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种植结构调整转型、发展有机生态农业

2019-09-10江世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有机现代农业

摘  要:近年来,我国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在农业机械化、生产规模化及有机生态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区域性发展呈现不平衡,既使在同一地区,也存在现代农业发展环节、农业产业链条上的殊多不足和缺陷,特别是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及产业融合上,往往存在调而不优,调而未果,产销脱离,效率低下等殊多现象,没有达到政府初衷和农民意愿,致使地方农业经济对区域社会总体经济的贡献率处于瓶颈,提升有限,农民的种植收益不高,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快,制约了地域经济的发展。

实践证明,现代农业发展必须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为路径,向有机生态农业方向转型发展,同时还要加强农业的产业融合,接通上下产业链条,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最终实现现代农业的协调统一发展。

本文以澧县为主要调研对象,通过对该区域目前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了解及对内在因素分析,查找原因,寻找对策,探求现代农业发展与繁荣之路。

关健词:种植结构调整;有机生态农业;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探讨

一、现状与不足

澧县做为湘西北区域农业大县,历来是国家粮棉油重要生产基地县,拥有近100万亩耕地面积,其中棉花30~35万亩;水稻近100万亩(复种指数),油菜60万亩,其它粮食和经济作物15~20万亩,农业生产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农作物产量居全省前列。

1、种植结构调整与有机生态农业现状

①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阶段:该县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展注重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概括起来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以政府主导型(指令性)的种植结构调整,主要是针对粮棉油三大主要农作物,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经济效率与带给农民的直接收益变化幅度并不大。

第二阶段:本世纪初10年,在发展水稻、棉花、油菜三大主宗作物的基础上开始重视发展以特色农业为目的种植结构调整,带有市场经济的指导性趋向,并形成了部分农业特色产业项目。

第三阶段:近五年来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是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总体趋势下,以土地流转为背景下,以项目资金、惠农补贴为政策,经济为杠杆,实行政府指导服务性与市场调控性双结合的推动下开展的调整转型。

②有機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是规模不大,属于小面积探索阶段。二是标准不高,真正通过有机认定的农产品并不多,品牌影响力不大。三是发展不畅,受市场因素困绕短期内效益不高,有机生态农业发展存在规模与效率的泡沫,没有真正参与市场竞争,靠项目寄养,不高效,不持久。

2、不足

①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呈现滞后性。创新能力不够,种植结构的调整存在校仿而导致的盲目跟风现象比较普遍,很多农户看到别人发财转而快干大上,而市场又是此消彼长,随时变化的,调种的结果是赚不到钱,形成一哄而上和一哄而散的现象屡见不鲜。

②结构调整调而不优,效益低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是面积规模、项目特色,更是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效率和产品附加值,需要的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优势,打造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可预见效率应是在准确把握市场动态,打造自已的特色品牌支撑下实现的,离开此点,就会导致调而不优,物贱伤农。

③有机生态农业发展缓慢。表现在种植结构调整往往与有机生态结合度不高,远落后于沿海发达省份县市,相当部分有机农场承包经营业主或农庄主打着现代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幌子,实际是冲着政府的项目资金而来,没有着眼于在市场竞争中如何胜出立于不败之地,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与之匹配的能力和资源。

二、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看,主要因素有三:

1、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转型不充分。有的结构调整与市场脱轨,没有前瞻性,导致在市场中死亡;有的仅仅停留于政绩的层面,而没有因地制宜,没有考虑到农民的效率,因而成为短期行为;有的一味盲目效仿创新不够,没有在“特”字上下功夫,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存在调而不优,效益低下。

2、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有机生态农业融合发展不到位。结构调整的单一性与生态农业发展不吻合和脱轨,甚至有机生态农业缺位,因而没有潜力和后劲,不符合现代化农业特别是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

3、农业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强,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没有加工增值环节或销售不畅,自然会影响到其上游的初产品生产,出现产品滞销或物贱伤农的现象,严重损伤种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

三、结论: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实现种植结构调整与有机生态农业的整合协调发展,同时加强农业产业融合,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图:现代农业发展支撑点: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加工、流通产业融合。)

具体来说,分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以精优为准则,加快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升级,发展特色农业。

第二层面:以生态为目标,加快结构调整与有机生态的结合,发展优质农业。

第三层面:以市场为导向,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深度融合,发展高效农业。

四、建议:

如何实现进行种植结构的调整转型、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与加强产业融合,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应具有长久的发展思维和创新、绿色发展理念,既要加强种植结构的宏观和微观调控,又要加强上下游的产业融合,以系统支撑发展。具体来说,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宏观与微观、横向与纵向的双向调节,增强关联性。

1、宏观方面,要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包括区域结构调整、品种结构调整和功能结构调整三个方面。

①区域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抓好主导作物的生产区域规划和横向调整,充分利用本县各乡镇的地理特点和区位、人文优势,选择最佳的地段种植适种作物,努力扩大生产面积,形成平湖(原)、丘陵、山区农业区域作物主版块。

