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出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2019-09-10谢霞

宁波通讯·综合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营商宁波攻坚

谢霞

“争”,全市上下争抢机遇、奋勇争先的劲头越来越足;

“实”,摸实情、做实功、办实事,许多工作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优”,产业创新生态更趋优良,营商环境更加优质;

“美”,城乡大美格局正在加快塑造成型。

在1月15日举行的宁波市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宁波市委常委、秘书长、市抓落实专项办主任施惠芳用“争”“实”“优”“美”这四个关键字,高度概括了“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给宁波带来的变化。

2018年,宁波把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动员大会作为春节后第一个干部大会,号召全市上下全力推进项目争速、产业争先、科技争投、城乡争优、服务争效、党建争强。一年来,这“六争”给宁波带来了蓬勃力量。1月24日,宁波亮出2018年成绩单,以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0745.5亿元的成绩,跻身万亿GDP城市行列。据有关权威机构研究显示,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宁波位居第八;2018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指数、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排名宁波均居第九;全年全市人才净流入率跃居全国城市第二位,人才总量达到241.2万人;201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宁波位居第二。

看布局: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

杭州湾畔,吉利汽车和上汽大众的生产车间运转不歇。去年,宁波杭州湾新区汽车产业实现产值1001.6亿元,同比增长13%,成为杭州湾新区首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甬江南岸,宁波软件园于2018年9月正式开园,将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甬江软件谷、智慧互联湾”,助力宁波打造特色型中国软件名城。

“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开展后,宁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升级,加速推动新兴产业布点扩面,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健全。2018年,宁波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3730.8亿元,同比增长6.3%。

“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我的理解是质量要高、规模要大。没有质量就没有竞争力,没有规模就没有影响力,更不会有应对风险的抵抗力。”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强调,宁波要的是有质量的速度和规模,必须在做优做强的前提下做大经济体量。

为此,宁波提出要积极推进“246”产业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汽车制造、绿色石化2个万亿级现代产业集群,高端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软件及新兴服务业4个五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关键基础件(元器件)、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生物医药、文体用品、节能环保6个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

传统制造业是宁波经济的基础和本钱。2018年,宁波以数字化作为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主要方向,深入推进技术改造、智能化诊断“三年两个全覆盖”行动,推进3244家规上企业实施技改项目,完成716家企业智能化诊断。同时,开展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创建,杭州湾新区汽车制造业产业基地等5个基地被评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占全省总数的22.7%。

在提质扩量的同时,宁波也十分注重激发体量相对较小的“单项冠军”的潜力。去年,全市涌现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集体,有13家企业入围工信部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约占全国总数的8.1%。培育省“小升规”“创业之星”42家,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总入库数达到3910家,其中去年入库1894家。

今年1月份,德国普莱玛半导体项目签约落户北仑“芯港小镇”。该项目是宁波首次引入的集成电路IDM(集成器件制造)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销售额72亿元。作为宁波市集成电路产业“一园三基地”的重点园区,“芯港小镇”开园以来已有中芯宁波项目、南大光电光刻胶等十余个集成电路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超百亿元,“宁波芯”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这一年,以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工业互联网、生产性服务业、绿色都市农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加快成长,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值得特别关注的是,2018年宁波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首破千亿元大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9.6%、26.1%、19.7%和17.5%,增速均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宁波经济的发展动能,已经增添了更多的新经济元素,宁波正加速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看质量:区域创新生态日益改善

宁波各类科创园区、产业园区数量不少,但缺乏像深圳大沙河创新走廊、上海张江、武汉光谷这样的大平台;宁波是长三角5个都市圈里唯一没有“985”“211”高校的都市圈核心城市;宁波有着“院士之乡”的称号,却曾长期没有一位甬籍院士全职回归;宁波创新投入不足,2017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仅为2.35%,而杭州、深圳、南京等城市均超过3%。

要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方式的最大动力是创新,最重要的依托是人才,而这两者都是宁波的短板。

在认清“创新短板”后,2018年,宁波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主线,紧盯平台、投入、转化等科技创新关键节点,以超常规的力度推进“八倍增”计划,科技创新各项指标排名均有所上升,其中科技统计监测评价居全省第二、综合评价居全省第三,全市全年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上升到2.6%,区域创新生态正向更高处迈进。

1月27日,浙江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省长袁家军代表省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频现宁波元素,涉及宁波改革发展各方面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前湾新区、宁波舟山一体化、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等宁波正在谋划和推进的重大发展战略,均首次出现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

2018年,宁波致力于打造高能级平台,除推动谋划甬江科创大走廊、宁波前湾新區等重大战略平台外,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先后引进共建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高水平大院大所10家,为历年之最。一批落地平台实效发挥明显,如瑞凌节能环保创新与产业研究院正式投产,全球首批产业化辐射制冷降温薄膜产品已下线生产。

一系列院地、院企牵手,有力推动了重大科技攻关实现新突破。2018年,首批8个“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共109个项目立项实施,牵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获省科技创新重大贡献奖。在今年1月8日召开的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宁波揽得6项二等奖以上国家科技奖,其中1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为拉长“人才短板”,宁波发出了“千方百计抢人才,多措并举育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满怀真情爱人才”的号召。这一年,宁波人才净流入率跃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制造行业的人才净流入率更是高居全国首位;全职引进海内外院士9名,其中“甬籍院士”全职回归3名,实现零的突破;新引进高校毕业生数同比增长18.9%,创近年最高增幅;自主申报“国千”重点推荐人选、“国万”入库人选均创近年新高,柔性引进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均实现翻番。

