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女装品牌风格形成的文化基因探析

2019-09-10侯凤仙季晓芬

关键词:文化基因风格品牌

侯凤仙 季晓芬

摘 要:从杜嘉班纳(Dolce &Gabbana)女装品牌创始人文化背景着手分析,以“文化基因论”观点追根溯源,探讨品牌风格的文化成因――西西里多元文化和意大利制造精神,这本源的文化带给了品牌无限的设计灵感,支撑着品牌有别于其他品牌的特色,也为我国本土品牌成长树立了典范,其借助文化基因强大的创新力和高贵品质的坚持都有学习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杜嘉班纳;风格;设计;文化基因;品牌

中图分类号:TS941.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346(2019)02-0038-07

杜嘉班纳(Dolce &Gabbana)女装是杜嘉班纳集团公司旗下的品牌,也是杜嘉班纳创始人于1985年创立的第一个品牌。历经几十年世界时尚浪潮的刷洗和世界时尚风格变化的冲击,杜嘉班纳女装始终以其诞生之时独特的风格,一季接一季,将强大的创新力与其起源地地中海风情结合在一起,造就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品牌魅力。[1]品牌的成功离不开支撑其成长的文化,“通过传递一定的文化信息,从而把上一代人的文化知识传递给下一代人,这样代代相沟通,最终促使了人类文化的发展。”[2-3] 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在杜嘉班纳女装品牌发展历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1    品牌创始人文化基因决定了品牌的独特风格

杜嘉班纳(Dolce &Gabbana)品牌,与2位品牌创始人兼设计师息息相关,品牌名称也是源自两人姓氏组合。

一位是多梅尼科 多尔切(Domenico Dolce),1958年8月13日出生于西西里岛巴勒莫(意大利西西里自治区首府)附近。西西里岛位于意大利南部,地中海中部,海岸风光秀丽迷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的西西里总是兵家和商人争夺之地,在入侵者占领的同时,西西里又成为各种文化大熔炉, 早在古典时代,西西里岛就成为希腊罗马史学和文学重点关注对象;随着欧洲古典文化的发展演变,西西里的形象也几经变化[4-5],西西里成为一个美丽而充满矛盾的地方。多尔切在这种地域文化滋养下成长,他也像诸多西西里人一样,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多年来一直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譬如在服装色彩运用上,大胆采用西西里民族风情鲜亮的对比色彩,同时以天主教妇女服饰色彩――黑色作为主色调,以经典的无彩色系列演绎意大利高贵品质,形成了杜嘉班纳特有的品牌文化。

斯蒂芬诺 嘉班纳 (Stefano Gabbana),1962年11月14日出生于米兰。早先,嘉班纳是学习图形设计与绘画的,后来他对时装设计兴趣盎然。他曾在米兰的一家时装店做助理设计师,在这里结识了多尔切,他们一起工作,相互勉励,这也为后来两人合作创造品牌打下了基础。嘉班纳的血统中流传更多的是经典的意大利风格,表现在他的设计中:追求卓越的意大利制造,选择上乘的面辅料,讲究饰品搭配,采用重工刺绣和考究的廓形裁制。正因如此,杜嘉班纳女装处处透露着奢华和优美的风格。嘉班纳和多尔切,这对“意大利制造”的新生代设计师,他们成功地演绎了意大利精神,以其极具特色的创意设计和固有的品牌文化,吸引着时尚圈人士的高度关注,意大利著名影星莫尼卡 贝鲁奇(Monica Bellucci)、澳大利亚女歌手及演员凯莉 米洛(Kylie Ann Minogue)、英国歌手及时尚设计师维多利亚 贝克汉姆(Victoria Beckham)等诸多明星都是他们的忠实客户。他们创造的女装品牌跻身于国际一线品牌之列,随后推出的男装品牌也具有同样的影响力。

当然,对杜嘉班纳女装风格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比如:很另类、反叛性太强、地域特色过分而弱化国际性,等等。然而杜嘉班纳女装有着根植于品牌深处的文化内涵,这是其区别于其它品牌的关键所在。也正因为如此,两位设计师的创新性和对时尚的敏锐度,使他们成为“规定的制定者,而不是规定的遵守者”[6],正如《时尚COSMO》杂志主编刘阅微女士所说:“一件好的时装,会让这个庸俗的存在(服装的实用性)变得赏心悦目,变得充满艺术气息,变成一种人人追求的生活方式,变成一种文化……”[7-8]。1994年杜嘉班纳(Dolce &Gabbana)公司推出了以首字母缩写D&G注册的副线品牌,D&G沿用了杜嘉班纳的风格,而且定位相对年轻,价格较低。由于物美价廉,副线品牌D&G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其发展势头甚至盖过了主牌杜嘉班纳,公司也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但这无疑降低了主牌Dolce &Gabbana的先锋地位,为了保持品牌的高端品质和固有风格,于是在2012年米兰春夏时尚周上,两位创始人毅然向外界宣布关闭副牌D & G,从此主牌和副牌成了同一个品牌。

