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研究
2019-09-10孔德民蔡海霞
孔德民 蔡海霞
摘 要:知识产权是体现一个国家财富、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这一点尤其突出。知识产权的取得和保护应当成为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的必修课。文章对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现状和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内容优化、与专业紧密结合、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对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2346(2019)02-0060-05
知识产权,也被称为智力成果、无形财产权,是一个国家通过制定知识产权法律而赋予创造主体对其智力劳动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一种专有的、排他性的权利。它专门属于创造者本人所拥有,因而具有专属性;同时它只能在一个授权的国家或地区使用,因而具有地域性;此外,某种知识产权的授权具有一定的时间区间,因而它具有时间性。上述3个特点,能够明显地使该项权利有别于其他权利, 因而它能有效的保障创造者(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激发创造者在各自擅长领域进行创新的能动性,从而推动知识产权从获得授权、日常管理、权利转让、收益获得及产业应用等各项工作的进行,成为创造主体或是权利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这也是一个国家创新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和动力源泉。
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产权一般是指版权、商标权、专利权和软件及集成电路等专有性权利。一般认为,知识产权意识是指创造者及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评价、感受等主观心理状态的反映。知识产权意识应当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自我保护意识和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意识是知识产权意识的两个的重要方面。自我保护意识是知识产权创造者对自身创新成果的承认和保护、是对知识产权被他人未经授权使用而具有的自发的防范意识;尊重他人知识产权意识则体现出创造者包括社会公众在内能够自觉尊重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未获他人授权,不能进行商业化推广和使用,对于相关的研究人员而言,在立项研究之前检索最新的研发成果、能够在他人基础上做更系统更深入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节约资源,提高原创性,减少重复性劳动,提高科研效益。
1 当代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大学生是国家创新人才的后备军,也是未来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课题组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非常薄弱,有的甚至对知识产权的概念都不清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知识产权的认知比较匮乏
大部分同学对知识产权的认知仅限于版权、发明权、商标权,而对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权、软件著作权、原产地保护等则较为陌生。同时,多数同学认为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并不乐观,侵权现象随处随时可见,甚至见怪不怪,由于自身在这方面知识积累不多,也不能給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在大多数学生的观念中,知识产权是法学专业学生的课程,与其他专业没有关联性,其他专业的学生也不需要学习了解知识产权的相关知识,自己创新创造出来的技术成果或产品也没有意识要进行保护,到最后往往被别人申请了专利、注册了商标、或是进行了著作权登记,使自己的原创成果无法得到法律保护,更是无从谈起从自己的创新创造成果中获得经济利益。 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显示出大学生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比较淡漠,对保护方法鲜有了解,有时甚至达到毫无意识、束手无策的状态。
1.2 知识产权教育亟待加强
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将知识产权课程作为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忽略了对非法学专业学生,特别是对理工科学生的知识产权教育。部分高等院校知识产权课程只作为全校公选课开设,因受教学理念、教学师资、教学场地及对课程存认识不足等方面的限制,最后能选择该课程的学生数量极少,有时甚至达不到开课的最低人数标准。由此可见,对于知识产权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明显不足,对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也明显滞后。
1.3 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相对薄弱
知识产权是知识产权创造者依法对其在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做出的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享有的经济性权利(即财产性权利)和精神性权利。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有很多大学生不了解知识产权,不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甚至连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都没有。当今社会的竞争,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近年来,国家对知识创新、科技、教育和知识产权成果的奖励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对于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创新成果的保护,还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更是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这样使得很多研究成果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里,很难实现产业化、商业化,也就无法彰显价值。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必将成为国家未来知识创新的生力军,毕业后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直接从事企业管理、发明创造、技术创新或是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工作。如果没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其创新成果的财产性权利就难以实现,其创新成果难以转化成现实经济效益,难以实现知识经济化,可持续创新将成为不可能实现的命题。长此以往,其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将会日渐消退,企业家的投入也将不可能持续,原创性的技术和理论也将难以产生。调查中,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学好本专业、做好本职工作足矣,根本没必要再去涉猎其他专业,尤其是理工科学生对法律知识和经贸知识知之甚少,有的甚至只知道刑法,对知识产权的法律更是没有任何概念,更没有想过运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不受侵犯,如何通过知识产权保护获得更大的商业利益,只知道自己经过努力把科研成果弄出来了,至于版权或专利权并不重要,是不是申请专利,对于本人意义不大。由此看出,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远未得到开发,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培养依然任重而道远。
1.4 对一些侵权现象和侵权行为采取放任和无所谓的态度