在国内各大城市纷纷加入“抢人大战”的2018年,宁波吸引人才的优势何在?人才选择创业之地,首先看哪座城市的发展前景更好,创业机会更多。有人才的城市才有未来,有未来的城市才能留住人才。正是宁波日益改善的区域创新生态,让越来越多的人才相信:选择宁波,就是选择未来。

看服务: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从去年初开始,宁波以“打开‘半扇门’、提升获得感”为主题,联合市级相关媒体,对城区的车站、银行等近60个公共服务窗口开展集中暗访,并两次组织“回头看”,发现并曝光了40多个具体问题。

去年9月份,宁波又组织开展为期一个多月的服务争效大检查,检查范围涵盖市级30个服务争效重点攻坚项目和10个区县(市)、5个开发区的400多个单位和窗口,共发现60多个问题,并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推送,促动各级各部门深入查漏补缺。

“六争攻坚,服务当先。”2018年,宁波以提升群众获得感为目标,全面实施服务争效“绿波带”行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盏绿灯、一路绿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宁波坚持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服务争效头号工程,贴身跟踪体验企业群众办事,深入排查政务办事的“堵痛难”问题,以具体案例来检验群众真实获得感。

目前,宁波已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事项“最多跑一次”全覆盖。宁波压缩企业常态化开办时间至3.5天,是全国时间最短、标准最高的城市之一,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推进“证照电子化”、打造“无证件城市”的创新做法得到省委书记车俊的批示肯定,今年将在全省推广。

口岸整体通关时间,是衡量口岸跨境贸易便利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为进一步优化贸易通商环境,宁波口岸各部门持续推进口岸通关业务改革,简化审批手续,优化作业流程,通关模式由“串联”向“并联”转变。2018年,宁波口岸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同比压缩63.8%,比全国高出9.8个百分点。同时,全面取消进口分拨货物纸质舱单、移箱单、现场记录单,进口拼箱拆箱作业实现无纸化审批,无纸化率达到96.13%。

营商环境是“软环境”,需要“硬措施”来托底。降本减负“新10条”、优化营商环境“80条”、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5条意见、32条税收新政、金融服务实体经济23条意见……去年11月,宁波在一个月内打出了一连串的“组合拳”,连续推出多个营商环境优化政策,仅降本减负“新10条”,预计每年就可为企业减负16亿元。

大力开展“围挡”“桥头跳”整治行动,推进核心板块建设,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城乡面貌管理,着力提升城市品质,有助于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2018年,宁波从民生点滴细微处着眼,从城乡精细化管理入手,加快打造城靓乡美的新面貌,让全市人民都能够切实感受到城乡环境的變化。

看保障:引领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出访欧洲前一天,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赶到上海交通大学会谈,并见证宁波与上海交大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出访回来后的第二天,郑栅洁书记便马不停蹄为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这中间,仅隔了12天。

5天4次飞行谈判,宁波市及奉化区领导抢抓机遇,谈出了一个世界级的辐射制冷超材料技术大项目,一个月内项目落地。这样的办事效率,让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终身教授杨荣贵感慨万分:这是高铁之外的另一种“中国速度”。

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必须凝聚干部力量。2018年,宁波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实施好“党建争强、聚力攻坚”专项行动,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气象引领创造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聚力攻坚,首先要抓好“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这一年,宁波所有市级领导全部领衔攻坚项目,带头挑最重担子、啃最硬骨头,争项目、抢人才,真正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转化为干部肩头的担当与责任。

在市级领导带头示范下,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干部纷纷以身作则,抢机遇态度积极,抢人才行动迅速,抢项目劲头很足,形成了“党政主抓、主管带头抓、四套班子齐上阵、区县(市)共发力、干部一线建新功”的“六争攻坚”的良好氛围。我市选派1212名干部到“六争攻坚”一线挂职,并在此过程中深入开展干部表现一线调研,发现了一批好班子、好团队、好干部,举办了“六争攻坚”干部风采集中展示活动和先锋榜展览。

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逐渐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常态,严查不落实的事、严究不落实的人也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常态。这一年,宁波出台了《关于推进清廉宁波建设的决定》,坚持出实招加强日常监督、动真格从严执纪监督,以对标对账、加油加速为主线,以暗访检查、跟踪问效为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传导压力、落实责任。

在全市广大干部奋力攻坚破难下,大项目好项目纷纷加快落地。2018年,在全市选取的400余个总投资超万亿的市重点项目中,197个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50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5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008亿元,计划完成率120.7%;55个省市县长项目中34个项目已开工建设,超额完成落地率50%的年度目标。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新的一年里,宁波将继续深入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持续发力、不断突破,确保全市上下“争”的激情不减、“攻”的热度不冷、“攀”的劲头不降,奋力推进宁波高质量发展和“名城名都”建设。

猜你喜欢

营商宁波攻坚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一图读懂宁波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拖起明天的希望
攻坚脱贫
喜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