②品种结构调整的重点就是在区域结构调整的基础上,以高产、优质为原则,加大品种改良,进行作物纵向的种植调整,以努力提高农作物商品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③功能结构调整方面,围绕农业生产区的种植业、种植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环境保护,抓好粮棉油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和秸杆综合利用。同时,以区域优势为切入点,积极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生态农业和菜篮子工程,实现农业产业链条的环节增值,以带动上游基础农业的良性发展。

2、微观方面,要全力提高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指导工作。体现在:

①设施农业方面。要抓好农田基本水利建设及育苗中心、基地等设施建设,加大对机械化育秧专业合作社的培养和扶持,提高当地农民的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水平。

②大田生产方面。要抓好中低产田改造的基础上,做好生产技术指导和病虫害统防统治,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种植大户的培训,在种植结构调整上既要充分利用好惠农补贴资金,又要加强服务指导,寻求调的动力。

(2)以结构调整为基础,实现结构调整与发展有机生态农业的有机结合。

各级政府要大力提倡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始终坚持“大生态”观,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定点打造一批有机生态农业项目,与市场对接,大打生态牌,有机牌。对澧县而言,应以东北“五常”大米为典范,充分挖掘中国最早的水稻田“城头山文化”底蕴,树立以城头山紫米为品牌的优质先祖贡米;以太青山独特的自然风貌和文化为底蕴,在市场产品细分上主攻绿茶打造“双上绿芽”特色茶业品牌;以南方吐鲁番澧州葡萄为品牌支撑,打造口味纯正的优质葡萄品牌;以黄家套蔬菜基地为依托,打造真正的澧州无公害有机生态蔬菜产业园区;以彭城山庄为依托,借助钦山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澧水风貌自然底蕴,打造特色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以中国最古老城址及稻田的农耕底蕴,打造城头山农业观光业;以水资源相对丰沛的平原部分稻区为基础大力发展稻田养鱼(养蛙、虾、蟹、鳅、鳖),打造循环生态系统,努力提升现代农业版块的质量和效益,在实践摸索中聚焦细分产品,突出地域品牌。

3、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契机,加强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

实践证明,加工与流通所带来的产品增值是显而易见的,以下游带动上游,决定农产品规模、种类、品质,更能避免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少走弯路和减少种植风险。县域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与农业的产业化紧紧的捆绑在一起,因此,打造地方龙头加工产业,加大流通,让本地产品走出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出路。

总之,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种植结构调整应是以产业融合为支撑,以发展有机生态农业为方向的系统工程,不能盲目大上,也不能单一校仿,上游初始农业的转型发展升级背后应有下游企业支撑,才是农业产业化迈上良性发展轨道的必由之路。

五、如何实现

現代农业的发展要坚持“创新”“绿色”理念,努力寻求以下力量支撑:

1、加强模式探讨力度。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的衔接,既要善于借鉴外县外省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又要因地制宜的改革创新,规划和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业种植模式。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用好农业配套资金,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协助搞好各方对接,搭好协作之桥,唱活农业经济之戏。

3、加快市场探索力度。生产、加工、经营、流通主体都要牢固树立市场的观念,要首尾相顾,搞好市场对接,善于走出去,引进来,为产品寻找市场,打通市场关节,建立相对稳定的销售渠道,避免因产品滞销而带来的农业结构调整的失败。

具体来说,要理清四点思路。一是要立足长远:地方政府应从农业的长远发展和战略高度,以更高的视野和市场的理念寻求农业的长久发展出路。二是要因地制宜: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特征、资源优势和人文特点,以占天时享地利拥人和的全局思维,制定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在“精”“准”“特”“优”上下功夫,打造自已的地域品牌。三是要有生态意识:切实融合生态农业的理念,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逐步引导向生态农业方向发展。四是要关注市场: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向导的原则,在规划之初就要密切关注市场,设计和考虑产品销路问题,加快市场融合,通过深加工与外销增大消化增量,提高农产品的多层次加工利用率,确保农业经济的发展活力和后劲。

作者:江世飞

2016年11月10日于澧县棉花原种场

作者注:

1、此文做为课题论文参加2016年常德市生物学会发言,得到农业专家的高度首肯。

2、以上仅为个人对此调研课题的调研与总结,数据为官方,观点为个人,不对之处希各位专家指正。三农问题的研究是新形势下的新课题,围绕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农村生态家园建设之外的软实力打造、农民的物质财富的创造与精神图腾的打造,从宏观顶层设计与微观操作执行,都值得去研究与探讨。此文撰写,旨在为我县农业发展方面提供良议和良策,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对之处,恳请批评指正!谢谢!

作者简历:江世飞,男,中共党员,出生于1971年7月,1995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农学本科学历(农学士学位),1998年评为助理农艺师,从事基层农业科技工作24年,现为澧县棉花原种场副场长,分管农业科研生产。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有机现代农业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2020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公示公告
我省3园区入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
有机白菜
喝有机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拟入选“互联网+”现代农业百佳实践案例公示名单
2016年高考“有机推断与合成”试题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