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开辟教育新时代

2019-09-10汤鸣霞

高考·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时代信息技术教育

汤鸣霞

摘 要: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我国社会发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革新中的意义客观存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度融入教育教学的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发展。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家庭教育的环境,家庭教育迎来了机遇与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了社会教育的新时代。在教育的新时代人民能够共享教育革新的成果——教育公平,高质量的教育,亲民的教育费用等。总之,教育新时代值得期待!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新时代

21世纪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核心的教育信息技术正在推动教育系统的改革,开辟教育新时代。陶行知先生说:“要参与教育革新的运动,须有两种精神:一是开辟的精神,二是试验的精神……我们若想教育日新日进,就必须继续不已地去开辟,继续不已地去试验。深望大家奋起继续开辟继续试验的精神,来做这新纪元的帅领。”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是我国教育的前进方向!

一、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实践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教育实践是开辟教育新时代的落脚点和抓手。教育实践中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学校教育的工作重心是教育教学实践。

信息技术要深入融入教育教学实践。《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指出教育信息化工作方式的第一条是:“强化应用驱动,促进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变革。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为导向,推动教育理念变革,促进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引导资源共建共享,支撑破解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教育信息化工作突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以应用为线索,带动教育各个层面的改革。

1.学校的网络德育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说:“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思想道德建设,以礼仪之邦而自豪。思想道德素质是选拔人才和领导干部的首选条件。在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依然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亦提出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容忽视,信息技术开辟德育新的增长点——网络德育。在教育实践中学校建设了局域网以后,就注意开发网络的德育功能,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多次成功地举办了对外公开的主题班会。运用音像阅览室,收看古今中外经典电影。运用网络技术,对世界热点问题,校园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运用多媒体教室进行名作名画欣赏,探索人道法等校本课程。运用电视转播系统进行“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手段和运用,扩展了德育活动的空间和时间,丰富了德育的内涵,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德性的完善。

在教育实践中发现网络德育优势在于:①丰富校园网络的信息内容,使学生上网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需要、兴趣,选择相应的内容;②建立心理健康空间站,通过网络及时关注学生心理健康;③运用网络开展主题班会,拓展活动范围;④发挥学生活动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运用网络建设班级网站,班级群,个人主页,丰富学习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我教育,主动发展的习惯。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随时随地可以开展德育工作,德育工作也不再局限与某个特定的时间与空间。⑥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超越时空的交流,开拓了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探索世界的能力,在实践中学,学做“真人”,开辟教育新时代!

陶行知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歹愈大。”他明确提出了“教人做人”的观点。

2.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在学科教学方面,信息技术可以从人和物两个角度开辟教育新时代。人的角度涉及面最广的就是教师的教育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由一般信息素养、专业信息素养和职业信息素养构成。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信息素养要比普通人的信息素养要高。”教师信息素养中一般信息素养中属于客观部分的是教育的信息知识与信息技能,属于主观部分的是教育信息意识与信息道德。教育信息技術的应用既要注重客观条件的建设也要重视主观部分的培养。信息技术对世界的影响越大,人类就越要提升相应的精神境界和道德追求。

教师的专业信息素养与教师的学科专业有关,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例。思想政治教师要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文献和教育资源的查询,收集相关的网址信息,关注中国政府网微信,PPT的使用与制作,多媒体教室的使用,学科交流群的活动,思想政治课的极课试卷的编制,批阅,分析数据,依据数据和学科专业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家长、同事的及时沟通与交流等等。

教师的职业信息素养包括教师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与使用,对教育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创造,以本人的学习信息技术经历为例。成为教师以后不断地参加信息技术的学习、培训与考试。学习过PPT,WPS,OFFICE,PHOTOSHOP每年1000多分钟的暑假的网络学习还有近几年的极课培训。本人对学习非常感兴趣,对新事物有满满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喜欢尝试新事物。教师是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接触的是一张张充满活力的新面孔,教师若是墨守成规何以为师?当然尝试新事物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在极课的使用中老教师也遇到了许多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极课的使用中遇到印象深刻的问题在有三个:第一个问题是在印制极课答题卡时,定位点印刷位置不对或者没有印出来这样的试卷教师就不会解决,必须要极课公司的急救;第二个问题是计算机软件之间的冲突,尤其是极课与毒霸杀毒软件之间的冲突,使用极课要预先关闭毒霸。有时候极课无法启动和使用。第三个问题是学生有时候不贴二维码,也不留下姓名和学号,这样留下的数据就不是很精确和完整。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有待于教师信息技能的提高和学生信息素养和习惯的培养。

3.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从物的层面来看,主要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环境,设备和网络的维护。学校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大量的资金。公立学校的资金主要来源与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性措施是促进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而在国民收入一定的前提下,还涉及到财政收入的分配问题,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逐年在增加,所以在资金方面还是有着坚强的后盾的。私立学校的信息技术建设的资金主要来自与社会办学资金,这部分资金来源也是可以保证的。私立学校必然要满足一定的办学标准和优势,否则难以吸引稳定的生源。

