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琵琶浅谈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
2019-09-10喻可睿
喻可睿
摘 要:近年来作曲家们写出的新乐曲似乎因为更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而被大众接受。因而演奏古曲、小曲的机会与需求减少,琵琶传统乐曲的存在就在所谓流行的审美下逐渐被淡化。然而潮起潮落,等待一段时间过去,又有“更新“的乐曲出现,这样的“新“又能保持多久?我们对“新”的热情又能保持多久?传统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根,需要怎样保护与传承呢
关键词:传统音乐;保护;传承;琵琶
一、问题的提出
现象一: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一个学习琵琶一年多的中学生,听她弹奏了所学的琵琶练习曲和乐曲,令人吃惊的是所有的乐曲只有谱架上的四张A4纸,乐曲分别是《琵琶语》《茉莉花》,甚至都没有一本规范的琵琶教材。
现象二:某大学音乐学院琵琶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面对刘天华先生创作的瀛洲古调《飞花点翠》、阿炳的《大浪淘沙》等“老曲”,以曲调朴实、技法平平等理由有选择地回避。理由是当代大学生應该跟随潮流与趋势,更多的都在演奏一些追求技法或是曲调“较新”的乐曲。作为有着两千多年发展历史的古典乐器,难道是在随大流中失去自己的独特韵味?
二、重视传统音乐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坚持四个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应该对中国传统音乐保持“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音乐,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展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思想本质。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了。但是近年来,我国的传统音乐却随着历史、社会的变革遭到了匪浅的创伤与损失,同时西方音乐的进入也使得传统音乐的发展形势空前严峻。在时间的流逝中,传统音乐出现了一些空白与丢失,因此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就变得极为迫切与重要。
三、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的主要途径
在《中国民间音乐概述》一书中,谈及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国的民间音乐可划分为器乐音乐、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与民间舞蹈音乐。在这五个分类中,我想从器乐音乐中的“琵琶”出发,谈谈我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的看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中国传统音乐博大精深,融合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中的苦难与幸福,倾诉着中华民族的沧桑与悠长。很幸运的,六岁开始我就跟随自己的启蒙老师学习琵琶,了解这件从东晋南北朝时期就来到中华大地的传统乐器。上个世纪上半叶,琵琶开始形成了平湖派、无锡派、浦东派、汪派等流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些演奏技巧、演奏技法都在不断革新、改良。然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最传统、最原滋原味的技巧、技术、却慢慢丢失。更严重的,则是那些中国古代留下的音乐文献,在民乐新曲、西乐东渐的冲击下逐渐失传。
专业院校的坚守至关重要
东京艺术大学的教授王晓东老师从小跟随琵琶大师王范地习琴。在中国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入日本深造。在日本二十八年琵琶教学经历中,王晓东老师更加深刻的观察到了以琵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音乐与传统文化的丢失与空白。在王晓东与我们一起上课的过程中,王晓东老师一直非常提倡演奏传统乐曲、古曲、小曲。比起古曲之类的乐曲,近年来作曲家们写出的新乐曲似乎因为更符合现在人们的审美而被大众接受。因而演奏古曲、小曲的机会与需求减少,琵琶传统乐曲的存在就在所谓流行的审美下逐渐被淡化。然而潮起潮落,等待一段时间过去,又有“更新“的乐曲出现,这样的“新“又能保持多久?我们对“新”的热情又能保持多久?在短短的一个月的课程里,王晓东老师为我们准备了《塞上曲》、《瀛洲古调》等非常经典的传统古曲的教学。
在王晓东老师的坚持下,琵琶专业的大学生们,通过学习这些传统古曲,才发现所谓的过时的“老曲”实际上也是极具神韵。王晓东老师在教授学生的时候秉承着既”新“亦”旧“的观念,既要追求有新意有创新的技法,但在这样的过程中也不能丢失对传统乐曲的了解与学习。
音乐学习重视三曲:大曲、小曲、古曲
已故琵琶大师林石城曾说,一般学生学习琵琶有三种途径:跟大师学、跟学院派学习、跟浆糊业余爱好者学。初学琵琶的学生和家长,一定好充分了解,培训教师更要有对传统音乐的保护角度去选择教材、乐曲、教学进度。
当下全社会的音乐业余考级与音乐院校的报考的制度,也很大程度上对传统音乐产生了冲击。“大曲”与“新曲”远比“小曲”、“古曲”吃香,一首展示快速技巧的“练习曲”甚至比经过时间沉淀的充满韵味的古曲更能代表了一个演奏者的能力。现代人一味追求在技巧上作秀,而忘记了对于传统古曲、小曲的传承。一味追求新鲜、新奇的技术,这样的创作理念到底是在创作一个可以流传的乐曲,还是纯粹锻炼双手的练习曲呢?是在一个传统乐器上展现传统音乐的魅力,还是一味地效仿西洋音乐体系呢?刘德海老师在《每日必弹》一书中就这个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在艺术上、方法上对“小曲”、“大曲”的标准应该是同等重要的,一味的回避“小曲”是对艺术价值的拒绝。业余考级、专业学院报考将“小曲”纳入规定曲目,从“制度”上重视“小曲”的价值。
音乐创作突出传统演奏的魅力。
传统音乐的丢失在琵琶演奏中一个常用的技法“轮指”就有体现,在几十年的发展期间,轮指在方法上完全放弃原有传统的指法“下出轮”,而“下出轮”的音色与整体效果都有“上出轮”无法模仿的效果。刘德海老师在《每日必弹》中强调,在指法系统化的过程中,“下出轮”必定会被重新“请回来”。所以,他在自己创作的新曲《陈隋》中加入“下出轮”以营造一个“上出轮”不易达到的渐强效果。这无疑为传统音乐中的指法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与传承的作用。在琵琶这一项传统器乐上所出现的问题也或多或少的出现在了传统音乐的其他类别中,然而无论是王晓东老师秉承的多弹古曲的态度,还是刘德海老师认为应该从考级考学制度上重视小曲的观点,或是刘德海老师在创造新曲的过程中加入的传统技法的行为,这都是他们对于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 刘德海.《每日必弹》.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年1月
[2] 林石城.大师教你弹琵琶.教你弹琵琶(上).2016年11月
[3] 肖常纬.《中国民间音乐概述》.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07月
[4]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