2    西西里多元文化是取之不尽的设计源泉

2.1    西西里多元文化脉络

和所有人类文明一样,西西里文化脉络有其形成和发展背景,即成长“基因”。如前所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上的西西里是兵商必争之地,是各种外来文化的大熔炉,西西里文化是在承传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融入外来新文化而形成和发展的。

2.1.1    希腊、罗马文化进入西西里岛

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进入西西里,向西西里输送希腊神殿文化、宗教文化,原土著民族对希腊文化本就怀着敬仰之情,在希腊文化进入之后土著民族的观念文化和物质文化日趋希腊化。到目前为止在西西里有(除希腊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神殿,如阿格利真托(也叫做神庙之谷)神殿(图1)。

公元前3世纪,罗马文化也进入西西里岛,西西里岛成為罗马的一个省,随后完全被占领。西西里最大城市巴勒莫有一条罗马街,由此可见西西里民族对罗马文化的崇敬。罗马艺术与希腊艺术在西西里融合后,形成了典型的具有罗马风格的艺术,譬如普雷托里利亚广场的建筑雄伟壮观,雕刻强调真实(图2)。

2.1.2    拜占庭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相继进入西西里岛

公元535年,拜占庭人占领西西里岛。西西里文化在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拜占庭文化。拜占庭艺术特点表现为抽象性和扭曲性:古代希腊罗马艺术重视从自然中得到创作的灵感,把宇宙万物的自然状态视为美的源泉,但是拜占庭艺术却认为艺术的核心在于表现某种抽象的精神和反映神圣的情感,艺术的目的是激发人的宗教灵感;基督教精神对拜占庭文化影响较大,使拜占庭艺术的价值取向发生扭曲,自然美变成现世丑,艺术美不是光明而是灰暗,不是生动而是呆板。锡拉库萨大教堂则是拜占庭文化与希腊罗马文化融合的典型建筑,经过几次改建,錫拉库萨大教堂具有希腊罗马神庙遗风,又有拜占庭风格(图3)。

公元827年阿拉伯人占领西西里岛,随着政治、军事的占领,同时也传播了拉丁语、伊斯兰宗教,在古希腊、罗马和拜占庭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西西里多元文化的内涵,东西方文化在这个时期的西西里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融合,西西里也被称作“中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巴勒莫大教堂(Cattedrale di Palermo)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后的见证,该教堂在罗马帝国晚期就已经存在,建立在一片古墓地之上。阿拉伯人占领巴勒莫的年代里,将这里改造为清真寺。几经修建,整座教堂混杂了多种式样:左边的尖顶钟楼和拱门是明显的哥特式;钟楼上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雕饰;右边高大的圆顶是巴洛克式的标志。几何图案和巧妙别致的构思中,具有明显的抽象法和形式化的特征(图4)。

2.1.3    诺曼人促使西西里岛文化大融合

公元1091年诺曼人开始统治西西里岛,在罗杰二世时期,采用天主教化和拉丁化的政策,吸引了众多学者、科学家、诗人、艺术家和工匠的到来,成为名副其实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许多经典著作就是在这个时期传入西西里的。其中一些经典著作,如柏拉图对话录和亚里士多德著作的译本,又通过西西里传往欧洲。罗杰二世统治者把文化多元、信仰不同、部落林立的岛屿地区打造成统一的王国,并发展成为欧洲最为富强、繁荣的国家之一。以蒙雷阿莱大教堂(Duomo di Monreale)为例,外部结构是朴实庄严的诺曼式建筑,似乎并不起眼,但其内部及细节装饰,却是融合了法国诺曼式、拜占庭式和阿拉伯式3种不同风格,美轮美奂,堪称诺曼底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也是东西方文化艺术结合的瑰宝(图5a,图5b)。

2.1.4    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造就了西西里岛浪漫奔放的个性

公元1412年西班牙人开始统治西西里岛,更加丰富了西西里文化。西班牙文化本就具有多元性,而基督文化和回教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更是给西班牙文化艺术染上了奇异的色彩,并且西班牙民族天生就有一种热情奔放和狂野的个性,在建筑上反映出诗意、梦幻的、神话的风格,往往充满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