信息技术的环境建设分为两种,一种是改造一种是新建。大部分学校是改造。在原有的学校环境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改造工作。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相结合,增添相应的设备,服务终端,建设多功能教室,智慧教室等等。而新建的话则在设计规划校园建设时加入信息工程建设方面专家的建议,需要整体性,前瞻性。信息技术的设备使用中会有故障和损耗,这就需要后期的维护与保养,缺少这样一个环节,教育信息化只会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具体措施如下:(1)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需要定期科学的指导,正确科学的使用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节约维护成本。(2)设备的维护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三维专人维护体系。学校总务处可以安排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总体上负责学校的信息技术设备的监管。设备的维护还有社会支撑,学校在购买信息技术设备信时与该信息技术设备的经营者签订相关后续服务协议,与服务与资信状况良好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教师方面,每个学校有信息技术的专业教师,当各个学科教师遇到信息技术的难题时可以请求信息技术老师的支援。最重要的是培养每位教师的信息技能,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也要提上议事日程。许多的信息技术设备就在学校教室里,陪伴设备时间较久的就是几千位学生。每班可以培养两位电教课代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和清洁信息技术的设备,同时防止学生过于调皮破环信息教育技术设备的行为发生。德育工作时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设备。(3)设备的更新换代纳入教育发展制度,以制度来作为保证,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信息技术深度影响家庭教育

首先,我们要开拓自己的思路,家庭教育不仅仅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这里的家庭教育从教育对象上讲包括所有家庭成员;从单个教育对象讲是人一生的教育,当然不同阶段的受教育内容是发展变化的。其次,这里主要涉及的是信息技术对家庭教育的深度影响。最后,会有一些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

1.整体认识家庭教育

当前最简单的家庭结构是父母与子女3到4口之家。传统观念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涉及到家庭教育的主要对象在8人左右,至少是三代同堂。家庭教育一个都不能少。孩子需要家庭教育,父母需要家庭教育,祖辈需要家庭教育。

作為家庭教育的个体成员,最早的家庭教育是胎教,然后是作为孩子的家庭教育,作为父母的家庭教育,作为祖辈的家庭教育。不同人生阶段的家庭教育各自具备不同的内容与特点,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在不同的阶段各有其特殊性。胎教主要是建立孩子与外界的联系,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呼应;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主要是良好的习惯与人格的养成;对父母的家庭教育是为人父母的思想,能力,奉献,智慧的交流与进步;对祖辈的家庭教育是如何理性爱孙辈,控制自己成年子女及其配偶的关心,养成适应自己生理年龄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

2.信息技术对家庭教育的深度影响

智能手机,网络电视,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载体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随时随地能够接受家庭教育,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家庭教育。

(1)信息技术拓展了家庭教育的途径。以往的家庭教育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之间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现代的家庭教育不仅能够继承以往家庭教育的传统,而且还能依托信息技术通过智能手机,网络电视,互联网等拓展家庭教育的影响力。(2)信息技术丰富了家庭教育的内容。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信息技术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家庭教育的内容。有古人的智慧,有现代人的创新,中西合璧,专家与草根交相辉映……(3)信息技术提供了共享家庭教育的可能。“共享”是现代社会的热词,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共享”日益便捷,家庭教育的经验教训共享,家庭教育出现的问题“共商”,情感“共鸣”,可以说信息技术为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大家庭”提供了可能性。

3.信息技术带来了一些棘手的家庭教育问题

最棘手的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究竟是近了还是远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吃得差不多了,虽然家庭成员还是围着圆桌坐着,但是头已经低下来了,人手一机,在群里聊得热火朝天。父母前5分钟还在教育孩子不要老是玩手机,接下来自己也在朋友圈到处逛。这个问题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办法解决。如何才能放下手机?干脆禁止使用智能机?

家庭教育的内容良莠不齐,如果没有一双慧眼,没有明辨是非的头脑,没有社会的监管,家庭教育的前途将令人担忧。

三、信息技术深度推进社会教育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的教育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当前中国教育面临的问题有:教育公平;高质量的教育供不应求;教育培训机构高额收费;教育革新的许多未知等。

信息技术深度推进社会教育。信息技术以其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在社会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时代的思想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中央通过电视新闻,报刊,微信公众号,网站等向全社会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全体社会成员形成政治认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微课,慕课,远程教育,公共教育资源平台的建设推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弥补我国部分地区缺乏的教育资源,缩小地区教育差异,城乡教育差异。

高质量的教育供不应求问题的破解侧重在高质量的教育供给方面,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应该得到满足。高质量的教育需要优秀的教师,合理的课程标准,高质量的教材,科学的评价机制,不断完善的教育环境,灵活便捷的教育途径,亲民的教育费用。信息技术在师资培训方面的作用逐年在增强,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寒暑假期间在网校中进修,不断提高教师素养。教师之间的成果展示与交流的平台形式多样,如QQ群,微信群,微博等。在网络交流中大批优秀教师出现并带动更多的教师日益完善。合理的课程标准,高质量的教材,科学的评价机制,灵活便捷的教育途径也是沿着信息技术之路日臻完善。

教育培训机构费用居高不下,动辄一学期几万,增加了人民的生活负担,降低了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需要信息技术提供及时的数据,相关部门负起责任,加强市场监管。

新一轮的教育革新进入倒计时,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发到教师手中。教育革新面临许多未知,信息技术使教育革新中的人们能够及时交流,积累数据,开展教育研究,共同努力攻克教育难题。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我们要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创新解决当前中国教育临的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稳步开辟教育新时代!

参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400页

[2]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实践研究[M].第13页,2000年6月

[3]教育部办公厅.201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2015年3月7日.人民网,2014.5,5.

[4]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实践研究[M].第15页,2000年6月

[5]孙汉群.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信息素养[J].中国教育信息化信息,2011(12).

猜你喜欢

新时代信息技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