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2019-09-10李松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21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李松云

【摘要】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小学语文一线教师没有深刻认识到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意义,从而忽视了朗读教学,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革新教育理念,充分重视朗读教学,精准施策,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策略

拼音、识字、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而朗读对于其他内容的学习具有较大的帮助,也可以促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因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就需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科学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近些年来,我国课程改革日趋深入,小学语文教师虽然充分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但是将识字、写字等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在朗读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需要及时改革和优化。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意义

第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发展。我国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开展朗读活动,学生能够对口语材料进行积累,语感得到培养和提升,进而有效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第二,学生理解能力得到提升。學生在朗读过程中,需要调动眼、耳、口、脑等多个感知器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增强理解能力,更加深入地理解、感悟学习内容。

二、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第一,朗读的实际意义缺乏。通过朗读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理解材料中的文字、句子和感情。现阶段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朗读示范的作用,经常以课后作业、预习作业等形式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这样教师的指导作用就得不到发挥。此外,即便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朗读,教师没有及时评价学生的朗读质量,朗读能力得不到切实提升。

第二,朗读时间较短。目前,大部分语文教师将读音、识字等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没有充分重视朗读训练,朗读时间较短。为了节约课堂时间,部分教师甚至没有留设时间用以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认识不到朗读的价值,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朗读训练。

第三,朗读形式单一。调查发现,目前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依然是语文课堂中的主要朗读形式,这些单一枯燥的朗读形式,无法将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起来,朗读效果受到严重影响。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的策略

基于多年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示范朗读,优化朗读评价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通过开展示范朗读,可以将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起来,进而自觉主动地进行朗读训练,达到朗读能力提升的目标。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首先进行示范朗读,融入个人感情,搭配一些肢体表现,将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欲望调动起来。例如,学习六年级语文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朗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带入到小女孩的凄惨情境中。完成示范朗读后,教师对朗读要求进行明确,由学生进行朗读。最后,教师需要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尽量细化评价,将朗读过程中的发音、连贯性、感情等因素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客观公正地指出学生朗读的优点和缺点,促使学生能够明确锻炼方向,达到朗读能力提升的目的。

2.结合材料内容,采取多样化朗读形式

传统的朗读形式难免比较枯燥,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朗读活动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需要对教材内容充分了解,合理设计朗读环节,将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运用起来,以进一步增强朗读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例如,在学习六年级语文上册《自相矛盾》一文时,本篇文章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方式,由学生分别扮演卖矛的人,以及围观的一些群众。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一定要融入到角色当中,除了融入个人感情之外,还需要搭配一些肢体动作和表情等,将卖矛人的自夸心理和周围人的嘲笑之情充分展现出来。通过这样的分角色朗读,学生们就可以有效感受到朗读的乐趣,进而自觉参与到朗读活动中。

3.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趣味朗读情境

目前,在教育教学领域内已经广泛运用信息技术,以此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成效。而在朗读教学中,信息技术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借助于图片、声音、视频等载体的支持,能够将情境创设出来,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进而产生阅读的兴趣,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六年级语文下册《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一文时,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实际看过大海,难以理解文章中的内容。因此,在朗读课文之前,教师就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生动呈现大海的图片、视频,播放海浪的声音,构建立体化的大海情境,给予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4.保证朗读时间,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时间过少,会直接限制到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小学生不具备足够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仅仅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内自主进行朗读训练,朗读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教师就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留出足够的课堂时间支持学生进行朗读。教师要将朗读要求明确介绍给学生,包括发音准确、充满感情等。教师还可以将早读课时间充分运用起来,通过多样化朗读教学活动的实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综上所述,朗读能力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针对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选择针对性的策略,优化和完善朗读教学,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欲望充分调动起来,增强学生的朗读体验,有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颖.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123-125.

[2]贺静静.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11):55-56.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