由于目前我国经济社会仍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而知识产权立法也仅仅只有30年历史,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全社会对知识产权的认知水平极为有限,对尊重知识产权的氛围远未形成。市场上仍然可以看到一些假冒、盗版等各种形式的侵权产品,有的还大行其道,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大多数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来说,因为价格便宜而购买盗版的书籍、音像制品和软件也司空见惯。
2 当前高校在知识产权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高校中绝大多数专业都没有开展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在已开设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教育的高校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
2.1 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知识产权制度引入我国只有30多年的历史,但其发展的速度、延展的广度却是非常迅速。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依然是当下知识产权教育的主要方式,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改观,学生只是消极地、不自觉地、甚至是完全被动式地接受,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不可能让学生从原理上、精神上领会立法者的立法原意,要保护的客体是怎样的,这样规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势什么,其价值取向如何取舍等等,这些都全然不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是当下知识产权教学过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学习包括知识产权意识在内的相关知识,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还是非常迫切的,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可能使得与创新性、创造性有密切联系的知识产权意识的教学要求相距甚远,因此要求大学生们深入地探讨或研究这些知识还是需要较长时间的引导才有可能实现。
2.2 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欠缺
前已述及,知识产权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发展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是舶来品。在引进过程中,吸收了不同国家在知识产权意识、人才培养、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内容。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历史传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各个国家对于同一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的规定也千差万别。加之很多学生之前几乎没接触过知识产权领域的相关的课程,学生的法律知识基础薄弱,再加上知识产权法律文本的抽象性、专业性的特点使得学生无所适从,学习难度不容小觑,很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知识产权知识的学习提不起兴趣,更不用说深入学习了。
实践实训环节的缺失或不足是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抽象的理论只有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方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知识产权创新性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全新的知识,是对原有知识、原有认知的否定或突破,它是打破原有既定的思维模式的成果性标志,不能再用固有的方式方法来教授全新的东西,否则无异于在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实践实训课程则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对学生法律应用能力的培养起到基础性作用。通过实践实训可以训练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思维,来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以达到保护知识产权创造者或权利人合法权益的目的。实践实训是为抽象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服务的,在实训课程中,应适当增加专利挖掘、专利价值分析、专利意识培养、专利检索、商标注册申请和国际商标注册等方面的实践实训,让学生在实践实训过程中进行感悟,通过创新性、否定性思维来提炼自己的观点,锻炼自己的思维,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法律思维方法。
3 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路径
3.1 对教学内容的优化选择方面
应紧密联系知识产权发展实际,如结合当前全球知识产权发展的趋势和知识产权立法与国际合作的动向,以及国内对知识产权立法的修改,特别是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以及软件保护条例等与未来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并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和接受能力,尽可能选择实用性强、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内容和案例充实到教学中,以使学生能学得进,用得好,诸如华为公司与美国苹果公司专利之争、韩国三星公司与美国苹果公司专利之争、深圳唯冠公司与美国苹果公司商标权之争,都是业界典型性的案例,将其引入到教学内容中,必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2 与专业紧密结合方面
不同专业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目标、职业倾向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将知识产权的原理与规范跟学生未来创业、就业岗位相结合,不断寻求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共性,突出对教学重点和实训项目的设计,使其能成为不同专业学生之间学习的通识课程。以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为例,如能结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中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内容,将在对外贸易发展实践中经常遇见的,如专利许可与授权、品牌授权、进出口侵权、海关保护等结合起来,将抽象、枯燥的内容转化成与实际生产经营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能从简单的初步了解逐渐形成到深刻的认知认同上,则在教学效果上会有明显提升。
3.3 创新教学方法
借助信息化、多媒体等工具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知识产权的认知由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知,调动学积极性,使主动学习成为一种習惯。当然,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针对知识产权课程的特点,还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法、主题研讨法、模拟法庭等多种教学法。
