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分析的城镇化精神文明建设研究
2019-09-10孙海梅
孙海梅
摘 要: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方兴未艾,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具体而言,这种缺失体现在思想认识、管理机制、基础设施、文明素质等方面。可以说,我国城镇化进程多为强调硬件建设,其实,更为重要的是,城镇化进程需要突出软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正是其中之意。为此,迫切需要对城镇化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而这种制度设计可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去考虑。
关键词:城镇化;精神文明建设;制度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9)02-0090-05
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我国城镇化建设作了具体而详细的部署。可以说,城镇化是一个既老生常谈又经久不衰的话题。我国城镇化发展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城镇化的目标是实现农村现代化,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步骤和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发展不仅包含物质文明方面的内涵,也包含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本文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在分析当前城镇化精神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设之路,旨在实现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问题的内涵:精神文明的制度意蕴
制度理论一直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热点话题,是分析社会问题的重要理论工具。在运用制度理论分析城镇化进程中的精神文明建设前,有必要对制度问题作一简单的理论阐释。
制度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正因如此,制度问题一直是社会科学关注的热点。同样,制度问题一直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政治现象的深入解读往往需要上升到制度层面。迄今为止,学者们对于“制度”一词的定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同学科之间以及学科内部对“制度”的基本定义,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很难形成一致的认识。本文选取一些代表人物对“制度”的界定作简要考察。
在“制度”研究中,经济学的贡献最为显著,成果丰富,人才辈出。凡勃伦是美国制度学派的先驱者之一,他较早开始制度问题研究,他认为:“制度实际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维习惯,……是人类本能和客观因素相互制约所形成的和广泛存在的习惯,是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作用的一般思维习惯……,它就是对这类环境引起的刺激的发生反应的一种习惯性的方式,而这些制度的发展也就是社会的发展。”[1]康芒斯則认为制度无非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他在关于制度的定义中指出:“如果我们要找出一种普遍的原则适用于一切所谓属于‘制度’的行为,我们可以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它们指出个人能或不能做,必须这样或必须不这样做,可以
做或不可以做的事,由集体行动使其实现。”[2]国内经济学家林毅夫认为,制度是“一系列人为设定的行为规则,这种规则能约束、规范人们的相互行为,帮助他们形成对别人行动的预期。在约束人的行为时,制度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则和准则”。[3]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对“制度”也开展了广泛的探讨,并出现了一批研究人物。韦伯认为制度的含义相当广泛,包括习惯、传统、社会规则、宗教文化信仰、家庭关系、亲属关系、伦理约束、组织、社团、阶级、身份等级、市场、法律和国家。[4]吉登斯认为,制度有两个层面意义:一是规范性的,体现在组织中;二是解释性的,体现在人们的意义系统中。
鉴于此,本文试从制度的根本性层面来探索城镇化进程中的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以实现精神文明建设顺利进行的制度性保障。
2 问题的意义:城镇化进程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2.1 城镇化进程中培育新型居民,迫切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目的。在城镇化进程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科学文化和道德法制教育上培育新型居民,这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具体地说,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新型居民的市民化进程,引导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技能的新型居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把加强新型居民的文明素质教育纳入到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和新型居民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促进新型居民的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注重对新型居民的人文关怀,不断丰富和提供健康活泼的精神文化产品,以满足新型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精神文明通过市场、科学文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现代文明知识和社会公德等教育,引导新型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2 城镇化进程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迫切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民主公正的社会制度,同时,还必须具备作为理想观照、行为航标,而为公众所推崇、遵从的以科学、健康、向上为特征的精神价值和规范体系所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贫穷无法缔造和谐,民主、公正的缺失会扭曲和谐,精神文明建设则对城镇进程中的社会和谐具有促进作用。为农民提供免费或优惠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是文化企业和文化经营者回报社会、反哺人民的表现。因此,城镇化进程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促进都市人文环境、城乡的多层联系、社会风气健康和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2.3 城镇化进程中实现城乡文明统筹发展,迫切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综合考虑,通盘筹划,统筹城乡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合理配置城乡精神文化建设资源,促进城市和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实现“以城带乡”,实现共同繁荣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坚定共同理想信念、强化精神支柱、弘扬基本道德规范。
3 问题的症结:当前城镇化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缺失
我国城镇化进程方兴未艾,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强调物质文明建设,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具体而言,这种缺失体现在思想认识、管理机制、基础设施、文明素质等方面。
3.1 思想认识有不足
城镇化进程中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观念淡薄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一些地方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了解和领会不够,缺乏建设中应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些地方碍于自身能力、素质和观念的局限,缺乏从长远、创新的思维来认识和建设精神文明;一些地方只重视经济建设,片面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经济价值,只是一项软工作,对大局影响不大,因而兴趣不大,应付了事。结果导致了精神文明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处于被边缘的倾向。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思想认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最明显的就是城市认同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人口剧增,住宅文化已从低层住宅转为现代高层住宅,这种住宅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由于城镇化,农民角色转变成市民,而很难接受城市主流的住宅文化,使得农民在接受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理念时缺乏联系和沟通,最终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推进。
3.2 管理机制有缺陷
城市管理在城镇化进程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設中,一些城市重数量轻质量、重建设轻管理。例如,一些城市不太重视城市品牌建设和城市形象打造,忽视城市内涵和质量的提高,城市个性与特色缺失;一些城市在城市文化资源分配与整合上缺乏合理布局,导致文化资源流失严重;一些地方城市对社会丑恶现象、刑事犯罪管理缺失,严重损害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一些城市文化发展规划滞后,缺乏一个与城镇化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相匹配的文化建设规划,不能超前引导精神文明建设。尽管一些城市有对城市居民素质要求的评价标准,但用这套标准去评价新型居民,一定程度偏离实际,对他们可能要求过高,反而不利于他们个人素质的提升,不利于新型居民的培育。
3.3 基础设施有欠缺
