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战争让英美和平交接世界霸权

2019-09-10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22期
关键词:战神英美拿破仑

在世界上,英美两国对世界霸权的和平交接,向来被认为是规避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的典范。其实,英美两国在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大的冲突,第一次是1775年的美国独立战争,这场战争知道的人很多,美国人作为民族史诗津津乐道,而英国人则痛心疾首。与之相比,爆发于1812年的所谓“第二次独立战争”,知道的人却很少。但事实上,这场战争的影响极为深远,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甚至为英美日后的霸权和平交接做了铺垫。

1812年6月18日,美国对英国正式宣战,揭开了“第二次独立战争”的序幕。对于这场战争的起因,美国摆在明面上的理由是英国为了围剿拿破仑破坏了“大西洋的航行自由”,但其实了解美国人性子的人都知道,“航行自由”這事儿,向来是被美国人拿来当幌子用的。美国人发动所谓“第二次独立战争”的动机,其实是看上了仍是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在美国人看来,既然自己国家的名字就是洲名,那自然是“万里车书一混同”,不打下加拿大,美利坚的独立事业怎么能算彻底完成呢?而且美国人挑的这个开战时机也确实不错,1812年正好是拿破仑事业的巅峰期,英国人在欧洲大陆上已经被这位战神虐得不要不要的了,英国留在美洲的精兵良将都被抽调回欧洲,广袤的加拿大地区只剩下了四千多英国正规军。在时任美国总统麦迪逊看来,此时集结数万精兵突袭加拿大,那还不是一鼓而平的事,同样渴望自由的加拿大人民还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然而战争一打起来,美国人却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首先,美国当时军队的主力依然是独立战争时代的民兵,这种士兵你让他保卫自己家园还可以,但说服他们出境作战却难上加难,战争一开始,就发生了数起军队拒绝入侵加拿大的抗命事件。而美国人也高估了加拿大人的独立觉悟,住在那儿的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独立战争时期依然想要效忠英王的“保王党”,如今听闻南方的“反贼”们居然追过来了,不甘心被“解放”的他们纷纷拿起武器,加拿大民兵数量短时间内就破了万。更让美国人始料未及的是,就在这一年的冬天,拿破仑兵败俄罗斯,欧洲战局急转直下,从欧洲腾出手来的大英帝国调来大军对美国进行反攻。原本进攻就不顺手的美军这下更加兵败如山倒,连首都华盛顿都被英军攻陷了(这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次首都失陷)。英国人为了泄愤,还一把火把白宫和国会山都烧了。

仗打成这样,按说英国人应该一鼓作气灭了美国,让北美大陆“重归王化”才对。说实话,英国人最初也确实动了这个心思。但仔细一算账,却发现干不了。以英国当时的实力,确实有实力“光复”美国全境,再在各地驻兵镇压独立派的暴动。但美国幅员辽阔,独立思想也深入人心,这么干得花多少钱呢?英军最后算出了个天文数字,报到议会那里,议员老爷们当即就不干了:这么搞,还不得把帝国拖破产了啊?算了,放这帮反民继续自己玩去吧。

于是,在1815年初,英美正式签订《根特条约》,在该条约中处于优势的英国归还了其占领的美国所有领土。更为关键的是,通过该战役,英国看到,即使是一场胜利的战争也不能阻止美国的崛起,至此之后,英国逐步放弃了在北美与美国较量的想法。美国在随后百年中的急速膨胀,身为世界霸主的英国对其听之任之,正是在此时注定的。非常巧合的是,就在1815年,也是在6月18日这一天,著名的滑铁卢战役爆发,战神拿破仑最终被英国及其盟友击败,拿破仑战争至此落下帷幕。

同样是跟强大的英国死磕,拿破仑打赢了几乎每一场战役,却最终输了,美国人打输了几乎每一场战役,却最终赢了。在大国的制衡战争中,一个国家最大的幸运,不是拥有一个百战百胜的战神,而是向敌方展示它的不可战胜。

(摘自《齐鲁晚报》)

猜你喜欢

战神英美拿破仑
拿破仑的“理想之星”
“拿破仑大军”
张英美:授人以渔共同致富
战神大兜虫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东瀛战神
英美常见表达
青春,我们的梦想
文学家笔下的拿破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