3.3.1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知识产权法律教学中极为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选择代表性案例为基本素材,以学生为主导,对案例进行剖析和解读。案例分析的步骤具体可分为:时代背景介绍、市场环境分析、相关企业分析、案例发生起因、发生过程、引发结果、社会影响、司法介入、裁判结果、启示心得、改进措施等方面。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个人之间的分享等形式,强化学生对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梳理出知识产权的脉络特征,特别是创新点,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需要强调的是,在选择案例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案例的代表性、普适性。由于案例分析教学法无法顾及到每一个知识要点,因而应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案例应能代表现代商事交易活动中出现的知识产权新动向,能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具体案例分析过程应当包括案例导入、案例分析与解读、条件假定、案例总结、反思与回顾5个环节,教师侧重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当条件发生变化时解决方案的更新。
3.3.2 問题研讨教学法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体现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志,通过设定问题,对问题进行剖析,通过研究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探究问题形成的原因,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知识产权本身是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成果的标志,结合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带有探索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创设一些有挑战性的情境,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自主研究,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充当导师角色,对学生研讨中的问题适时纠偏。例如,在关于某项专利创新点的表述上,可能存在A/B/C 3种表述,各种表述之间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从而导致专利保护的范围也不相同,到底是以独权申请还是以从权申请更有利,更容易通过专利审查,抑或是考虑到将来的专利无效诉讼中被无效的概率有多高,诸如此类问题并无所谓标准答案,其意义在于当存在多种可能的情况下,应如何在各种利益之间进行取舍,如何平衡眼前和长远的利益,如何评价现在的选择对未来知识产权确定性与稳定性的影响等问题,这种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主动思考问题、全面分析问题,立体化、综合化的解决问题能力正是在这样的研讨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这些问题的研讨本身具有一定的思辨性,既可以激发学生自主的学习兴趣、探讨的欲望,同时也能获得解决问题时的成就感。
3.3.3 模拟法庭教学法
引入个案进行模拟法庭教学可以更加直观的使学生上一堂生动活泼的体验课。通过模拟真实的法庭场景,学生可以全程参与一次知识产权案件从受理到庭审再到结案的全过程,通过准备材料、明确诉求、提起诉讼、立案缴费、文书送达、开庭审理等程序的实施,再到亲身经历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庭审各环节的展示,再到法院依法做出裁判。分别安排不同的学生扮演原告、被告、法官、律师、证人和旁听人员的角色,通过亲身参与角色扮演,体验并了解法庭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完整程序。此类教学实训活动是颇具挑战性和参与性的,全程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现实工作中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运用和其价值所在,从而形成关注知识产权、认识知识产权、运用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制止侵权行为,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合法权益的目的。这一方面可以充分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证据的能力,提升其诉讼技巧,锻炼其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从权利人、侵权人、法官和旁听人等不同的视角对同一案例有不同的解读,不同的参与主体所不同的利益诉求,各自的立场、观点、证据、策略等均不相同,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知识产权法律真正能够起到保护权利人、制裁侵权人、实现知识产权终极价值所指向的鼓励创新创造、尊重原始创新、以公开换保护、促进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运用法律途径解决知识产权侵权案件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总之,知识产权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而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知识产权意识的认知起步,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从各个不同维度形成合力,为提高大学生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田歆.浅议高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8).
[2]谢斌.关于实训教学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讨论[J].现代企业教育,2014(2).
[3]袁静.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与能力培养探析――以南京高校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调查为基础[J].改革与开 放,2014(3).
[4]张武军.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2).
[5]周焕月.国际商法课程教学对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J].知识经济,2016(11).
[6]邹晓红.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
[7]丛雪莲.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
[8]曹蓉.高职院校学生知识产权意识提高对策[EB/OL].[2018-10-23].https://www.zhazhi.com/lunwen/jjkx/zhishichanquanlun-wen/154643.html
Abstrac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an important symbol of national wealth,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which is especially prominent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acquisition and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hould become a required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receiving higher educ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problems in intellectual property education.Based on this,approache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onsciousness of prot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aspects of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combining closely with specialty and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intellectual property;consciousness of protection;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