巴勒莫大教堂建筑依然是文化融合的典范,既保留着浓厚的古希腊、罗马风格,又融入阿拉伯、诺曼和西班牙风格。(图6)该教堂在原有清真寺的基础上开始兴建诺曼式教堂,13世纪开始受到哥特式影响,15世纪又融合了西班牙建筑风格。哥特式的双层尖顶窗和拱门,加泰罗尼亚风格的门廊和柱子,穆斯林风格的几何图案,这些艺术因素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它告诉人们:这里曾被西班牙人统治过。公元1861年西西里回归意大利王国,1946年建立意大利共和国,至此西西里就归属于意大利管辖。

2.2    西西里多元文化灵感源

“自然和历史把西西里造就成一个充满矛盾的地方:它具有意大利的一切优秀品质,也具有意大利的一切弊病,并使这些优缺点更加夸张地表现出来。”[9]将这种优缺点转换成设计元素,这在杜嘉班纳女装设计中得到了充分表现。

2.2.1    永恒的黑色奢华

杜嘉班纳一直以正统的源自古罗马天主教的色彩作为基本色彩,持续不断地向世界演绎“时尚与宗教”的联系,通过对杜嘉班纳近10年的女装高级成衣秀的分析,不难发现,杜嘉班纳品牌早已把宗教文化融入了时尚之中,几乎每个季节都会推出一系列黑色奢华成衣,而且都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如2010年春夏,推出了惯用的黑色系列套装。与以前推出的款式相比较,这一季节的设计少了一些厚重的古典味道,更多地迎合了全球市场和新一代年轻人的审美,具有阳刚之气, 但又富有曲线,用蕾丝和流苏元素设计的小礼服,传达了探戈热舞中的女人们的妩媚(图7)。

在随后的设计中多次应用黑色奢华,在2012年秋冬女装成衣秀上依然以宗教为设计灵感。及膝长的斗篷,即使仅采用了黑色和金色的面料,还是让人们不禁想到主教的衣着,蕾丝内衣和长袜的组合运用,减弱了宗教元素带来的神秘感,借用建筑彩绘图案以金色线刺绣。尽管款式不断变化,但其固有的文化基因特征依然很明显(图8)。

2.2.2    反复应用的混搭风格

西西里民族多元文化的融合为杜嘉班纳品牌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杜嘉班纳设计师们钟情于这种多元文化,乐此不疲地汲取灵感,如在2008年春夏发布会上的作品,其中一个系列采用了现代艺术家挥洒自如的手绘图案,但款式却采用了巴洛克风格的大裙撑式的蓬蓬裙,大蓬蓬裙又用轻薄的纱作为面料,脱去了古典巴洛克风格的厚重,让款式更加时尚。这种混搭风格在2017年秋冬季节的设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两位设计师以“当代文艺复兴”为主题,在秀场上设计了4种混搭风格:一是文化混搭。即融入古典文艺复兴风格,其中精致的刺绣和华丽的皇冠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遗风;二是时空混搭。将现代与未来的梦幻、古代公主风格与现代互联网信息关联;三是色彩混搭。以意大利社交形式表现,百花齐放;四是演员混搭。采用普通民众做模特,动用140名非职业模特来演绎这场秀,这些模特大多是杜嘉班纳的消费者,演员中有母女、姐妹、情侣、社会名流,不同体型、不同种族、不同年龄,杜嘉班纳的客户成了主角(图9)。

2.2.3    热情四射的民族风情

许多年以来杜嘉班纳总是从西西里文化中汲取营养,除了宗教文化、装饰艺术,以及各种外来文化的灵感以外,美丽的自然文化也是设计师们的灵感源。两位设计师把常见的西红柿、辣椒、茄子等果蔬当做印花图案,色彩丰富,看似休闲浪漫的风格配上做工精良的手提包,品质感顿时提升,精致的发饰是杜嘉班纳品牌一贯的画龙点睛之处(图10)。当地流行的木偶剧偶像照、花瓶和日常用来买菜的藤编篮子等都成为灵感源。这种创意无疑在引导着世界时尚潮流,其大胆的创意思维是二线三线品牌借鉴的模板。