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活动平台或曰基础设施。近年来,各地在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设施上尽管有所改善,但与城镇化的加快发展相比依然较为滞后。不管是发达地区还是落后地区,都普遍存在基础设施缺乏等问题。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县区、乡镇的文化设施总体有所提升,硬件设施较为齐备气派,然而部分地方的文化设施利益率不是很高,有的建成不服务,有的随意被占用,有的无人问津。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实力有限,财力较弱,导致部分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总量明显不足,比例明显落后,基础条件明显缺乏,文化供给远远无法满足与广大农民的需求。例如,个别地方即使新建了图书馆,但因没钱购置书架书籍等配套设施,使得整个图书馆成为“半拉子”工程。
3.4 文明素质有差距
对新型居民而言,他们已经习惯了农村的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而对城市新的人际关系、思维方式、文化观念都感到不习惯,这阻碍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一些地方的农民陈规陋习未改,打架斗殴、乱扔垃圾、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一系列不文明现象时常发生;一些地方封建迷信盛行,求神拜佛、占卜算命等不良习惯比较普遍;一些地方黄赌毒屡禁不止,低俗演出,黄色碟片在农村占有一定市场,个别农民沉迷赌博,经常聚在一起打麻将,生活得过且过。总之,一些地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比较薄弱,农民价值观念、道德意识陈旧,使得当前的农民文化素质与城镇化进程中对农民素质的要求差距较大,无法跟上城镇化进程中的精神文明建设要求。
4 问题的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路径
不言而喻,城镇化进程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必然之路。但由于思想认识的不足、管理机制的缺陷、基础设施的欠缺、文明素质的差距,精神文明建设在城镇化进程中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为此,迫切需要对城镇化进程中精神文明建设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以构成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可见,在城镇化进程中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须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方面去考虑。
4.1 非正式制度建设
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让新居民更好地了解国情、省情、市情,促进新居民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加强对新居民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从而自觉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2)加强科学文化教育,不断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以重点时节科普活动为契机,广泛开展以农民为重点的科普宣传教育。尤其要把生态意识教育作为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农民的社区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继续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现有社区卫生服务和健康教育网络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民的卫生知识水平。加强对农民的计划生育国策、国情、人口形势教育,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3)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切实加强农民法制宣传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法制培训,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以“综治进民企”为契机,利用企业宣教阵地和设施,大力开展各种法制教育活动。
4)加强各项技能培训,大力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城镇化进程中,广大农民离开农田,开始城镇生活,可能面临新的就业。因此,要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制订培训计划、落实培训补贴,充分调动企业和培训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突出做好农民的岗位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组织技能等级证书考证,获得职业技能资格证。
4.2 正式制度建设
1)建立组织领导机制,为农民享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组织保证。通过整合工会、劳动、文化、卫生、司法、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力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單位、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农民文化、技术需求的不同层次,科学组织、分类指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自身文明素质。
2)健全政策保障机制,为农民积极开展自娱自乐奠定扎实基础。通过政府出台一些政策措施,降低对农民文化消费的门槛,让农民拥有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同时消除制度上对农民的“歧视”,为农民提供才艺展示的舞台。政府及有关部门引导文化经营单位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到农民中,创作反映农民生活、为农民所喜闻乐见的节目,提供免费或者优惠文化产品欣赏的同时,积极扶持农民用工单位、企业自办文艺表演团体,发展农民业余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倡导健康文明的文化生活方式,弘扬新时代精神,多举办新居民愿意参与的唱歌赛、演讲赛、征文赛、拔河赛等文体活动,丰富业余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3)构筑社会联动机制,为农民享受素质教育提供方便。按全面实施全市新居民服务一盘棋,将各辖区内的文化生活设施有计划地进行规划、协调、共享。鉴于他们分布广、既具松散性,又处在生产一线,在教育形式上,突出有效性、适应性;在教育培训内容上,要以实际技术技能为主,突出针对性、可行性;在教育的时间安排上,尽量利用工余时间,安排星期天、晚上时段。在教育管理的方法上,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开放公共教育场馆、公园、图书馆等,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4)实施投入激励机制,确保农民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通过各级党政重视、支持和加大对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把农民文化活动场馆建设、教育培训所需经费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把开展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全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定期督查,加强考核,表彰先进,扩大影响。同时,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加强对素质教育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宣传报道,积极培育创业创新典型,不断扩大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39-140.
[2]康芒斯.制度经济学(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87-89.
[3]林毅夫.制度与经济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马克思€肺げ?经济与社会(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5]黄理稳,黄英.城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3(5).
[6]康素娟.流动与融合中的农民工生活方式与精神文明建设[J].陕西教育,2012(3).
[7]张宇燕.利益集团与制度非中性[J].改革,1994(2).
[8]诺斯.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5).
[9]赵德全.提升农民工素质 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J].中国工运,2008(2).
[10]陈艳.关于维护农民工权益的若干问题[J].兵团工运,2002(5).
Abstract: At present,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in the ascendant,and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one of which i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is over-emphasized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ignored.Specifically,this lack is reflected in ideological understanding,management mechanism, infrastructure,civilized quality and so on.It can be said that most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our country emphasizes the hardware construction.In fact,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needs to highlight the software construction,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the significance of it. Therefore,it is urgent to design the corresponding syste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which can be considered from two aspects:formal system and informal system.
Key words:urbanization;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