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9-09-10孙志宜
孙志宜
關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22-0132-01
1.进行课堂知识点分析
课堂知识点是教师制定信息技术内容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之前一定要梳理好课堂知识点,把握好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从而将所有的教学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便于提炼、凝聚其中的精华以形成信息技术内容。
在《认识时间》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偏向于感性教育,是让学生了解认识时间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偏向于知识教育,是让学生了解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并学会认识时间的方法;第三部分则偏向实践教育,即让学生练习认识时间。三大部分层次有序,可前后衔接,共同作为信息技术的主要内容。
2.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设计
设计信息技术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核心和关键,直接关系到信息技术的质量,所以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设计不同于传统的教案设计,应当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是学生的认知问题:首先,信息技术设计要符合小学生的基本学习期望和需求,满足趣味性、启发性等特点,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卡通手表、挂表等作为认识时间的教具,设计诸如“我们可以从哪个方面清楚分辨时针、分针和秒针”等启发性较强的问题。其次,信息技术的设计内容应尽量避免复杂繁琐,而是要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例如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中加入板书,帮助学生理清学习思路,还可以加入提醒音,提醒学生该进行哪个学习步骤等等。
第二是学生的主体性问题:首先,信息技术设计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学习习惯、个性、心理需求为核心制定设计方案,而且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时候也必须照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多给他们自由选择和探究的空间,所以教师可以把一个信息技术视频分成三段(认识时间、识读时间、利用时间),并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需求有选择的观看不同的信息技术视频。其次,信息技术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即学生通过信息技术不仅要学会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增强学习兴趣、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3.制作课件,提升课堂质量
制作信息技术课件的过程也是教师统筹安排教学内容的过程,只要教学内容安排的好,那信息技术教学质量也就有所保障。上述中提到,教学内容一共分为三大部分,在第一部分,教师可选择故事《珍惜时间》告诉学生时间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教学内容。在第二部分,教师可选择EXCEL表格详细列出时针、分针、秒针的作用以及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从而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在第三部分,教师可选择动态图片(卡通手表、挂表)让学生自己识读时间,引导学生自主练习。
4.信息技术的上传与学习
信息技术上传是比较简单的事情,教师只需要三个问题即可:第一是上传的教学视频必须分门别类,并记录好上传的时间和视频名称;第二是教学视频一定要上传到共同学习平台,并教给学生观看和下载的方法;第三是教学视频一定要留有备份而且要经常更新。
信息技术学习需要学生自主自觉,前期,教师可以多在共同学习平台上发一些好玩的小游戏或数学小笑话,或者是用积分奖励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看信息技术视频,一旦学生形成了学习习惯,那往后的信息技术学习自然就轻松许多。
5.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方法
信息技术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情境应用、游戏应用两种。
所谓情境应用即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情境之中,从而让学生在教学情景中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情境——“假如我能回到昨天”中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视频给学生讲一讲时间的重要性,并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所谓游戏应用即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数学游戏之中,从而作为辅助数学游戏的有效道具。例如在数学游戏——“时间接龙”中教师就可以先通过信息技术视频讲解时间的识读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时间接龙游戏。
6.设计信息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的设计需要辅以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才能更好的发挥其教学作用,所以教师必须通过科学的教学引导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例如讲一个关于时间的小笑话、播放一首关于时间的小音乐等等。此外,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设计信息技术也十分重要,所以教师必须主动拉近师生关系,以提问题、讲故事、解疑答惑等多种方式促进师生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7.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数学教学,实际上是实现了信息技术和现代人本教学理念的深入融合,从而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的不断提升。当下,如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嵌入信息技术,如何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是应用信息技术的关键点。
参考文献
[1]牛秀云.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整合[J].学周刊,2017(6):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