3    意大利制造精髓根植于品牌设计细节之中

杜嘉班纳(Dolce &Gabbana)尽管从西西里多元文化中不断汲取灵感,每个季节都推出带有独特风格的作品,但其骨子里依然刻着“意大利制造”这一烙印。“意大利制造”(Made in Italy)这一品牌,往往也可更精确地解读为“意大利式制造”,它代表着那些集合了各种价值特色、手工工艺、科学技术、哲学艺术等因素而设计和制造的产品。[10]杜嘉班纳两位设计师始终在诠释这一品质,可以说从1985年开始创立品牌至今,“意大利制造”总是贯穿始终,这一文化基因也成就了杜嘉班纳世界一线品牌的地位。

从服装版型上看,杜嘉班纳秉承了意大利女装的精工细作,应用立体裁剪技术,让每套服装都符合穿着者的体型。尤其是秋冬装,更能看到高超的裁剪技术,每套服装都达到了要传达某种信息的目的,譬如:让女性的体态更显妩媚,让每一个造型设计精确到位,等等。如2013年秋冬季节的一款连衣裙(图11左款),看似简单,但其设计却很复杂:既要保证教堂装饰画的印花效果和珠绣装饰的完整性不受影响,还要突出花瓶造型效果;臀围和腿围的松量恰到好处,既不能影响正常行走,又要保持整条裙子高度合体的造型。这种设计要求体现在杜嘉班纳品牌的每款衣服中。在借鉴复古元素进行设计时,把借鉴的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如图11右款的设计,设计师把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羊腿袖与现代女性套装结合起来,把极其夸张和简约的元素放在一起,体现出高超的工艺处理技巧和强大的自信心。

“意大利制造”精髓还表现在品牌的配饰设计上。意大利女性讲究配饰的运用,杜嘉班纳品牌也将配饰作为设计重点之一。除了常用的宫廷风格的皇冠头饰以外,取自宗教色彩的十字形耳环和项链也经常用于设计中。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提高了配饰的精度和装饰性,在表达西西里浪漫风情时,经常采用玫瑰花和植物的叶子作为发夹、头饰、胸针等,这些配饰和服装本身融合,無不透出意大利制造那精良的工艺和品质(图12)。

综上所述,杜嘉班纳女装始终承传自己的文化基因,始终秉承着“意大利制造”精神,一丝不苟地把经典演绎到极致。通过分析杜嘉班纳女装品牌风格的文化基因,不难看出:文化使品牌有了强大的生命力,文化使设计灵感变得无穷无尽。文化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因此设计师应运用新的思维方式,将古老的“文化”和“时尚”有机结合,只有这样,品牌背后的故事才会更加动听。杜嘉班纳就是这样,虽然带有某种偏执和狂热,但这种偏执和狂热也激发了无限创意,她用时尚的语言阐述品牌的文化精神,使其名字愈响,地位愈高。杜嘉班纳对文化的追求为我国本土品牌的打造树立了榜样,她对本土文化的钟情,她对传统手工艺和高水平裁剪工艺的追求,她以独特的眼光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参考文献

[1]方圆.西西里的D&G传说[J].现代企业文化(上旬),2018(08):84.

[2]严春友,严春宝.文化全息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1:105.

[3]叶青山,王肇基.文化基因解密[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8-10.

[4]吕厚量.古典文化史中的西西里形象嬗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6-05:(5).

[5]歌德.意大利游记[M].赵乾龙,译.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5.

[6]秦泉.世界名牌博览[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14:68.

[7]刘阅微.风格何以永存[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9.

[8]拉斯﹒史文德森.时尚的哲学[M].李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9]陈君宏,李跃森.意大利艺术之旅[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343.

[10]詹皮耶罗﹒博索尼,齐亚拉﹒莱切.意大利设计的实质――对意大利设计“方式”本质特点地思考[J].陈坚,译.装饰,2016       (6):84.

Abstract: By analyzing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founder of the women's clothing brand Dolce & Gabbana, and tracing back to the origin with the “cultural gene” view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ltural causes of the brand style--- the multi-culture of Sicily and the spirit of made-in-Italy.The original culture brings unlimited inspiration to the brand,suppor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brand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brands, and gives a brilliant example for the domestic brands to grow in China.The great creativity with the help of cultural gene and the adherence to the noble quality are worthy of learning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Dolce &Gabbana;style;design;cultural gene;brand

猜你喜欢

文化基因风格品牌
舞蹈人类学视角下湘西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基因解码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浅析泉州侨批的传统文化基因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品牌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研究
从电影到品牌:看黄渤的“品牌化”之路
旅游经济
电子商务环境下品牌建立探讨
德国“国富民强”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