传播特点

2019-09-10宋志君于特浩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年20期
关键词:演讲者语言表达受众

宋志君 于特浩

【摘要】本文通过剖析融媒体与演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结合时下演讲与融媒体结合的典型案例,分析融媒体视域下演讲的传播特点。传播率与表达力迅捷化、表达方式的多元并进化、对互联网科技的依托化、表达快节奏与强冲突化、主题趋于社会与人性化、凸显演讲传播的工具化等特点进行研究探索,为融媒体视域下的演讲传播提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演讲;表达方式

1. 概述

演讲,作为人类发展进程中重要的语言表达形式,在日常沟通、社会交往、学术交流及跨文化传播等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社会的发展进程,从远古时期的帝王劝说之语,到近代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爱国之音,再到当代涌现的众多演讲家、演说者,演讲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引发的讨论逐渐热烈。融媒体是新兴的传媒发展理念,对文化传播形成了质的影响。众多传统媒介的异同点,在融媒体的资源整合过程中产生质变。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演讲这种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在融媒体时代的冲击下所产生的特点,对其进行探索与归纳。

2. 演讲在融媒体背景下的传播特点

演讲是表达者利用有聲语言及副语言,当众传递思想感情、见解主张等的综合性口语表达活动,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融媒体”近年来已经成为新兴的传媒发展理念,其旨在充分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如:广播、电视、报纸与互联网等具备的异同点进行整合,从而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演讲在融媒体传播中的特点研究,具有必要性,为探索演讲在融媒体发展中的特殊属性和传播方式提供参考和依据。

2.1 传播率与表达力迅捷化

融媒体的发展本身具备社会必然性和客观性,社会个体进行信息获取与交流互通的方式更为迅捷化,智能化。演讲者在融媒体时代要加快演讲内容的产出和更新速率,尽快适应快节奏、强冲突的话语环境,表达更简洁,信息更明晰,矛盾更强烈。单位时间内的信息传播率和表达力要及时提高,与时俱进。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速率的增长,导致受众接受信息的阈值越来越高,一般的演讲传播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必须更新信息更迭带来的新鲜感、增强情感产出为基的表达力、提高融媒环境构建的传播率。

2.2 表达方式的多元并进化

通览传统媒介本身,其具有明显的缺点,如:传统电视媒体不能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即使以其他载体作为桥梁,也很难与移动终端相媲美,难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隔阂,相比与互联网直接连接的移动终端,其传播和接收信息的渠道较窄,在时间上有无法弥补的滞后性。演讲在传统媒介中的传播,相对单一与局限,在传统电视的传播中,演讲者需要副语言的使用,还需要与舞台环境、音视频等相配合以满足受众的需求,而此时表达者本身的情感可以在相关资源的配合下进行调动,对受众的视觉审美具有较强的冲击。而传统的广播,更偏重有声语言的表达,表达者本身需要有较强的语言塑造力和表现力,副语言的需求相对较弱。在融媒体时代,演讲者的表达需要多元并进,不再单纯的满足单一的媒介传播方式,需要同时满足众多媒介的传播需求从而达到融媒传播的效果,从文本内容的创作到有声语言的二次创作最后到对受众的传播需要兼顾多种传统媒体的属性,进行融合式的表达。

2.3 对互联网科技的依托化

如今演讲的发展,必须依托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因而技术的革新将带动、改变演讲的内容产出、传播方式、表达技巧等各方面。除了全球闻名的TED演讲,国内也逐渐出现了《我是演说家》、《超级演说家》、《星空演讲》等以电视媒介或以融媒体平台打造的演讲节目,为演讲与融媒体的融合发展提供了研究依据,呈现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在国内外的演讲与媒体的融合发展中,TED具有典型性。其作为全球最活跃的网络学习和互联网演讲平台,整合起来自全球各行各业的精英,分享其在各自专业领域最前沿的探索与研究,利用新媒体平台和互联网技术向全球进行知识与思想的产出。TED的出现突破了以往对传统媒体固有的划分。同样,随着大屏到小屏的转变,TED也相应推出了移动手机端、pc端等可使用的的软件,受众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看完一篇演讲。演讲的变化一直依托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这是演讲传播在融媒体时代无法改变的客观原因,也是必须适应的客观条件。演讲在不同时代的传播由于对科技的依托性不同,演讲传播的力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古时仅作为劝说之语,到进入近代后成为了“战略武器”,这之间离不开其对科技的依托,以及科技在其中的催化作用。

2.4 表达快节奏与强冲突化

以TED演讲为例,其每期时长在4-10分钟左右,很少出现过短或过长的演讲。这就决定了,为吸引受众的关注或增强演讲的可接受性,需要加快语言的信息节奏,凸显表达的矛盾点。在科技类的演讲视频当中,表达者一般会将复杂的理论术语进行通俗的转化,在保证科学严谨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将吸引受众的矛盾点贯穿于整个演讲当中,起到节点性的引流作用。在融媒体环境下,对语言表达快节奏和强冲突的要求要比以往任何时期的传媒方式都更迫切。

2.5 主题趋于社会与人性化

融媒体视角下的演讲内容需要符合融媒体时代受众的关注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话题、人性探讨、女性平权等,因而演讲者的话题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以国内的《星空演讲》为例,从2016-2017年共举办了四季,先后有26位演讲者登上舞台。在26篇演讲中,探讨社会性与人性化的演讲占到了17篇,将近占比65%,其中女性视角占到8篇,达到了总数的30%,由此可见,在融媒体环境下,演讲的话题内容需要随着融媒体时代受众的关注转变而进行调整,对社会性与人性化的话题探讨更纵深与多元。

2.6 凸显演讲传播的工具化

由于演讲本身就承担着交际的作用,因而其工具性是与生俱来的天然属性。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演讲作为工具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部分史料记载了我国古代帝王将相鼓动、劝说的言辞。如今演讲的发展也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方向,一是演讲活动的频繁增多,二是演讲理论的加快建设。在学校、企业、行政机关等,都会阶段性或周期性组织演讲活动以达到文化传播与传递思想的作用,从而实现宣传政治等目的。社会上也涌现出了众多群众性演讲赛事,以演讲的形式进行宣传与普及,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更有效的传播了思想文化。在演讲理论建设方面,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投入到了演讲理论的研究中去,出版了众多的演讲书籍。在融媒体环境快节奏的催化下,演讲的工具效用便更加突出和显现,不仅在传统的线下舞台,更在线上平台随时随地进行产出。被用于团队、组织、机构等进行宣传的可行性更大、效率更高、效益化更强。从原来的劝说游说到表达思想,再到如今在新媒体环境下产生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效益,演讲的工具性将会逐渐增强,不断拓宽发展边界。

3. 结语

融媒体时代下的演讲传播具有鲜明的数字化、即时性、创新性的特点。这需要演讲者充分适应融媒体的发展环境,随时做出内容创作、语言表达、情感产出等方面的调整。演讲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活动,也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和一种交际工具,还有许多在融媒体环境下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未来的研究不应囿于演讲传播的个体,而应扩大视野,突破传统的表达界限,放眼到有声语言表达的整体。吸收融合,推陈出新,使演讲传播在融媒体环境下有更多理论依据与实践资源,更趋向完善化与系统化。

作者简介:宋志君,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领域:口语传播、有声语言表达、播音与主持艺术。于特浩,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生。

猜你喜欢

演讲者语言表达受众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会计时的话筒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会计时的话筒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生日快乐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